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2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正式宣布,经过长达五年的潜心研发与技术突破,我国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机组项目已成功通过验收,标志着我国在高效、环保能源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该项目,全称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太阳能热发电关键基础问题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领衔,在北京延庆区实施,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专项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现了我国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发电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更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五年来,研究团队攻坚克难,围绕三大核心科学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在高温吸热器设计方面,团队创新性地建立了聚光太阳辐射在柔性不连续颗粒流内的吸收、转换与传热模型,成功研制出多款高效吸热器及能量测量装置;在储热放热模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上,团队深入研究了熔融盐对金属的腐蚀抑制机制,并成功匹配了高温固体吸热颗粒与超临界CO2在复杂工况下的换热特性,开发出新型储热换热装置;在能量转换过程方面,团队构建了高效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关键参数匹配关系,开发出光-热-电全系统模型,并成功运行了550℃/200kW的超临界CO2透平发电机组,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项目验收会上,来自电工所、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18家单位的18位专家及研究骨干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项目负责人王志峰研究员详细汇报了项目执行情况,并现场展示了200kW超临界CO2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赢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此次项目的成功验收,不仅是对我国科研团队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清洁能源技术发展的有力推动。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技术以其高效率、灵活性强、环保、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将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发电机
+关注
关注
26文章
1691浏览量
69814 -
能源
+关注
关注
3文章
2051浏览量
44786 -
二氧化碳
+关注
关注
0文章
155浏览量
17063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二氧化碳温湿度光照度传感器:四合一,在线监测气体
什么是超临界CO?清洗技术

树莓派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43吨!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中的传感器应用

二氧化碳光声传感技术

矿井下的“隐形守护者”:解码矿用二氧化碳传感器
卡特彼勒推出新型Cat G3500K系列燃气发电机组
洞察每一丝变化:壁挂式二氧化碳传感器,工业环境的 “透视眼”
红外 CO2(二氧化碳) 气体传感器和分析模组

二氧化碳雪清洗技术在医疗器械上的应用-人工心脏

柴油发电机组价格因素

Sensirion STC31-C二氧化碳传感器产品介绍
基于51单片机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系统仿真

基于51单片机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调节系统仿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