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一体化(光)电解水过渡金属氧化物电极设计与机理研究

鸿之微 ? 来源: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 ? 2023-09-05 15:3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01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与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加,清洁、可持续的新能源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氢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安全稳定、便于存储和运输等优点,同时具备碳零排放特性,燃烧值高,通过燃料电池容易实现氢-电转换,绿色制氢还可消纳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间歇式、状态高低起伏不定的不足。将太阳能通过半导体捕光材料转变为氢气中所蕴含的化学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减少CO2排放和扩大“绿氢”制氢规模。本研究受硫铟锌(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20,265,118616)启发,其二维层状结构的边缘是理想的催化析氢活性位点;同时,近年来有报道Ni/In等掺杂(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2021,58,408)可以作为催化助剂进一步提高产氢性能,本研究重点考虑ZIS化合物不同晶面对H的吸附性能,并通过费米能级附近态密度的计算,从机理上解释Ni助剂的催化机理。

02成果简介

本项研究工作,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构建并优化了硫铟锌化合物(ZIS)不同晶面slab模型,包括传统二维(001)晶面和边缘位暴露的(110)晶面,同时根据实验数据构建并优化了ZIS(110)负载Ni团簇模型(ZIS(110)-Ni)。对比了三种slab模型态密度(density of states),以及氢原子在不同晶面和不同表面原子上的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Ni团簇的引入可以显著影响晶面电子分布,使H原子在复合催化剂Ni团簇表面吸附能最接近零,利于水分解制氢产物的脱附,提高产氢效率。

03图文导读

417b9306-4bbe-11ee-a25d-92fbcf53809c.png

图1(a)ZIS原胞结构优化模型,(b)(001)晶面slab模型,(c)(110)晶面slab模型,ZIS负载Ni团簇slab模型

419539d2-4bbe-11ee-a25d-92fbcf53809c.png

图2ZIS(001)晶面,ZIS(110)晶面与ZIS(110)晶面负载Ni团簇后态密度图

41e25b54-4bbe-11ee-a25d-92fbcf53809c.png

图3 ZIS(110)边缘负载Ni团簇后差分电荷图(黄色:电子聚集,青色:电子缺失)

424e75e6-4bbe-11ee-a25d-92fbcf53809c.png

图4吸附氢原子在ZIS(110)-Ni与ZIS(001)两个slab模型上三个不同吸附位点吸附能

04小结

本工作使用鸿之微集合在Device Studio软件中的DS-PAW软件,根据实验测得的催化剂晶面,分别构建了硫铟锌(ZIS)传统(001)二维晶面和本文重点关注的(110)晶面以及负载Ni团簇的ZIS(110)-Ni等催化表面模型。计算其表面态密度(DOS),可见传统(001)二维晶面显示典型半导体性质,费米能级处无电子填充,具有较宽带隙;而(110)晶面以及负载Ni团簇后,费米能级处出现电子填充,分别由In的S轨道电子和Ni的d轨道电子所贡献。相应的电子转移可以从图3的差分电荷密度图中得到进一步直观体现。最后,针对氢原子在不同电极催化剂潜在的活性位点(吸附位)的吸附强度进行了计算,可以看到Ni团簇的引入可以有效降低吸附能,促进氢原子的脱附,促进活性位的释放,提高产氢性能与稳定性。







审核编辑:刘清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燃料电池
    +关注

    关注

    26

    文章

    979

    浏览量

    96881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ROBOT之鼻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静电浪涌防护技术

    讲解、解密“电子鼻”1电子鼻的工作原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气体传感器构成的“电子鼻”,核心原理是利用金属氧化物(如SnO?、ZnO等
    的头像 发表于 07-31 18:26 ?76次阅读
    ROBOT之鼻<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氧化物</b>半导体气体传感器静电浪涌防护技术

    伏电站一体化管控系统是如何实现对电站的管理的?

