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的体外模型概述

MEMS ? 来源:微流控 ? 2023-11-26 10:51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心血管疾病(CVD)是当下一项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药物开发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的药物评价方法,例如动物模型实验,由于其成本高,并且存在物种差异和伦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利用传统的二维(2D)细胞培养技术构建的细胞模型缺乏人体生理系统的复杂性,有时会导致具有误导性的药物筛选结果。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更有效的药物评价方法,例如开发体外三维(3D)组织培养模型。目前,类器官(organoids)、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s)和器官芯片(organ-on-a-chip,OoC)技术已经成为改善药物筛选功效和毒性评估的有前途平台。

类器官来源于自组装的干细胞,可以在体外重建类组织结构和功能,显示出疾病治疗靶点发现、药物筛选和组织再生的潜力。然而,类器官在成熟度和功能方面存在局限性,在协调多细胞类型分化的异质性控制方面也存在挑战。微流控芯片由于具有高通量、易于集成、低样品和试剂消耗,以及便携式结构的优势,在疾病辅助诊断、药物递送、筛选和分析方面越来越受到青睐。然而,由于需要精密的微结构加工,微流控技术的成本可能较高,并且在技术的实现上具有挑战性。此外,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的体外模型通常无法良好复现人体内的生理环境。值得庆幸的是,器官芯片技术通过将微流控技术的精确流体操纵与体外3D细胞培养的优势相结合,为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创造了一个高度仿生的平台(图1)。

e237023e-8bac-11ee-939d-92fbcf53809c.png

器官芯片与2D细胞培养、类器官和动物模型的比较及其优缺点概述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期,南方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在MedComm–Bio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dvances in organ-on-a-chip for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的综述性论文。该论文首先介绍了器官芯片技术的主要优势,包括其高度仿真的生理微环境、良好的集成功能,以及通过微流控技术连接不同的单个器官芯片构建多器官芯片(multiorgan-on-a-chip,MOoC)的潜力。随后,作者总结了器官芯片在疾病病理模型构建中的作用,为探索疾病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此外,作者讨论了器官芯片技术在心脏再生和药物筛选中的应用。最后,作者探讨了基于器官芯片技术构建组织模型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这种创新方法的前景。

器官芯片技术概述

最初,器官芯片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药物筛选的效率,因为传统的2D细胞培养缺乏复杂的生理或病理仿生结构,获得的数据不够有说服力。而动物实验存在伦理问题,并且在效率方面体现出较低的成本效益。随着相关核心技术的不断革新,器官芯片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作者介绍了器官芯片技术的一些优势,包括可以通过3D细胞培养技术结合多种生物因子和材料构建高度仿生的微环境,并且能够使用3D打印技术和不同的材料构建具有集成功能的微流控芯片装置。最后,作者总结了通过利用微流控技术连接不同的单个器官芯片模型构建多器官芯片的潜在优势。

e24d46de-8bac-11ee-939d-92fbcf53809c.png

具有高度仿生的生理微环境的器官芯片

e267985e-8bac-11ee-939d-92fbcf53809c.png

具有集成功能的器官芯片

e28492e2-8bac-11ee-939d-92fbcf53809c.png

人体芯片(Human-on-a-chip)的构建

器官芯片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目前,器官芯片技术在药物筛选、疾病治疗和病理机制研究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因此,作者就器官芯片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及进展进行了概述,包括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心脏再生及相关心血管治疗药物的筛选。

e2965496-8bac-11ee-939d-92fbcf53809c.png

器官芯片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e29bd916-8bac-11ee-939d-92fbcf53809c.png

器官芯片在心脏再生研究中的应用

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器官芯片技术的未来前景和挑战

目前,基于器官芯片技术构建的组织模型的一个关键局限之处是缺乏从微图案(micropattern)的结构完整性以及其对细胞行为的影响方面反映生物材料降解特性的研究。器官芯片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芯片内细胞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组织,这对于引导细胞的生长取向和传质至关重要。因此,进一步研究生物材料的降解特性对细胞排列和细胞功能的影响,可能有助于揭示这些问题。

此外,根据临床参数,工程构建物内的细胞密度似乎模糊了工程组织与完全刺激性原生组织功能之间的界限。例如,心肌细胞的密度预估高达108个细胞/立方厘米,这在微图案化的2D细胞模型中似乎很难实现。另外,虽然3D器官组织模型对药物发现意义重大,但使用对疏水小分子具有较低吸收率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芯片的基底可能会误导药物评价的结果。此外,未来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增强器官芯片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细胞层之间的交互以及器官芯片的整体功能。同时,还应该考虑有限的质量扩散距离与较厚的多层工程心脏组织之间的平衡问题。

