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当前,中国汽车正在加速出海。近几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持续提升,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超越韩国,位居日本和德国之后;2022年出口量达311万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预计2023年将达400万辆,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规模不断增长,汽车出海模式也从早期的产品出口,到布局产业链,整车及零部件海外本土生产。随着车企在海外构建工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也随之加速出海。
今年以来,车企陆续宣布海外建厂进展
近日消息,长安汽车获得商业部贸易发展厅(DBD)注册,这标志着长安汽车在泰实体正式设立。据悉,长安汽车成立泰国营销、制造、零部件等多个实体,正在加大本地人才队伍的招募,加速本地营销服务网络的建设,预计在今年年底启动销售。
长安汽车表示,将借助泰国市场较为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优势,加快本地全产业链体系能力打造,积极发挥泰国在东南亚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按照规划,长安汽车将投资88亿泰铢(约合18.3亿人民币),在泰国建设现代化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计划首期产能10万辆/年,二期产能提升至20万辆/年,在满足泰国国内需求的同时,还将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南非等全球市场。
今年4月,长安汽车正式发布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计划到2030年,在海外实现“四个一”发展目标,即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到2030年,长安汽车计划打造两款全球销量突破50万辆级的产品,建立20余个本地化营销组织,进入全球90%以上的市场,在欧洲市场销量突破30万辆。
除了长安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等都在海外有动作。今年7月5日,比亚迪与巴西巴伊亚州政府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达30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
比亚迪巴西生产基地综合体将由三座工厂组成,分别为一座主营电动客车和卡车底盘的生产工厂、一座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工厂,以及一座专门从事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加工工厂。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产线涵盖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计划年产能达15万辆。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加工工厂将充分利用当地港口资源,以满足全球市场对新能源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在今年7月4日举行的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上,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一直高度重视东盟市场,持续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已把公司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落户在泰国。泰国基地规划年产量15万辆整车,辐射整个东盟市场。今年已在3月份动工建设,用地近百万平方米,预计在明年可实现量产。
今年7月4日,上汽集团公开表示,伴随上汽MG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增长,上汽集团也将在欧洲建厂,目前正在选址过程中。
上汽集团最新统计显示,作为MG海外重点市场的欧洲市场,已经成为上汽集团首个“二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大于50%,已经进入28个欧洲国家,欧洲服务网点超过830个,2023年欧洲地区连续4个月单月交付量超过2万辆。
上汽集团表示,在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重要时间节点,原材料上涨、芯片短缺等对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构成重大挑战的关口,上汽集团抢抓走出去的黄金窗口期,利用全产业链出海的先发优势迅速打入国际市场,填补国外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大众化需求的缺口,赋能海外销售。
该公司透露,未来18个月,MG品牌将再推出10款全球车型,形成纯电、插电混动、燃油全覆盖的海外产品矩阵。
车企海外生态建设,相关产业链也加速出海
从产品出口,培育市场,到布局产业链,逐步提升整车及其零部件在海外生产的本土化率,形成规模,是大多数中国汽车企业进行海外市场拓展和开发的发展路径。目前,部分领先的厂商已在海外重点市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属地化研发、生产、销售中心,正从传统贸易模式向海外事业发展模式转型。
中国汽车出海,首先聚焦的重点市场包括中亚、东南亚、澳洲、拉美等区域。以拉美地区为例,它不仅是全球第5大汽车市场,年销量可达500多万辆,占全球汽车市场约6%份额,而且如今的增长速度和潜力均位居世界前列。因此,它也成为了中国汽车出海的必争之地。
比如长城汽车,它在拉美市场具有代表性。数据显示,2022年,长城汽车向拉美出口2.67万辆,占出口总量14%;今年1-5月,长城汽车成为智利市场中国品牌销量第一;5月、6月,长城汽车在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连续排名第一。
在拉美市场,长城汽车践行“生态出海”模式,长城汽车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出口海外的中国车企,如今已经拥有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记录,海外销量超过100万辆。
