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人形机器人的落地思考

高工机器人 ? 来源:高工机器人 ? 2023-10-18 15:3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2023年,受Tesla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的引领,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资本和产业链的紧密关注,国内也有不少企业顺势推出了各自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不过市场热度过后逐渐都会将关注的目光从概念样机转向商业落地,当下人形机器人最迫切目标就是需要走出实验室推向商用场景,所以规模化落地将是人形机器人在下个阶段面临的真正考验:一炮而红or昙花一现。

这篇内容就是想介绍下我自己对人形机器人落地需要同步去考虑的几个建议。

现阶段商业化,要明确目标场景

从产品定义来说,由于人形机器人通用性的设计目标,对人形产品的应用设想已经非常广泛:横跨从家用、商用到工业的各个场景。但是结合市场、技术、供应链的成熟度情况,我预计在未来几年,“人形”依然会存在于场景概念机到小规模落地的商业化初级阶段。所以,企业可以把通用性当作人形产品努力的终极目标,但实现这个目标会横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过程。所以,当下人形机器人产品落地的第一步一定来自某个场景聚焦:找到一个最快能实现规模化的应用场景。

为什么要优先考虑场景聚焦?

通用性是积累的结果。

真实场景复杂且多样,不同场景对技术能力、形态结构,甚至材质应用的要求会有明显差异;跨行业跨场景也会有很多特定场景的难题或者corner case要解决。对于一个全新的产品方向,在没有在任何场景得到实际验证、没踩过坑、没处理和上下游边界关系情况下,很难设计出一款支持跨场景、能力大集合的通用产品。所以从实际落地来说,人形机器人的落地路径依然是1→∞的过程。

聚焦利于技术快速变现。

聚焦场景可以明确企业的技术主线并清晰规划技术road-map,避免技术层面的过度发散难以有效将技术工程化或者始终将技术停留在demo化阶段;同时将核心技术匹配到实际场景实现产品工程化,可以借助真实场景打磨建立前期技术优势,放大核心技术的领先性、并加速实现商业价值;也更有利于通过做需求约束实现产品的成本设计和商业化落地。

天女散花式落场景,容易造把金斧头去砍树。

以我多年AI和机器人从业感受来说,拿金斧头砍树是大部分AI类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面临的最大难题。国内不少的技术类创业公司制定战略时最大的误区就是认为技术什么都能做,什么场景都能落,一上来就做‘one for all’设计。结果各个场景高投入换来有限的回报,技术看似很牛逼但更像是空中楼阁,产品战略始终在技术和业务之间摇摆。

人形机器人的0-1阶段,我认为还是要优先考虑“一横一纵”的市场选择。要么选择具备多样性场景扩展的大场景(一个环境包含多种场景,从1个点切入,后续可以横向扩展),或者选择具备快速规模复制的单一场景(单点需求对应市场足够大,全球市场具有相似性)。

尽量避免去抢已经非常成熟或者低成本方案的产品市场,因为此时技术无法提供价值增益(反而可能是成本负担),也很容易陷入红海竞争,无法体现公司核心技术的价值,陷入价格战泥沼。

根据场景,明确产品形态定义

接触“人形”以来我始终有一个疑问就是人形机器人是不是一定是双足形态?或者说双足会是最好的类人形态?

比如,轮式结构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帮助人类解放了双足的局限,指数级提高了作业效率。目前应用最广泛、最高效的地面移动设备也都是轮式结构。不可否认双足形态最类人,上下楼梯等环境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以现代社会环境而言,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自动化设备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需要依靠双腿行走的场景;换个角度再看,环境恶劣、基建原始的场景(低级的应用场景)会是人形机器人的目标客户场景吗?

我的观点是始终要立足场景正向设计产品,而不是固定产品形态再找场景。人形机器人的形态设计应该根据目标场景和应用需求来确定,不应该局限在某一类形态定义,要跳出思维惯性从场景出发解决问题。

我个人对人形机器人的理解:把人类能力抽象与再组合,最终实现跨场景的通用性的类人形态的机器人产品。那么,从对人类的基础能力抽象而言,核心就是:智能、移动、操作。所以基于移动和操作能力的形态定义就可以在不同场景有更多样性的设计展现,比如轮足式、多足、轮式等等。

比如从长期看,工业场景的大趋势是流程去人化和场景专业化,最终结果就是可以对工业场景和流程的完全重构,减少人类对于工业场景的影响和依赖就是必然,以终为始,类人机器人就一定会是最优形态吗?同时,已经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复合机器人(移动底盘+机械臂)就可以看作是一种类人形态,如果换成双足也不一定就是更有性价比的方案。再看在商用场景,更重要的考虑是人机交互的实现与体验,智能化的产品设计和需求满足优先级也更高于移动形式。目前来看家用也许可能是最适合足式形态的产品场景之一。