除了以上技术要求外,通过实时成像评估细胞行为并建立血管化组织结构面临着更多的困难。现有的荧光成像方法和实时监测技术是检测细胞功能和组织发育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因为受到视场范围的限制,这些方法和技术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应用于这些构造的组织结构时。因此,亟需开发新的成像技术,以促进对于各种功能器官的工程研究及其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审核编辑:彭菁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619

    浏览量

    442739
  • 3D
    3D
    +关注

    关注

    9

    文章

    2961

    浏览量

    111086
  • 模型
    +关注

    关注

    1

    文章

    3531

    浏览量

    50582
  • 微流控
    +关注

    关注

    16

    文章

    582

    浏览量

    20050

原文标题:综述: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器官芯片研究进展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POCT中的“颠覆性技术”——控芯片应用实例分享

    POCT市场规模约占体外诊断市场的10%以上,增速超过20%。POCT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定性、半自动定量、到半定量产品,再到全自动定量产品四个发展时代,精密度与自动化程度逐渐提升。而
    发表于 03-22 14:31

    磁性明胶载药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以诺氟沙星为水溶性模型药物,采用反相悬液冷冻凝聚法制得包裹Fe3O4微粒和药物的磁性明胶球,考察了磁性载药球的制备条件对球的成球率、药物包裹率、
    发表于 04-26 22:34 ?14次下载

    控芯片技术详解_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技术原理及控芯片的工作原理,其次详细的阐述了
    发表于 05-28 10:28 ?4.7w次阅读
    <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流</b>控芯片<b class='flag-5'>技术</b>详解_<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流</b>控<b class='flag-5'>技术</b>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基于控芯片的体外类生命系统

    该研究基于光诱导控芯片,利用动态变化的数字光掩膜,实现了多维水凝胶结构的层层制造,并且具备非紫外、快速、灵活、可重构的优点,为建立体外类生命系统、生物器官
    的头像 发表于 07-27 10:16 ?4120次阅读

    多器官控芯片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经过对多器官控芯片系统的研究,开发了一种模拟人类对药物反应的高通量体外系统,将基于控芯片的微细胞培养物类似物(Microscale
    的头像 发表于 05-06 17:13 ?5399次阅读

    多器官控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技术加工技术与三维培养相结合产生,在体外细胞培养中潜力较高。
    的头像 发表于 05-07 11:02 ?8384次阅读

    利用技术制备高度贯通多孔载体

    研究人员在利用技术构建高度贯通多孔载体用于骨骼肌细胞的创原位递送方面取得获得进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6-30 12:20 ?4304次阅读

    技术必将火起来!

    趋势。 那么对于液体的自动化操控,正是我们控要干的事情。所以,体外诊断(IVD)里除去试剂的研发,后续的自动化检测, 基本避不开控。
    的头像 发表于 09-14 09:59 ?5133次阅读

    专注体外诊断的汇先医药完成亿元Pre-A轮融资

    推广。 汇先医药成立于2018年底,是一家以控为核心技术的医疗快速诊断产品研发和制造公司,致力于开发和提供肿瘤早筛和预后监测,感染病原体微生物快速检测等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该公司在上
    的头像 发表于 01-04 15:16 ?2420次阅读

    控芯片的代表性关键技术

    趋势。 那么对于液体的自动化操控,正是我们控要干的事情。所以,体外诊断(IVD)里除去试剂的研发,后续的自动化检测, 基本避不开控。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09:28 ?8267次阅读

    用于血脑屏障损伤的控3D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研究

    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破坏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有关,而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能够研究血脑屏障对外部损伤事件的反应。
    的头像 发表于 03-02 10:57 ?1960次阅读

    基于控芯片构建多维可控肿瘤球状体模型

    体外实体瘤模型是癌症研究和药物筛选的重要工具。
    的头像 发表于 06-28 09:06 ?1398次阅读
    基于<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流</b>控芯片<b class='flag-5'>构建</b>多维可控肿瘤球状体<b class='flag-5'>模型</b>

    利用技术“量身打造”各种细胞聚集结构

    控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体外组织工程模型中。近期,来自韩国成均馆大学的GeunHyung Kim提出了一种新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21 11:34 ?2279次阅读
    利用<b class='flag-5'>微</b><b class='flag-5'>流</b>控<b class='flag-5'>技术</b>“量身打造”各种细胞聚集结构

    控芯片3大制作技术

    ,同时保持反应体系的封闭性,减少污染,等等。流体作为技术操控的对象,可以广泛涵盖血液,尿液,唾液等各种生物样本,因此在体外诊断(IV
    的头像 发表于 08-29 14:44 ?96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