在这样的规模下,长城汽车在海外积极建设KD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并从2017年开始在海外正式拥有了自己的整车厂,如今第三座海外整车基地正在巴西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可以看到,无论是长城汽车,还是比亚迪、长安汽车、上汽,无论是在泰国市场、欧洲市场,还是拉美市场,车企出海基本上在有了一定销量规模之后,便会建设工厂,搭建生态网络。从过去几年的汽车出口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速度更快。
而这对于充电桩、电池等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来说,也是很好的机会。可以看到,跟随着车企出海,不少相关产业链企业也在加速海外市场的拓展。
比如科士达,该公司表示目前正在做海外市场的充电桩认证,待认证完成,公司将加大在海外的销售力度,从而提升充电桩板块业绩。
7月27日,亿纬锂能公告称,公司与EA集团拟在泰国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以该合资公司为实施主体建设至少6GWh的电池生产基地。此外,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远景动力、比亚迪等中国主流动力电池企业都已经在海外布局建厂。
总结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出口快速提升。在销量规模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不少车企开始逐步在东南亚、欧洲、拉美等海外市场建设整车或零部件生产工厂。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及车企在海外的生态建设,相关产业链也在加速出海。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全面走向世界的态势。
随着中国汽车出口规模不断增长,汽车出海模式也从早期的产品出口,到布局产业链,整车及零部件海外本土生产。随着车企在海外构建工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也随之加速出海。
今年以来,车企陆续宣布海外建厂进展
近日消息,长安汽车获得商业部贸易发展厅(DBD)注册,这标志着长安汽车在泰实体正式设立。据悉,长安汽车成立泰国营销、制造、零部件等多个实体,正在加大本地人才队伍的招募,加速本地营销服务网络的建设,预计在今年年底启动销售。
长安汽车表示,将借助泰国市场较为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优势,加快本地全产业链体系能力打造,积极发挥泰国在东南亚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按照规划,长安汽车将投资88亿泰铢(约合18.3亿人民币),在泰国建设现代化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计划首期产能10万辆/年,二期产能提升至20万辆/年,在满足泰国国内需求的同时,还将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南非等全球市场。
今年4月,长安汽车正式发布海外战略“海纳百川”计划。计划到2030年,在海外实现“四个一”发展目标,即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到2030年,长安汽车计划打造两款全球销量突破50万辆级的产品,建立20余个本地化营销组织,进入全球90%以上的市场,在欧洲市场销量突破30万辆。
除了长安汽车,比亚迪、上汽集团等都在海外有动作。今年7月5日,比亚迪与巴西巴伊亚州政府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卡马萨里市设立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达30亿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45亿元)。
比亚迪巴西生产基地综合体将由三座工厂组成,分别为一座主营电动客车和卡车底盘的生产工厂、一座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工厂,以及一座专门从事磷酸铁锂电池材料的加工工厂。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整车生产产线涵盖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车型,计划年产能达15万辆。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加工工厂将充分利用当地港口资源,以满足全球市场对新能源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在今年7月4日举行的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上,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一直高度重视东盟市场,持续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合作,已把公司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落户在泰国。泰国基地规划年产量15万辆整车,辐射整个东盟市场。今年已在3月份动工建设,用地近百万平方米,预计在明年可实现量产。
今年7月4日,上汽集团公开表示,伴随上汽MG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增长,上汽集团也将在欧洲建厂,目前正在选址过程中。
上汽集团最新统计显示,作为MG海外重点市场的欧洲市场,已经成为上汽集团首个“二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大于50%,已经进入28个欧洲国家,欧洲服务网点超过830个,2023年欧洲地区连续4个月单月交付量超过2万辆。
上汽集团表示,在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的重要时间节点,原材料上涨、芯片短缺等对全球汽车行业发展构成重大挑战的关口,上汽集团抢抓走出去的黄金窗口期,利用全产业链出海的先发优势迅速打入国际市场,填补国外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大众化需求的缺口,赋能海外销售。
该公司透露,未来18个月,MG品牌将再推出10款全球车型,形成纯电、插电混动、燃油全覆盖的海外产品矩阵。
车企海外生态建设,相关产业链也加速出海
