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公众电磁辐射与防护的研究

射频问问 ? 来源:微波射频网 ? 作者:张弛 许鑫 ? 2022-11-12 15:1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手机和基站的电磁辐射会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公众对此非常关心,国内媒体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专家建议。事实上,国外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此已经有过多年的研究,结论是手机和基站的电磁辐射与脑瘤白血病等疾病无关,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这已是科学界的共识。

为什么公众会恐惧电磁辐射?主要有两个认识误区:一是混淆了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的区别,高强度X射线等电离辐射的确会打破人体组织的化学键,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而电磁辐射的强度很低,并不会造成同样的危害;二是对电磁辐射非热效应的忧虑,电磁辐射的确会有热效应,电磁炉所利用的就是热效应,但严谨的科学实验并不支持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科学界也不支持改变人体DNA或杀精等非热效应的说法。

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权威机构只承认电磁辐射热效应的潜在危害,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了公众电磁辐射的限值标准,虽然具体数值并不相同,但计量方法和数值单位是统一的。有两种世界通用的计量标准,分别是功率密度标准和比吸收率标准。

1、功率密度标准

功率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所接收到的辐射功率,它所测量的是信号强度,可以用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来表示,但更普遍采用的是功率密度。下图是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对公众照射限值的规定,手机和基站的频率属于30MHz~30000MHz这个范围。

05e7a0d0-4a18-11ed-a3b6-dac502259ad0.jpg

表1 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手机的峰值功率2W,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不考虑发射功率7W以下的安全问题,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手机900MHz频段规定的辐射限值为6W/m2,比我国的0.4W/m2宽松了15倍。

我国现行的电磁辐射限制标准是国际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通信公司建基站和国家环保部的检查,依据的就是这个标准。国家环保部曾监督测试过上千部基站,结果表明:射频功率为20瓦的基站,距天线前10米的功率密度是0.006W/m2,远低于苛刻的中国限值标准。

手机和基站电磁辐射的公众恐慌,究其原因与运营商有关,当初推广CDMA手机时,某运营商打出了“绿色手机”的伪概念,拿低辐射作为卖点,用欺骗公众的手段来提高竞争力。其实CDMA手机的辐射功率并不比GSM小,GSM手机峰值功率2W,实际使用过程中,只在1/8的时间发射,所以最大平均功率为250mW,而CDMA是连续发射的,最大平均功率也约为250mW,两种差别不大。

虽然GSM和CDMA两种手机的最大平均功率均在250mW左右,但实际发射功率会远低于这个水准,这源于基站对手机功率的自动控制机制。由于手机距离基站的远近不同,手机辐射相同的功率,基站接收到近处手机的信号功率就强,接收到远处手机的信号功率就弱。手机自己不知道距离基站的远近,开头会采用最大功率发射,基站收到后会向手机发送逐阶降低发射功率的指令,1秒钟内会发送几十到几百次指令,处于近处的手机会在极短的时间时把发射功率调整到很低的水平,例如0.02W。

现在运营商已经为当初的辐射谣言付出了代价,有些地方的基站很难进入小区,到处被居民驱赶,把基站伪装成灯杆和大树的招数也不灵了。运营商打着虚假的绿色旗号搞促销,这就是典型的饮鸠止渴。

2、比吸收率标准

比吸收率(SAR)的定义是:给定密度的体积微元内质量微元所吸收的能量微元对时间的微分值,即单位时间和单位生物体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能量,单位是W/kg。

与功率密度标准相比,比吸收率更多地考虑了人体情况,应该是更值得参考的标准,但它却很难以操作,需要人体模型来配合,后续的算法也非常复杂,而功率密度标准的检验很简单,拿个场强仪或频谱分析仪就可以测量,

美国辐射保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所制定的美标为SAR≤1.6W/kg,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制定的欧标为SAR≤2.0W/kg,其中欧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标准。我国的《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曝露限值》(GB21288-2007),主要内容只有一页纸,其实就说了一句话:我国遵从世卫组织推荐的欧标2.0W/kg标准。

有了标准还得有检测方法,测试头颅内部所吸收的电磁能量,这当然不能做活体实验,通常是制作一个跟头颅形状、密度、介电常数相当的标准人头模型。上述的标准对模型进行了规范化,以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标准中要求用糖盐为主的悬浮液来模拟头部的组织液,手机有贴脸和倾斜两种标准测试位置,对信号频率和功率、探头规格、测试程序等也都有着一整套的规范。

