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人民日报: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加速

AI智胜未来 ? 来源:人民日报 ? 2023-03-28 09:5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加速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商业化应用加速落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工业质检、零件计数、自动驾驶、语音交互……人工智能在产品研发、服务升级、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为企业带来切实成效,各式各样的人工智能应用进入生产生活、服务千家万户。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双轮驱动、双向促进的发展特征。

在供需两侧的共同推动下,技术创新成果开始大规模地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实践,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加快。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最新数据测算,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

应用广度和深度加快扩展,场景创新成为新路径

兔毫、油滴、曜变、鹧鸪斑……在13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中,建盏展现出绚丽的釉色,每盏皆唯一。古人常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来形容其釉色千变万化。近年来,国内建盏产业迅速发展,但也产生了假冒仿制、以次充好等乱象,通过传统防伪手段,很难解决问题。

后来,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一家建盏生产企业找到了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希望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为每一只建盏打造专属的“电子身份证”。

这并非易事。一方面,分辨不同建盏之间的区别难度极高,建盏釉面还会产生很强的反光,这些都会给人工智能带来挑战;另一方面,这类项目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做实验设计。

面对这些问题,旷视团队提出“算法量产”理念,打造了人工智能建盏溯源系统,实现了盏纹识别。团队还研发了内置可控制光源的硬件设备,以克服釉面材质反光的难题。

“我们由此实现了一盏一图、一盏一码、图码结合,既有效打击了仿造伪造行为,又推动产业的规范化发展和数智化升级。”旷视研究院算法量产负责人周而进说。

像建盏一样,人工智能应用向纵深演进,越来越多的行业实现了智能化升级。工业质检、零件计数、自动驾驶、语音交互,甚至是高空抛物检测、普洱茶茶饼识别、破皮速冻水饺检测……人工智能为企业在研发速度和流程、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带来切实的成效,“五花八门”的人工智能应用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热潮,进入生产生活、服务千家万户。

“人工智能技术正沿着追求更高精度、挑战更复杂任务、拓展能力边界等方向持续演进。场景创新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新路径。”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赵志耘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正向更多行业和更核心的业务领域渗透,推动制造、物流、医疗等各方面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智能场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化路径逐渐清晰

随着新技术不断涌现,人工智能产业化的路径也逐渐清晰。近几年,国内外厂商纷纷加码巨量模型的投入与研发,让人工智能产业落地找到了新的方向。

新药研发就受益于此。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是由华为云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训练而成的大模型,可以实现针对小分子药物全流程的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冰教授团队利用该大模型成功研发出一种新的“超级抗菌药”,它有望成为全球近40年来首个新靶点、新类别的抗生素。借助大模型,先导药的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1个月,研发成本降低70%。

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芮勇认为,大模型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大三多”:“‘一大’是指参数规模大,是千亿参数级别的超大型人工智能模型;‘三多’是指利用多来源、多模态、多任务的互联网海量数据进行训练。”

“在云服务的基础上,大模型的落地也越来越普遍。过去,我们经常强调的是针对某一类应用的小模型,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现在随着大模型的出现,用户可以在预训练模型上进行简单的处理,就能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实际上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副总裁周震刚说。

浪潮信息基于大模型打造的智能客服机器人“源晓服”就是大模型的一个典型应用。“我们的目的是让大模型与契合场景需求的行业模型进行结合。”浪潮信息服务总监陈彬说。

凭借强大的学习能力,“源晓服”能够对知识库进行自主化学习。目前,已能覆盖终端用户92%的咨询问题。对于一些常见技术问题,如系统安装、部件异常等,解决率达80%。

“大模型并不是炫技,它更多源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浪潮信息副总裁刘军指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已经从碎片化过渡到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在算法模型方面,巨量模型将会成为人工智能算法规模化创新的基础。

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形成良好产业发展基础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与创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产业政策,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我国还依托领军企业建设了10余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地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发布智能产品推广目录等方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养老、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近年来,我国形成了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外,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200家,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方面,2022年,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目前有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