从产品出口,培育市场,到布局产业链,逐步提升整车及其零部件在海外生产的本土化率,形成规模,是大多数中国汽车企业进行海外市场拓展和开发的发展路径。目前,部分领先的厂商已在海外重点市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属地化研发、生产、销售中心,正从传统贸易模式向海外事业发展模式转型。
中国汽车出海,首先聚焦的重点市场包括中亚、东南亚、澳洲、拉美等区域。以拉美地区为例,它不仅是全球第5大汽车市场,年销量可达500多万辆,占全球汽车市场约6%份额,而且如今的增长速度和潜力均位居世界前列。因此,它也成为了中国汽车出海的必争之地。
比如长城汽车,它在拉美市场具有代表性。数据显示,2022年,长城汽车向拉美出口2.67万辆,占出口总量14%;今年1-5月,长城汽车成为智利市场中国品牌销量第一;5月、6月,长城汽车在巴西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连续排名第一。
在拉美市场,长城汽车践行“生态出海”模式,长城汽车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出口海外的中国车企,如今已经拥有了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记录,海外销量超过100万辆。
在这样的规模下,长城汽车在海外积极建设KD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网络,并从2017年开始在海外正式拥有了自己的整车厂,如今第三座海外整车基地正在巴西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可以看到,无论是长城汽车,还是比亚迪、长安汽车、上汽,无论是在泰国市场、欧洲市场,还是拉美市场,车企出海基本上在有了一定销量规模之后,便会建设工厂,搭建生态网络。从过去几年的汽车出口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速度更快。
而这对于充电桩、电池等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来说,也是很好的机会。可以看到,跟随着车企出海,不少相关产业链企业也在加速海外市场的拓展。
比如科士达,该公司表示目前正在做海外市场的充电桩认证,待认证完成,公司将加大在海外的销售力度,从而提升充电桩板块业绩。
7月27日,亿纬锂能公告称,公司与EA集团拟在泰国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以该合资公司为实施主体建设至少6GWh的电池生产基地。此外,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国轩高科、欣旺达、远景动力、比亚迪等中国主流动力电池企业都已经在海外布局建厂。
总结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出口快速提升。在销量规模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不少车企开始逐步在东南亚、欧洲、拉美等海外市场建设整车或零部件生产工厂。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及车企在海外的生态建设,相关产业链也在加速出海。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中国汽车产业全面走向世界的态势。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比亚迪
+关注
关注
19文章
2488浏览量
55417 -
汽车电子
+关注
关注
3037文章
8374浏览量
170381 -
汽车
+关注
关注
15文章
3883浏览量
39685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中车风电叶片再次出海印度
近日,中国中车自主研发的TMT91N叶片在时代新材风电叶片射阳工厂成功下线。该叶片专为印度市场量身定制,是中国中车清洁能源装备加速“扬帆
中国智能硬件出海,全球MNVO龙头万利通信提供“一卡全球通”方案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晶晶)出海已经成为不少中国产品拓展市场的重要方向。尤其是汽车领域,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641万辆稳居全球
软通动力亮相2025华为云中企出海全球峰会
此前,3月24-25日,2025华为云中企出海全球峰会在重庆盛大举行。本次大会汇聚超千位商业领袖、合作伙伴及行业权威代表,围绕中企出海的新形
2025年1月长安汽车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2025年1月,长安汽车出口量环比实现超8倍暴涨,创历史新高,首次进入中国汽车出口量品牌榜前三。主力车型长安CS55 PLUS、CS35 PLUS出口量环比均实现翻倍暴涨,成为出口增长
2025年汽车出口展望:总体增长,电动车面临挑战
,预计2025年将面临零增长的困境。这一预测与近年来纯电动汽车出口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变化和我国电动汽车出口面临
中国发展报告:我国是无人机第一大技术来源国
,到多部门推出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再到民航局持续优化许可审批制度,得益于及时给力的政策“组合拳”,我国成为无人机第一大技术来源国,并在飞行汽车等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 根据相关统计,目前在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集成电路和汽车出口表现突出!
根据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9.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这一亮眼的增长数字显示出中国在

有奖直播 中国汽车出口海外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凌阳方案的车载互联平台
本次研讨会将针对下列几个方向来进行介绍:1.市场现况分享:分享近一年来中国汽车出口海外的市场概况,分析中国汽车出口海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凌阳产品在座舱的应用:重点介绍凌阳针对海外消费者的车内

中国上半年汽车出口再居全球首位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于8月1日的最新报道,中国在2024年上半年继续巩固了其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的地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