所以,人形机器人何必只是足式机器人,根据目标场景组合能力,设计出的匹配形态就是最合适的产品设计。

重点考虑泛化能力对规模化的限制影响

人形机器人以通用性为目标,实现灵活的跨场景和跨任务应用,那么泛化能力将是制约人形机器人规模落地的最大阻碍。优先要考虑解决的是场景泛化和技能泛化,降低新场景和新技能的学习成本与部署成本,保证人形机器人不会被限制在方寸之地,有更广阔和更灵活应用的可能性。

我认为赋予机器人产品优秀的泛化能力至少要尊重三个基本原则:

机器人泛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系统、硬件、各流程环节和全人员,而不简单是片面的某一个方面提升;

机器人泛化是一个持续性过程 ,需要通过时间和项目不断迭代打磨形成标准规范、沉淀工具和方法,而不只是某个阶段性投入;

机器人泛化是产品化的一部分,需要产品经理能了解市场环境、项目全流程和现场情况,要具备很强的共情力、理解不同文化思维并重视用户体验。

简而言之,构建产品泛化能力的过程将贯穿产品生命周期、是产品设计不可缺少的一环。

虽然目前可以通过体系建设和工具产品提升机器人产品的易用性(基础),但最终技术手段才是机器人实现大规模落地的有效途径(质变)。比如,Tesla将纯视觉方案的 FSD(Full Self-Driving)下放到Optimus擎天柱,就属于提高机器人泛化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端到端神经网络Optimus擎天柱可以更直接地感知环境、实现任务学习和控制运动,从而提高其在未知环境或条件下的泛化能力和适应性。Google RT-2帮助机器人实现技能自学习的能力,使得机器人在未经过专业数据训练情况下能够更容易理解并处理人类提出的各种类型的任务需求,提升机器人的学习和泛化能力。所以构建人形产品的泛化能力,需要保持对技术的关注和创新尝试,以效率为导向做技术预研。

续航能力是也是重要制约

续航能力将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应用和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人形的体积决定了可携带的电池体积不会太大,而现阶段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依然有限,移动机器人对接式和车载的插拔式的充电模式我也认为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形机器人,这就对人形机器人的续航能力带来严重挑战。

长远来看,新形态电池(如固态电池)、无线充电、脱离电池的全域无线供电等方案都有机会解决人形机器人的续航问题,希望能有专门的公司能在这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产品设计初期就要考虑成本设计

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需要技术Ready和具有经济性的两方面支持,所以,成本设计是人形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进入商业社会的关键步骤,最终面向用户的产品价格需要符合市场预期。同时在当下的大环境情况下,我建议所有企业从一开始就要具备财务管控意识,要能算账、算细账,而不是不计成本的投入到技术研发。

比如在工业场景,如果对标国内的一线工人,可能就需要将成本做到10万元内的级别,Musk 在给Optimus擎天柱设定目标2万美金时也是参考了Tesla的实际用工成本,而中国的人工成本对比海外还是会更便宜。而在商用场景,可以根据具体的实现场景去设计,从ROI的角度来看,对标国内人工成本要考虑售价可能需要不超过20万。而面向家用市场,需要做到万元级别的成本才有可能大面积进入家庭。

除了降低产品成本,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商业模式来实现成本分摊,比如提供服务而不是设备销售,实现持续性收入。但无论如何,都需要考虑最多不超过在 24个月实现回本,从而倒推成本控制。

避免始终停留在实验室,让技术产品化周期过长

要从整个市场时间窗口期考虑技术产品化到商业化的周期规划目标,需要考虑设计一个合理的落地节奏和阶段性目标:

在0-1阶段,由技术主导实现demo,满足场景需求。在这个阶段,重点解决技术可行性问题,满足特定场景的使用需求。

在1-10阶段,由商业主导规模化,做需求取舍,先在局部场景商业落地。在这个阶段,需要重点解决技术经济性问题,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商业化落地。

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只是走出了让市场看到了从PPT走向落地的第一步,但真正的挑战和困难都是在商业化落地时才会面对。商业化落地不是让一台机器人实现功能,而是要考虑成千上万台机器人在不同地域、各种场景稳定、有效的运行,那么要考虑的问题就需要更系统性和全局性,因为不仅仅只是会面临技术问题。

虽然当下有资本和新技术加持,但我认为人形机器人的落地不会比移动机器人或者机械臂面对的挑战更简单,甚至可能会把同样坑再趟一遍(所有品类的机器人在落地时面临的挑战都是相似的)。

以上的几个观点和想法都是基于我的经历和认知对人形机器人落地的一些思考,我也会持续保持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希望能尽早看到人形产品快速落地、百花齐放的时刻。

审核编辑:汤梓红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3

    文章

    29829

    浏览量

    213468
  • AI
    AI
    +关注

    关注

    88

    文章

    35476

    浏览量

    281171
  • 人形机器人
    +关注

    关注

    7

    文章

    750

    浏览量

    17668

原文标题:蓄势待发,人形机器人的落地思考

文章出处:【微信号:gaogongrobot,微信公众号:高工机器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人形机器人“造车”,车企扎堆布局!