专家表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创新要素转化为物质或知识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关键在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构建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要聚焦当前落地应用需求,更快实现人工智能生态伙伴的业务聚合、资源聚合和战略聚合,平台内的各方主体通过加强人工智能算力输出、服务能力优化及人才培养等层面的要素供给,形成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的产业生态。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13

    浏览量

    251423
  • 数字化
    +关注

    关注

    8

    文章

    9652

    浏览量

    63926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90

    文章

    14392

    浏览量

    171409

原文标题:人民日报: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加速

文章出处:【微信号:AI智胜未来,微信公众号:AI智胜未来】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人民日报智能制造装备亮眼表现因何来》:今年上半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

    近日,《人民日报》刊发《智能制造装备亮眼表现因何来》,内容中提及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几项关键数据: 今年上半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1600亿元,其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8-13 18:39 ?575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民日报</b>:<b class='flag-5'>智能</b>制造装备亮眼表现因何来》:今年上半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

    挖到宝了!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技术自主可控 在如今这个科技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产硬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就做到了这一点,采用国产硬件,积极推进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国产
    发表于 08-07 14:30

    挖到宝了!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高校新工科的宝藏神器!

    ,技术自主可控 在如今这个科技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产硬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邻星人工智能综合实验箱就做到了这一点,采用国产硬件,积极推进全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国产
    发表于 08-07 14:23

    人民日报》报道!中科亿海微“中国芯”赋能具身智能机器人

    7月15日,中科亿海微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简称中科亿海微)总裁魏育成署名文章《推广“中国芯”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应用》,登上《人民日报》专题《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此举标志着中科亿
    的头像 发表于 07-15 14:28 ?441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民日报</b>》报道!中科亿海微“中国芯”赋能具身<b class='flag-5'>智能</b>机器人

    任正非在人民日报发声:干就完了 任正非:芯片问题没必要担心

    关于华为的消息总是被更多关注,我们看到人民日报刊发了与华为任正非的精彩对话;任总金句很多,比如:国家越开放,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 比如??不去想困难,干就完了,一步一步往前走。 任正非在人民日报发声
    的头像 发表于 06-10 13:59 ?894次阅读

    人民日报聚焦睿赛德:借力“焕新”OS产业生态

    今日,《人民日报》解析睿赛德如何依托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实现从“技术突破”到“规模落地”的跨越式发展。从实验室到千行百业:国产OS驱动下的智能制造据《
    的头像 发表于 04-21 23:05 ?527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民日报</b>聚焦睿赛德:借力“焕新”OS<b class='flag-5'>产业</b>生态

    踏歌智行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近日,踏歌智行亮相人民日报“高质量发展故事汇”栏目,该栏目是人民日报举全社之力打造的体系、学理化经济宣传融媒体品牌栏目。
    的头像 发表于 01-16 09:35 ?460次阅读

    洲明科技荣获中国出海品牌新锐20强

    日前,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与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品牌形象海外传播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的头像 发表于 01-03 13:51 ?646次阅读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它通常被嵌入到其他设备或机器中,以实现特定功能。嵌入式系统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设计。它广泛应用于各种
    发表于 11-14 16:39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优化等方面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书中提到的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能源数据,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化管理。 其次,第6章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能源科学中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加速器 第一章清晰地阐述了人工智能作为科学研究工具的强大功能。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AI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发现传统方法难以捕捉的模式和规律。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
    发表于 10-14 09:12

    risc-v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应用前景分析

    其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支持。 标准和规范推进 :为了降低RISC-V的碎片风险并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标准
    发表于 09-28 11:00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AI for Science的基础知识,梳理了产业地图,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内容提要 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AI for Science)带来的产业变革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本书聚焦于人工智能
    发表于 09-09 13:54

    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报道本源量子

    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报道本源量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2:41 ?715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民日报</b>》海外版整版报道本源量子

    报名开启!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将启幕,国内外大咖齐聚话AI

    呈现、产业展览、技术交流、学术论坛于一体的世界级人工智能合作交流平台。本次大会暨博览会由工业和信息部政府采购中心、广东省工商联、前海合作区管理局、深圳市工信局等单位指导,深圳市人工智能
    发表于 08-22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