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超强负极!全电池能量密度高达1760.1 Wh/L

清新电源 ? 来源:清新电源 ? 2024-05-28 09:1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最新成果

锗(Ge)负极因其较高的理论容量(8646 mAhcm-3)而在锂离子电池中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巨大的体积膨胀(≈230%)导致其电化学性能不佳。文献中报道的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往往会导致堆积密度过低,从而降低容积容量。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团队提出了一种压力诱导路线来制造 Ge 结构,其中纳米尺寸的 Ge(≈15 nm)被坚固的TiO2和高导电性碳包裹,具有应力应变特性低、厚度变化时体积膨胀小、导电率高(463.2 S m-1)、锂离子扩散系数高(9.55 × 10-9-8.51 × 10-12cm2s-1)和振实密度高(1.79 gcm-3)等优点。因此,这种致密结构在 0.1 A g-1和 20 Ag-1条件下分别获得了 3559.8 mAhcm-3和 2628.2 mAhcm-3的出色容积容量,并且在 10 Ag-1条件下循环寿命超过 5000 次。值得注意的是,全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高达 1760.1 Wh L-1,同时还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快速充电性能和较长的循环寿命。这项研究为高体积容量合金锂离子电池阳极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策略和深刻见解。该成果以《Pressure-Induced Dense and Robust Ge Architecture for Superior Volumetric Lithium Storage》为题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第一作者是Han Meisheng

【工作要点】

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压力诱导路线来制造具有 6-60 μm 适当尺寸分布的高密度微尺寸 Ge 结构,其中纳米级 Ge(≈15 nm)被坚固的高密度TiO2和高导电性低含量碳均匀封装。研究人员设计的复合材料具有以下结构优势:1) 使用高密度TiO2代替部分低密度碳材料,并利用前驱体热解产生的高压将 Ge、TiO2和 C 紧密结合在一起,得到的材料具有 1.79 gcm-3;2)坚固的TiO2能有效降低 Ge 锂化过程中的缺陷和应力值,增强固体电解质界面层(SEI)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从而获得优异的结构稳定性;3)TiO2和 C 的双重封装以及小尺寸 Ge 可大大缓解复合材料在锂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从而获得较低的电极厚度变化,保持结构稳定性;(4)作为优良离子导体的TiO2和作为优良电子导体的 C 构建了发达的电荷传输网络,使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电率(463.2 S m-1)和高锂离子扩散系数(DLi+,9.55 × 10-9-8.51 × 10-12cm2s-1)。基于这些优势,致密 Ge 结构在 0.1 A g-1和 20 Ag-1条件下分别获得了 3559.8 mAhcm-3和 2628.2 mAhcm-3的高体积容量,并且在 10 Ag-1条件下获得了超过 5000 次的卓越循环寿命,电极指标也非常出色(等面积容量为 4.76 mAhcm-2,非活性材料的质量比为 4 wt.%)。值得注意的是,全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达到了 1760.1 Wh L-1,同时还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快速充电性能和较长的循环寿命。这项研究为设计具有优异速率能力和长循环寿命的高体积容量合金基阳极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策略和深刻见解。

8668e5f0-1c7d-11ef-b74b-92fbcf53809c.png

图 1.样品合成示意图及相应的扫描电镜图像:a) Ge/C-AP、b) Ge/C-HP、c)TiO2/C-HP、d)TiO2/Ge/CHP。TiO2/Ge/C-HP 的 TEM 表征:e)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图像;f) 高分辨率 TEM (HRTEM) 图像;g) SAED 图谱;h-l) HAADF 及其元素图谱图像。

8686a16c-1c7d-11ef-b74b-92fbcf53809c.png

图 2:a) XRD 图谱;b) 拉曼图谱;c-f) (c) Ge 3d、(d) Ti 2p、(e) O 1s 和 (f) C 1s 的 XPS 图谱;g) TGA 曲线;h) 氮吸附/脱附等温线;以及 i) 四种样品的触头和压实密度。

86afef18-1c7d-11ef-b74b-92fbcf53809c.png

图 3.所获四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比较:a) 0.1 A g-1时的充放电曲线;b) 0.1 A g-1时的循环性能;c) 速率性能。TiO2/Ge/C-HP 的动力学分析和锂离子存储性能:d) 不同扫描速率下的 CV 曲线;e) Logip 与 Logv 的关系;f) 赝电容贡献百分比;g-i) 1 A g-1(g)、2 Ag-1(h)和 10 Ag-1(i)下的循环曲线。)锂电池阳极的体积容量比较。