    实现伏电站一体化管控需要从技术集成、系统设计、管理流程优化三个维度入手,结合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高效、智能的管控体系。伏电站
    的头像 发表于 04-24 11:22 ?267次阅读

    浅析一体化的屋顶伏电站设计

    摘要: 从系统结构的组成以及项目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出发,设计基于一体化的屋顶分布式伏电站方案,通过实际组装运行案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为基于
    的头像 发表于 03-17 15:48 ?516次阅读
    浅析<b class='flag-5'>光</b>储<b class='flag-5'>一体化</b>的屋顶<b class='flag-5'>光</b>伏电站设计

    储充一体化防护网,智能保护配置

    在当今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伏储能一体化电动汽车充电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的充电站不仅集成了伏发电和电池储能系统,还配备了先进的充电桩设施,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然而,如何为这样的复合型系统配置
    的头像 发表于 03-14 15:58 ?431次阅读
    <b class='flag-5'>光</b>储充<b class='flag-5'>一体化</b>防护网,智能保护配置

    探究储充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的应用

    科学采用光储充一体化智能微电网工程关键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微电网的建设水平,而且能促使微电网与配电网实现*效、稳定互动。基于此,分析微电网技术,研究储充一体化智能微电网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
    的头像 发表于 03-13 08:55 ?1269次阅读
    探究<b class='flag-5'>光</b>储充<b class='flag-5'>一体化</b>智能微电网的应用

    浅谈伏储能一体化系统的解决方案

    本文从伏储能一体化系统的种类和应用入手,分别介绍它的技术、设计原理和示范应用,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在分布式伏系统中推广。通过研究,以期促进我
    的头像 发表于 03-07 15:35 ?404次阅读
    浅谈<b class='flag-5'>光</b>伏储能<b class='flag-5'>一体化</b>系统的解决方案

    金属氧化物和柔性石墨烯MOS的区别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和柔性石墨烯MOS(GrapheneMOS)作为两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电子设备和器件的应用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它们都可以用作金属氧化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5:23 ?1089次阅读
    <b class='flag-5'>金属</b><b class='flag-5'>氧化物</b>和柔性石墨烯MOS的区别

    浅谈新能源储充一体化电站设计方案

    摘要: 为探讨新能源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的核心要素,并解决相关建设问题,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文章对新能源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展开了具体研究
    的头像 发表于 11-21 14:00 ?1396次阅读
    浅谈新能源<b class='flag-5'>光</b>储充<b class='flag-5'>一体化</b>电站设计方案

    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解决方案

    摘要: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对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的重要作用与实际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充电站建设的具体系统结构和控制方式,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08 15:48 ?2367次阅读
    <b class='flag-5'>光</b>储充<b class='flag-5'>一体化</b>电站建设解决方案

    探究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安科瑞张田田 摘要: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对光储充一体化电站建设的重要作用与实际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充电站建设的具体系统结构和控制方式,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4:34 ?1043次阅读
    探究<b class='flag-5'>光</b>储充<b class='flag-5'>一体化</b>电站建设关键技术<b class='flag-5'>研究</b>

    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方案

    在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作为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旨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的同时,节约水肥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智能与高
    的头像 发表于 10-18 09:54 ?850次阅读

    浅谈园区级储充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方案

    摘要: 紧跟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的发展需求,结合园区级用户的特点,利用存量资产,用 “绿色充电” 的运行理念,构建园区级储充一体化系统。论述了储充
    的头像 发表于 10-17 15:10 ?1205次阅读
    浅谈园区级<b class='flag-5'>光</b>储充<b class='flag-5'>一体化</b>关键技术<b class='flag-5'>研究</b>方案

    浅析储智能一体化充电站的解决方案与应用

    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在一体化充电站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目前一体化充电站存在安装与适应性不灵活、消防系统不完善以及缺乏智能管理系统
    的头像 发表于 10-17 11:02 ?1384次阅读
    浅析<b class='flag-5'>光</b>储智能<b class='flag-5'>一体化</b>充电站的解决方案与应用

    储能变流器和一体化变流器是回事吗?

    我搜百度讲储能变流器又称为双向变流器,混合逆变器和一体化变流器是个东西吗?
    发表于 09-11 15:27

    《嵌入式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读后感

    》是本值得读的好书。它不仅让我对嵌入式系统与机电一体化系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还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宝贵的参考案例。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些
    发表于 08-21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