06026456-4a18-11ed-a3b6-dac502259ad0.jpg

061df662-4a18-11ed-a3b6-dac502259ad0.jpg

这个标准内容非常详尽,共参考了65篇欧美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文献。但实际的内容基本都是移植于欧美的相关标准。有趣的是,我国标准中所采用的头部模型数据,居然来自1988年的美国军人的人体测量报告,这倒是与美国的相关标准完全一致。

标准中,根据美国男军人头部尺寸的统计数据,将成年男子的头部按从小到大的次序分成1到10号,1号最小10号最大,模型选择了9号,考虑到妇女儿童的头部尺寸肯定比9号小,这样就可以保证所有使用者有超过90%的人的头部比模型小,会遭受更低的辐射,从而使基于这个9号模型所得到的SAR标准是保守和安全的。

06333e50-4a18-11ed-a3b6-dac502259ad0.jpg

在人头模型中测量用的探头是一个接收天线,接收的是电磁辐射能量,得到测试数据后,还要经过复杂的算法处理才能得到SAR的值,探头天线要根据不同频段进行精度校准,其测量步骤和数据推算有着严格的专业要求。

根据以往的测试结果,手机辐射在头部引起的最大温升为0.194摄氏度,按照IEEE的安全标准,人体内局部温度升高的阈值为不超过3.5摄氏度,若人体正常温度是36.5摄氏度,局部温度不能高过40摄氏度,而手机辐射对正常体温者所能引起的最高温度还不到37摄氏度,当然是无关紧要的,而且人类还可通过本身的体液流动来调节自身局部的温度。

SAR与手机的制式(例如GSM或CDMA)没有关系,国外许多实验室多年的研究资料表明,SAR与功率密度也没有换算关系,但在国内常常将两者比较,以期定性地说明问题。

2012年4月23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了关于RF曝露和SAR符合性要求的6个KDB文件的修订草案,其中KDB865664是关于100MHz~6GHz的SAR测试的,这次修订主要是顺应LTE等新一代移动通信规范中无线电信号频率上升到700MHz~6GHz的客观要求,而以前的所考虑的无线电信号主要是2GHz以下的。

新文件有三个主要变化:一是原2GHz以下信号使用的插入头部模型中的天线直径为6mm~7mm,现在信号频率变高波长相应缩短,天线直径变为3mm~4mm,在接近6GHz时需要使用直径1.5mm的天线。二是由于信号的频带变宽,单探头就不再适合,分离多探头就成为了未来测试的趋势。三是头部模型中的模拟液,以前的糖盐液体不再适合1G以上的信号,需要使用矿物油、甘油等新型混合液体。

我国《移动电话电磁辐射局部曝露限值》(GB21288-2007)标准的最后一条对移动电话产品的标识提出了要求,应在说明书中以黑体字表示产品的SAR,并鼓励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SAR的最大值。测量一个产品的SAR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复杂过程,能有这个能力的科研机构并不多,而且必须要有国家授予的检测资质。

3、新国标的变化

新国标的名称为《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与被替代的旧国标《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不同,把“防护规定”这个较强的保护人体健康的字眼去掉了,变成了“控制限值”。近几十年的电磁辐射医学研究普遍并不支持电磁辐射与影响人体健康的相关性,认为并不需要刻意的防护,新国标名称的改变减弱了保护人体健康的意味。

旧国标中的电磁管理内容要求是比较严格的,例如要求新建或新购置的电磁辐射体运行后,必须实地测量电磁辐射场的空间分布,必要时以实测为基础划出防护带,并设计警戒符号,类似的严格管理要求一共有八条,而这些在新国标中全部删除了,这意味着全面放开了对电磁辐射的管理要求。

新国标中的电磁场等效辐射功率是延续旧版本的,手机基站功率一般40W以下,这当然属于豁免管理的设备,并不需要向管理部门报批。除此以外,还新增了对高压变电设施的规定,100KV以下的都豁免管理了,这实际上就是给电力部门松了绑。

新国标增加了1Hz~100KHz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这种低频辐射限值在旧国标中是没有的,这种增加并不意味着医学研究发现低频辐射对人体有害了,而是因为近年来高铁等新生的低频低功率辐射体已经出现,相应的争端将会出现,如果没有国家标准的话就会无据可依,先把标准明确出来是明智的做法。