86e2ed3c-1c7d-11ef-b74b-92fbcf53809c.png

图 4.原位 TEM 表征:a) 原始TiO2/Ge/C-HP、b) 第一次锂化后和 c) 第一次去锂化后的 TEM 图像;d,e) HRTEM 图像和 f) 第一次锂化后TiO2/Ge/C-HP 的相应 SAED 图谱;g,h) HRTEM 图像和 i) 第一次去锂化后TiO2/Ge/C-HP 的相应 SAED 图谱。

871057ae-1c7d-11ef-b74b-92fbcf53809c.png

图 5.第 1 次和第 100 次循环后 SEI 层中 F 元素的 XPS 分析:a)TiO2/C-HP、b) Ge/C-HP 和 c)TiO2/Ge/C-HP 电极。第 1 次和第 100 次循环后 SEI 层的形态和相应的机械性能分析:d)TiO2/C-HP、e) Ge/C-HP 和 f)TiO2/Ge/CHP 电极。有限元模拟计算:g) Ge/C 和TiO2/Ge/C 的原始有限元模型;h) 100% 锂化过程中模型的应力状态变化;i) 100% 锂化过程中模型的应变状态变化;j) 0-100% 锂化过程中应力变化的平均值;k) 0-100% 锂化过程中应力变化的最大值;l) 0-100% 锂化过程中应力变化的最小值。

87375048-1c7d-11ef-b74b-92fbcf53809c.png

图 6.电极结构示意图:a) 活性材料以适当尺寸分布密集堆叠;b) 活性材料以单一尺寸分布松散堆叠;c) 块状TiO2/Ge/C-HP 中的锂离子快速传输示意图。DFT 计算:d)TiO2/C、e) Ge/C 界面、f)TiO2表面和 g) Ge 表面的锂离子迁移路径配置侧视图,以及 h) 相应的锂离子扩散能曲线。

876b51c2-1c7d-11ef-b74b-92fbcf53809c.png

图 7.全电池性能表征:a) 0.1 C时的充放电曲线;b) 已报道的全电池与研究人员的全电池的 EG 和 EV 比较;d) 0.1 C时的循环曲线;e) 速率性能;f) EG 与充电时间的关系;g) 1 C时的循环曲线;h) 3 C时的循环曲线。 【结论】

总之,本工作提出了一种压力诱导路线来制造高致密的TiO2/Ge/C-HP 复合材料,其中纳米尺寸的 Ge(≈15 nm)被坚固的TiO2和高导电性碳包裹。致密的结构、低密度碳含量的减少、高密度TiO2的引入以及适当的尺寸分布使TiO2/Ge/C-HP 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1.79 gcm-3)和较高的电极压实密度(2.86 gcm-3)。坚固的TiO2有效提高了 SEI 层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降低了 Ge 锂化过程中电极的应力和应变(有限元模拟证实),而弹性碳则显著缓解了 Ge 的体积膨胀,使电极厚度增加较少,确保了电极结构的高稳定性。高导电性碳和良好的离子传导性TiO2与 Ge 共同构建了发达的电荷转移网络,使得TiO2/Ge/C-HP 具有很高的导电率(463.2 S m-1)和锂离子扩散系数(9.55 × 10-9-8.51 × 10-12cm2s-1)。基于这些优势,TiO2/Ge/C-HP 在 0.1 Ag-1和 20 Ag-1条件下分别获得了 3559.8 mAhcm-3和 2628.2 mAhcm-3的高容积容量,并且在 10 Ag-1条件下循环寿命超过 5000 次。值得注意的是,全电池实现了 1760.1 Wh L-1的高体积能量密度和 543.0 Wh kg-1的高重量能量密度,以及出色的快速充电性能(3 C 时能量密度保持率为 80.1%,而 0.1 C 时为 80.1%)和长循环寿命(3 C 时循环 600 次后容量保持率为 80.1%)。这项研究为设计具有优异速率能力和长循环寿命的高体积容量合金基阳极提供了一种新的合成策略和深刻见解。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锂离子电池
    +关注

    关注

    85

    文章

    3460

    浏览量

    79173
  • DFT
    DFT
    +关注

    关注

    2

    文章

    235

    浏览量

    23453
  • XPS
    XPS
    +关注

    关注

    0

    文章

    97

    浏览量

    12302
  • XRD
    XRD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33

    浏览量

    10207

原文标题: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AEM:超强负极!循环寿命超5000 次,全电池能量密度高达 1760.1 Wh/L

文章出处:【微信号:清新电源,微信公众号:清新电源】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测试方法

    本文介绍了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测试方法,包括原理、步骤及影响因素。
    的头像 发表于 07-19 09:24 ?375次阅读
    超级电容器<b class='flag-5'>能量</b><b class='flag-5'>密度</b>测试方法

