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吴嘉敏助理教授)与电子工程系(方璐副教授、乔飞副研究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一种“挣脱”摩尔定律的全新计算架构:光电模拟芯片,算力达到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三千余倍。该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据悉,该小组制造了一种叫accel的光电融合芯片。
据清华大学官方消息,在计算能力方面,清华大学攻关团队创造性地提出的计算框架光电深度融合,从最本质的物理原理出发,电磁波传播的空间为基础的光计算和基尔霍夫定律为基础的纯结合了模拟电子计算。“摆脱传统芯片结构中消耗数据转换速度、精度和相互制约的瓶颈,物理芯片运算装置在一枚芯片上突破大规模计算单元集成、高效非线性、高速光电接口三个国际难题,光电混合半导体系统级的计算力较现存的高性能芯片结构提高了数年倍。研究开发组展示的智能视觉作业及交通场面计算中,光电融合芯片的系统级能效(单位能量可进行的运算数),实测达到了74.8 Peta-OPS/W,是现有高性能芯片的四百万余倍。
据介绍,形象地用交通工具的时间来比喻芯片中信息流的计算时间,该芯片的上市相当于把8小时的京光高速铁路的时间缩短为8秒。原来,芯片1小时工作所需的电力可以使用500多年。
对此,清华大学戴琼院士说:“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的计算的架构开发,是一个顶点,一个定居在现实生活,使之与国家经济和解决国民的重大要求,是更重要的课题,也是我们的责任。”
在杂志《自然》上发表的论文中说:“该芯片将使新的计算架构比预期更快地进入日常生活。”。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文章
52624浏览量
442793 -
电磁波
+关注
关注
21文章
1487浏览量
54863 -
清华大学
+关注
关注
2文章
71浏览量
1817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光电融合突破算力边界:曦智科技2025 WAIC发布多维度创新成果

清华大学TOP EE+项目参访美光上海
智慧光迅重磅推出光电融合新品
从清华大学到镓未来科技,张大江先生在半导体功率器件十八年的坚守!
清华大学携手华为打造业内首个园区网络智能体
2025年开放原子校源行清华大学站成功举办
大算力芯片的生态突围与算力革命
清华大学与华为启动“卓越中心”专项合作
清华大学DeepSeek指南:从入门到精通

清华大学未央书院一行到访光峰科技参观交流
全球首个光电融合算网基础设施正式开通
博世与清华大学续签人工智能研究合作协议
英诺达与清华大学携手,共促国产EDA进步
清华新力量,沪上芯征程!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半导体专委会2024思瑞浦迎新日

本源“量超融合先进计算平台”入选2024算力中国·年度重大成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