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SiC)是一种宽带隙半导体,其带隙宽度为3.26eV,远高于硅(Si)的带隙宽度(=1.12eV)。SiC具有较高的击穿电场和较高的热导率,这是由于它具有较低的晶格常数(即较短的原子间距离)从而具有较高的原子键。
Si和SiC的物理性质比较
当具有传统结构的SBD反向偏压时,耗尽区将延伸到半导体中,如下所示。由击穿电场和耗尽区宽度形成的三角形区域代表SBD耐受电压。耗尽区深度与掺杂浓度成反比。提高掺杂浓度有助于降低硅的电阻,从而降低SBD正向电压(VF),但要牺牲耐受电压(即三角形区域)。碳化硅的击穿电场几乎是硅的10倍。因此,如下图所示,即使SiC SBD是重掺杂的,也可以增加SiC SBD相对于Si SBD的耐受电压(即三角形区域)。
此外,由于耗尽层因较高浓度而拉伸较小,因此芯片的厚度将小于采用Si的情况。半导体(Si或SiC)的厚度可以看作是正向的串联电阻,因此可以通过减小厚度来提高正向电压。
文章来源:东芝半导体
审核编辑:汤梓红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文章
29025浏览量
240100 -
SBD
+关注
关注
0文章
195浏览量
14157 -
SiC
+关注
关注
32文章
3239浏览量
6560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SiC-SBD与Si-PND的反向恢复特性比较
SiC-SBD的特征以及与Si二极管的比较
SiC-SBD与Si-PND的正向电压比较
SiC-SBD的发展历程
SiC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更新换代步履不停
在功率二极管中损耗最小的SiC-SBD
SiC-SBD大幅降低开关损耗
罗姆SiC-SBD替代Si-PND/Si-FRD有什么优势
【转帖】华润微碳化硅/SiC SBD的优势及其在Boost PFC中的应用
SiC-SBD和SiC-SBD的发展历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