    能量密度提升15%!TDK第三代电池量产在即

    ,这一革新使电池储电能力显著增强,能量密度提升 15%。在相同体积下,它能储存更多电能,为手机制造商打造轻薄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 ? 彭博社指出,苹果和三星是 TDK 的主要客户,各自贡献了公司约 10% 的总收入。第三代硅阳极
    的头像 发表于 05-19 03:02 ?2419次阅读

    船用电池市场高速增长态势与电池模组电芯的散热挑战

    将突破200亿元,系统能量密度已从100Wh/kg提升至160Wh/kg。锂离子电池因高能量
    的头像 发表于 05-14 07:29 ?276次阅读
    船用<b class='flag-5'>电池</b>市场高速增长态势与<b class='flag-5'>电池</b>模组电芯的散热挑战

    搭载 6260mAh 超大冰川电池,一加 13T 突破小屏手机续航上限

    4月21日,一加官宣全新小屏旗舰一加13T搭载6260mAh超大冰川电池,电池能量密度高达851Wh
    的头像 发表于 04-21 12:37 ?553次阅读
    搭载 6260mAh 超大冰川<b class='flag-5'>电池</b>,一加 13T 突破小屏手机续航上限

    格瑞普半固态电池系解析:四大能量密度+灵活定制赋能行业应用

    /350Wh/kg四大能量密度的半固态电池矩阵,搭配模块化串联架构与深度定制化服务,为物流运输、电力巡检等高强度场景提供全场景电源解决方案。1
    的头像 发表于 03-18 19:00 ?626次阅读
    格瑞普半固态<b class='flag-5'>电池</b><b class='flag-5'>全</b>系解析:四大<b class='flag-5'>能量</b><b class='flag-5'>密度</b>+灵活定制赋能行业应用

    高临界电流密度固态电池单晶锂的合成

    锂金属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不幸的是,锂金属负极在实际电流密度下容易形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3-01 16:05 ?811次阅读
    高临界电流<b class='flag-5'>密度</b>固态<b class='flag-5'>电池</b>单晶锂的合成

    水系电池金属负极腐蚀问题综述

    离子储存在阳极主体中的“摇椅”式金属离子电池相比,金属负极的使用使AMB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此外,金属负极在正极材料的搭配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4:37 ?788次阅读
    水系<b class='flag-5'>电池</b>金属<b class='flag-5'>负极</b>腐蚀问题综述

    一种高能量密度水系有机液流电池

    多电子转移分子在提高水系有机液流电池(AOFBs)的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用于增加氧化还原活性位点和稳定多电子反应所需的扩展共轭单元总会降低分子极性,从而限制其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2-07 14:33 ?574次阅读
    一种高<b class='flag-5'>能量</b><b class='flag-5'>密度</b>水系有机液流<b class='flag-5'>电池</b>

    电池充电器和铅酸电池充电器怎么区分?有和不同?

    铅酸电池2.0V,单体锂电池3.6V; 2、能量密度不同:铅酸电池30WH/KG,锂
    发表于 01-15 10:06

    Sang-Young Lee院士Nat. Commun.:硅负极失效与隔膜有关

    ? 研究背景 硅负极理论比容量高达3592 mAh g-1,优于目前流行的石墨负极材料,有望在电池能量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17:46 ?894次阅读
    Sang-Young Lee院士Nat. Commun.:硅<b class='flag-5'>负极</b>失效与隔膜有关

    铅酸蓄电池与锂电池的比较

    120-180Wh/kg之间,而铅酸蓄电池能量密度仅为40~70Wh/kg。这意味着在相同重量下,锂
    的头像 发表于 11-25 10:03 ?3273次阅读

    欣界能源发布全球首创480Wh/kg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

    的高能量锂金属固态电池。该电池采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界面处理技术和固态电解质配方,成功将单体能量密度提升至480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3:37 ?862次阅读

    Nat. Commun.:新型固态电池负极,高稳定、快充

    一、导读 随着锂离子电池(LIB)的蓬勃发展,其安全问题也引发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全固态电池(ASSB)作为新一代电池可以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LIBs)面临的安全和
    的头像 发表于 11-21 10:52 ?773次阅读
    Nat. Commun.:新型固态<b class='flag-5'>电池</b><b class='flag-5'>负极</b>,高稳定、快充

    探究电池容量衰减的根本原因

    高压尖晶石正极LiNi0.5Mn1.5O4(LNMO)具有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的优势,是高性能电池的理想正极。然而,电池中的容量快速衰减问题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6:26 ?1479次阅读
    探究<b class='flag-5'>全</b><b class='flag-5'>电池</b>容量衰减的根本原因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是多少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需求不断增长,对高效、安全且环境友好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固态电池(SSBs)作为一种新型电池技术,因其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方面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28 09:26 ?225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