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确保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仍具伦理和社会意识的三项标准解读

mK5P_AItists ? 2017-11-28 17:1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机器人和自动系统将为社会带来重大创新。最近,公众越来越关注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巨大潜在利益。

人工智能AI)已经从一个科幻小说式的探索领域发展到一个蓬勃发展的科技领域,在这个领域里,不可能的事情正在成为可能。为了确保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仍然具有伦理和社会意识,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宣布了三项新的人工智能伦理标准。

IEEE 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技术进步技术专业组织”。根据最近发布的一份新闻稿,他们的人工智能标准将优先考虑人类,因为他们承诺要跟上该领域不断发展的脚步。

这些新标准将成为一份题为《伦理一致的设计:将人类福祉与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优先考虑的愿景》的 IEEE 文档的一部分。这份文件将继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鼓励那些推动技术进步的人考虑这样的进步可能会如何影响伦理方面的担忧。

Satoshi Tadokoro 是 IEEE 机器人和自动化协会的主席,他解释了为什么他们在发布会上制定了这样的标准:“机器人和自动系统将为社会带来重大创新。最近,公众越来越关注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巨大潜在利益。不幸的是,在这些讨论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来自虚构和想象的错误信息。”

Tadokoro 继续说道:“IEEE 将基于科学和技术的公认事实来引入知识和智慧,以帮助达成公共决策,使人类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三大人工智能标准将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引入,每个项目由专家领导。

第一个标准:“机器化系统、智能系统和自动系统的伦理推动标准”。这个标准探讨了“推动”,在人工智能世界里,它指的是影响人类行为的微妙行动。

第二个标准:“自动和半自动系统的故障安全设计标准”。它包含了自动技术,如果它们发生故障,可能会对人类造成危害。就目前而言,最明显的问题是自动驾驶汽车。

第三个标准:“道德化的人工智能和自动系统的福祉衡量标准”。它阐述了进步的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有益于人类的益处。

这些标准的实施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因为像 OpenAI 和 DeepMind 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快地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甚至创造出能够自我学习又扩大“智能”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专家们认为,这样的人工智能会破坏世界稳定,导致大规模的失业和战争,甚至转向创造“杀人武器”。最近,联合国的重要讨论促使人们开始认真思考,需对将人工智能技术当作武器使用进行更严格的监管。

这三个标准项目有望能够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而不是阻碍进步,但是我们所了解的社会也并未被我们努力创造的东西所破坏。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20

    浏览量

    251488

原文标题:IEEE发布人工智能伦理标准,确保人类不受影响

文章出处:【微信号:AItists,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学家】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最新人工智能硬件培训AI 基础入门学习课程参考2025版(大模型篇)

    人工智能大模型重塑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当下,无论是探索未来职业方向,还是更新技术储备,掌握大模型知识都已成为新时代的必修课。从职场上辅助工作的智能助手,到课堂用于学术研究的
    发表于 07-04 11:10

    标准引领,赋能健康中国|喜报!回映电子参与起草的三项脑机接口临床医疗器械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喜报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持续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我国神经调控领域标准化建设迎来重大突破。由深圳回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核心起草单位之一参与制定的三项脑机接口相关神经
    的头像 发表于 05-13 19:49 ?612次阅读
    <b class='flag-5'>标准</b>引领,赋能健康中国|喜报!回映电子参与起草的<b class='flag-5'>三项</b>脑机接口临床医疗器械团体<b class='flag-5'>标准</b>正式发布

    探究人工智能发展前沿:智能体的演进及其社会影响

    导语:2024年12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探索人工智能前沿:人工智能体的演变及其影响》白皮书,不仅探讨了人工智能体的发展轨迹,还分析了其在医疗、教育和金融等行业中提升效率的潜力。同时
    的头像 发表于 02-10 09:44 ?872次阅读
    探究<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b class='flag-5'>发展</b>前沿:<b class='flag-5'>智能</b>体的演进及其<b class='flag-5'>社会</b>影响

    【「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1.初步理解智能

    未来,涵盖如基于行为的人工智能、生物启发的进化人工智能及认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这一历史背景为随后的大模型驱动的
    发表于 12-28 21:12

    人工智能推理及神经处理的未来

    、个性化和效率的社会需求,又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此外,不断发展的监管体系,则强调了合乎伦理道德的人工智能、数据隐私和算法透明度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2-23 11:18 ?639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推理及神经处理的<b class='flag-5'>未来</b>

    【「智能机器人系统」阅读体验】+初品的体验

    的学习资源,以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该书还可以向公众普及相关的知识,以提升社会对新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从而为技术的
    发表于 12-20 19:17

    微软AI CEO苏莱曼谈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

    日前,微软 AI CEO 穆斯塔法·苏莱曼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深刻洞见。苏莱曼提出了个对于 AI 的核心观点——首先,他强调,
    的头像 发表于 11-15 13:53 ?709次阅读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了重要作用。在未来,随着嵌入式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预见更多创新应用的出现,为社会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带来更多可能性。
    发表于 11-14 16:39

    发展人工智能社会的利与弊?

    人工智能(AI)的发展社会的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它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利益,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和风险。 一、人工智能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10-22 16:47 ?7077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探讨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科学的进步,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首先,书中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这使得我对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农业、环保等,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关于AI与生命科学的部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未来。在这个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学习心得

    ,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总结 通过阅读《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我对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我深刻认识到AI在科学研究中
    发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同时,确保其公正性、透明度和可持续性,是当前和未来科学研究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此外,培养具备AI技能的科研人才,也是推动这一领域发展的关键。 4. 激发创新思维 阅读这一章,我被深深启发的是
    发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RISC-V和Arm内核及其定制的机器学习和浮点运算单元,用于处理复杂的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任务。 四、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发表于 09-28 11:00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大力发展AI for Science的原因。 第2章从科学研究底层的理论模式与主要困境,以及人工智能要素(数据、算法、算力)出发,对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进行解读
    发表于 09-09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