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我国科学家取得类脑芯片量子成像重要进展

传感器专家网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央广网 ? 2023-10-19 08:4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10月1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孙方稳课题组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邹崇文课题组合作,制备出类脑神经元器件,并展示出类脑神经系统中多通道信号传递和处理过程。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进展》。

17d7d2e0-6e18-11ee-b3e3-92fbcf53809c.jpg

类脑神经元器件,即通常所说的类脑芯片,是指利用神经形态器件去模拟人脑中的神经元、突触等基本功能,再进一步将这些神经形态器件联结成人工神经网络,以模拟“大脑”的信息处理和存储等复杂功能。

二氧化钒作为典型的氧化物量子材料,是制备高开关比突触器件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中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近十年的研究基础上,利用氧化物分子束外延设备,克服制备瓶颈,生长了高质量二氧化钒外延薄膜,并通过微纳加工制备了生物神经元和突触阵列,实现了直接模拟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动态连接过程。

这个过程中,实验人员创新性地探测到了连接过程中导电丝的形成和实时成像。这种量子传感成像技术为构筑大规模人工突触分层组织和神经形态结构提供了直接实验依据。

审核编辑 黄宇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624

    浏览量

    442790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硅臻联合中国科大团队在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浙江大学、隆德大学及合肥硅臻芯片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臻”,国芯科技参股公司)等单位机构在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
    的头像 发表于 07-25 14:48 ?381次阅读
    硅臻联合中国科大团队在<b class='flag-5'>量子</b>测量领域<b class='flag-5'>取得</b><b class='flag-5'>重要</b><b class='flag-5'>进展</b>

    我国科学家在高亮度激光器研究上取得进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院健康所医用激光技术实验室与合肥物质院安光所激光技术中心合作,在端泵渐变掺杂Nd:YAG晶体热效应研究和激光输出性能提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进一步优化渐变掺杂晶体的浓度分布,成功实现了近衍射极限光束质量下
    的头像 发表于 06-24 06:48 ?102次阅读
    <b class='flag-5'>我国</b><b class='flag-5'>科学家</b>在高亮度激光器研究上<b class='flag-5'>取得</b>新<b class='flag-5'>进展</b>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在计算成像可解释性深度学习重建方法取得进展

    图1 MDFP-Net网络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空间光学技术研究室在计算成像可解释性深度学习重建方法研究取得创新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
    的头像 发表于 06-09 09:27 ?271次阅读
    中国<b class='flag-5'>科学</b>院西安光机所在计算<b class='flag-5'>成像</b>可解释性深度学习重建方法<b class='flag-5'>取得</b><b class='flag-5'>进展</b>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雷圣宾、李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1:17 ?536次阅读

    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清华大学传感芯片技术入榜(附全名单)

    背面采样并发布首批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款基于原语的互补视觉芯片我国首艘大洋钻探
    的头像 发表于 01-23 18:08 ?1135次阅读
    两院院士评选202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b class='flag-5'>进展</b>,清华大学传感<b class='flag-5'>芯片</b>技术入榜(附全名单)

    重大突破!优刻得×虎科技机接口临床试验取得进展

    华山医院先后开展了高精度实时运动解码和语言解码临床试验研究,并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使得“控”智能设备和“意念对话”成为现实。高通量植入式柔性机接口临床试验取得重大突破
    的头像 发表于 01-03 16:57 ?1676次阅读
    重大突破!优刻得×<b class='flag-5'>脑</b>虎科技<b class='flag-5'>脑</b>机接口临床试验<b class='flag-5'>取得</b>新<b class='flag-5'>进展</b>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46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我国量子科技取得显著创新成果

    近日,2024年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圆满闭幕,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国量子科技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创新突破。 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了占地5000平方米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2-02 10:42 ?726次阅读

    郑州大学在钙钛矿量子点闪烁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异质结闪烁体的设计、原理及性能 近日,郑州大学物理学院、中原之光实验室宋继中教授团队在钙钛矿量子点闪烁体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兼具亮和快的钙钛矿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06:30 ?545次阅读
    郑州大学在钙钛矿<b class='flag-5'>量子</b>点闪烁体研究方面<b class='flag-5'>取得</b><b class='flag-5'>重要</b><b class='flag-5'>进展</b>

    半导体研究所在量子点异质外延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材料的制备和以其为基础的新型信息器件是信息科技前沿研究的热点。 近期,在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王占国院士的指导下,刘峰奇研究员团队等在量子点异质外延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
    的头像 发表于 11-13 09:31 ?870次阅读
    半导体研究所在<b class='flag-5'>量子</b>点异质外延技术上<b class='flag-5'>取得</b>重大突破

    新华社报道:我国科学家在这一核心传感器件获突破

    日前,新华社以《我国科研团队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为题,报道了我国科研团队在智能光电成像器件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13:47 ?659次阅读
    新华社报道:<b class='flag-5'>我国</b><b class='flag-5'>科学家</b>在这一核心传感器件获突破

    体布拉格光栅(VBGs)在量子光学中的应用

    发展不仅对基础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实际应用技术,如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传感和量子
    的头像 发表于 10-17 08:04 ?1065次阅读
    体布拉格光栅(VBGs)在<b class='flag-5'>量子</b>光学中的应用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 4. 对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展望 在阅读这一章后,我对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生命科学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
    发表于 10-14 09:2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智能光学显微成像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智能光学显微成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光电进展》(Opto-Electronic Advances,IF: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06:20 ?668次阅读
    中国<b class='flag-5'>科学</b>院西安光机所智能光学显微<b class='flag-5'>成像</b>研究<b class='flag-5'>取得</b>新<b class='flag-5'>进展</b>

    上海科学家精准操控原子“人造”蓝宝石 为低功耗芯片研制开辟新路

    芯片中的晶体管随着摩尔定律向纳米级不断缩小时,发挥绝缘作用的介质材料却因为厚度缩小而性能快速降低。如何为更小的晶体管匹配更佳的介质材料,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科学家们的苦苦追寻的目标。 如今,中国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15:38 ?69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