    人形机器人率先落地于汽车制造应用已被看好,这将加速人形机器人的商用进程。 ? 图源:广汽集团 ? 广汽 GoMate 多项零部件自研 ? G
    的头像 发表于 12-30 01:31 ?2603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机器人</b>“造车”,车企扎堆布局!

    华为、小鹏入局!人形机器人新品如何加速落地家庭、商业和医疗场景?

    电子发烧友原创 章鹰 近日,人形机器人行业消息不断。5月12日,华为与优必选科技正式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在产品技术研发、场景应用及产业体系等开展创新合
    的头像 发表于 05-27 00:57 ?6904次阅读
    华为、小鹏入局!<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机器人</b>新品如何加速<b class='flag-5'>落地</b>家庭、商业和医疗场景?

    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背后的思考,兆易创新如何赋能机器人产业

    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近日,第三十三届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NEPCON China)在上海举办,兆易创新携多款产品亮相。在展会期间的人形机器人制造技术沙龙上,兆易创新MCU事业部产品市场总监李懿发表了《从一场马拉松
    发表于 05-21 11:28 ?847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机器人</b>马拉松背后的<b class='flag-5'>思考</b>,兆易创新如何赋能<b class='flag-5'>机器人</b>产业

    工业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工业自动化 #人工智能

    人形机器人
    fuweizn
    发布于 :2025年05月15日 17:06:39

    EtherCAT科普系列(4):EtherCAT技术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领域应用

    人形机器人又称仿生机器人,是一种模仿人类外形的机器人,除具备人形和模拟人类动作外还兼具智慧化和可交互性等特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4-02 16:56 ?1016次阅读
    EtherCAT科普系列(4):EtherCAT技术在<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机器人</b>灵巧手领域应用

    短讯: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技术新突破

    机器人起身站立的控制技术一直存在很多难题,据央视报道,近期,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和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算法技术,使人形机器人在可泛化地形上快速稳定站立,这意味着人形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5:01 ?761次阅读

    人形机器人涉及的化工材料

    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景广阔 人形机器人指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具备较高智能化水平的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09:39 ?770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机器人</b>涉及的化工材料

    伺服电动缸在人形机器人中的应用

    将伺服电机自身优势转变成精确速度控制、精确位置控制和精确推力控制,从而实现高精度直线运动。这种特性使其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运动部件,特别是在关节驱动方面。二、替代传统驱动方式在人形机器人
    发表于 02-06 09:04

    人形机器人全景产业链大梳理!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前夕,有望给全球机器人市场带来“鲶鱼效应”。近期,特斯拉CEO马斯克公布了最新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产量规划。
    的头像 发表于 01-21 08:51 ?2239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机器人</b>全景产业链大梳理!

    富士康与优必选达成合作,加速人形机器人落地

    内容,富士康选择优必选作为唯一人形机器人合作伙伴,双方将共同推进和验证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的可行性,联合打造试点应用场景,在搬运、分拣、打胶、质量检查、影响劳工健康或者其他合适
    的头像 发表于 01-21 01:11 ?5401次阅读
    富士康与优必选达成合作,加速<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机器人</b><b class='flag-5'>落地</b>

    优必选与富士康携手推动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应用

    景,并联合成立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联合攻关项目。这一举措旨在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推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 此外,富士康与优必
    的头像 发表于 01-17 09:51 ?757次阅读

    全球巨头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近日,英伟达传出消息,计划在中国台湾省建立人形机器人供应链,此举无疑加剧了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的竞争态势。与此同时,OpenAI所押注的1X technologies也日益成熟,应用场景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14:41 ?799次阅读

    MagicLab开发第三代人形机器人,洽谈字节豆包大模型合作

    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MagicLab近日宣布,正在积极开发第三代人形机器人产品,并聚焦于其实地应用与落地。据悉,这款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17:38 ?1279次阅读

    人形机器人产业地图(2024)》重磅发布!

    在11月29日举办的2024高工人形机器人年会上,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重磅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地图(2024)》(以下简称“产业
    发表于 12-02 09:17 ?2582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形</b><b class='flag-5'>机器人</b>产业地图(2024)》重磅发布!

    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正式成立

    日前,在“2024首届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峰会”上,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正式宣告成立。
    的头像 发表于 08-19 11:17 ?133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