为了测量超光滑的表面及中等粗糙表面的表面高度,通过干涉技术,可在任何放大倍率下实现相同的系统噪声,它可实现优于 0.01 nm 的系统噪声。
干涉工作原理
干涉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光分成光学传播路径不同的两个光束,然后再合并,从而产生干涉。干涉物镜允许显微镜作为干涉仪而工作;焦点对准后,可在样本上观察到条纹。
CSI (白光干涉)使用白光扫描光滑到中等粗糙表面的表面高度,任何放大倍率下均达到 1 nm 的高度分辨率。
采用干涉法,3D 测量能以高精度进行。可沿 Z 轴扫描,在整个样本上获得条纹,用获取的不同像素的高度重新构建 3D 图像。
如需了解详细情况,请咨询邱经理17701039158(同微信)。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CSI
+关注
关注
1文章
38浏览量
5133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通过改变光的偏振态,从而实现白光干涉中的光学相移原理
通过改变光的偏振态,从而实现白光干涉中的光学相移原理,是一个涉及光学原理和技术的复杂过程。以下是对这一过程的详细解释:
一、光的偏振态与白光干涉
光的偏振是指光波在传播过程中,光矢量

反射镜的移动,实现白光干涉中的机械相移原理
在白光干涉测量中,通过反射镜的移动来实现机械相移原理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以下是对这一原理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原理
白光干涉测量技术基于光的波动性和相干性原理。当两束相干光波在空间

通过样品台的移动,实现白光干涉中的机械相移原理
在白光干涉测量技术中,通过样品台的移动来实现机械相移原理是一种常用的且高精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光的波动性和相干性,通过改变样品台的位置,即改变待测光线与参考光线之间的光程差,来实现相位调制,从而

光学元件的插入与移除,实现白光干涉中的机械相移原理
在白光干涉测量中,通过光学元件的插入与移除来实现机械相移原理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光学元件(如透镜、反射镜、棱镜等)对光路的改变,从而实现对相位差的调制。以下是对这一

白光干涉中的光学相移原理
一、基本原理
在白光干涉仪中,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扩束准直后,通过分光棱镜被分成两束相干光:一束作为参考光,另一束作为待测光。这两束光在空间某点相遇时,会产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

白光干涉仪测量原理及干涉测量技术的应用
白光干涉仪利用干涉原理测光程差,测物理量,具高精度。应用于半导体、光学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及科研等领域,双重防撞保护保障测量安全。基本原理:白光干涉
发表于 12-16 15:04
?0次下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