通过新旧国标的对比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政府部门对电磁辐射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认定了日常中的电磁辐射并不会危害健康,这源于发达国家持续几十年不间断的医学研究成果,源于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美国辐射保护与测量委员会、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等众多国际知名组织机构的结论。

从未来发展来看,手机上网的速率越来越快,因此需要越来越大的带宽,手机基站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其穿透性和绕射性越来越差,布设密度更大且单个覆盖面积更小的微基站会成为潮流。基站越小则发射功率越小,基站密度越大则手机发射功率也越小,所以说公众承受的辐射程度会越来越小,而不是越来越大。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研究报告,将来进入5G后,更加小巧的微微基站会逐渐成为主流,一个楼里就可能有好几个,使得空中的电磁频谱变得更加地均匀和微弱。

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以前不是健康问题,今后也不会是,但电磁辐射恐惧的社会影响是确实存在的,不仅使人们承担了无谓的精神损失,还影响了相应工程的建设,从而造成了全社会的损失。宣传和解读国家标准,破解电磁辐射的流言,是通信专业人士应尽的义务。

作者:军械工程学院 张弛 许鑫

审核编辑:汤梓红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电磁辐射
    +关注

    关注

    5

    文章

    357

    浏览量

    44139

原文标题:科普文章:公众电磁辐射与防护的研究

文章出处:【微信号:射频问问,微信公众号:射频问问】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电磁干扰防护与屏蔽系统平台

    电磁干扰防护与屏蔽系统平台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22:54 ?253次阅读
    <b class='flag-5'>电磁</b>干扰<b class='flag-5'>防护</b>与屏蔽系统平台

    电磁脉冲防护系统软件

    电磁脉冲防护系统软件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17:21 ?378次阅读
    <b class='flag-5'>电磁</b>脉冲<b class='flag-5'>防护</b>系统软件

    电磁脉冲防护系统平台全面解析

    电磁脉冲防护系统平台全面解析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16:57 ?284次阅读
    <b class='flag-5'>电磁</b>脉冲<b class='flag-5'>防护</b>系统平台全面解析

    开关电源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开关电源来说,由于开关管、整流管工作在大电流、高电压的条件下,对外界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因此开关电源的传导发射和电磁辐射发射相对其它产品来说更加难以实现电磁兼容,但如果我们对开关电源产生电磁
    发表于 03-07 15:31

    电磁屏蔽高分子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

    ? ? ? ? ? ? ? ? ? ? ? ? ? 电磁屏蔽高分子材料 研究进展 ? 高分子物理 目前,国家对太空环境的研究高度重视。其中木星探测面临极端辐射环境,传统屏蔽材料难以满足
    的头像 发表于 02-18 14:13 ?975次阅读
    <b class='flag-5'>电磁</b>屏蔽高分子材料的最新<b class='flag-5'>研究</b>动态与进展

    电磁脉冲防护系统的作用有哪些

    智慧华盛恒辉电磁脉冲防护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护电子信息设备: 电磁脉冲防护系统可以消除或降低电磁脉冲对电子信息设备(如雷达
    的头像 发表于 02-15 19:02 ?532次阅读

    时源芯微——信号电缆辐射超标排查与解决流程

    增强,则标记为问题电缆。若所有电缆连接后辐射均未显著增强,则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潜在的辐射源。三、应用铁氧体磁环:对问题电缆套上铁氧体磁环,以抑制高频电磁辐射。重新测试
    发表于 12-12 10:10 ?0次下载

    RS105电磁脉冲测试系统 强电磁辐射现象检测

    为更好服务北方区域客户群体,广电计量北京电磁兼容实验室(简称:北京EMC实验室)投入百万元购入的RS105电磁脉冲测试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近日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北京广电计量成为北方区域少数拥有
    的头像 发表于 12-05 14:12 ?1535次阅读
    RS105<b class='flag-5'>电磁</b>脉冲测试系统 强<b class='flag-5'>电磁辐射</b>现象检测

    电磁干扰与电磁辐射的区别 EMI电磁干扰与电力系统的关系

    在现代生活中,电磁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从家用电器到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再到通信网络,电磁波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这些技术也带来了电磁干扰(EMI)和电磁辐射的问题。 一、
    的头像 发表于 11-20 14:51 ?1350次阅读

    电磁干扰的防护技术 EMI电磁干扰对通信设备的影响

    电磁干扰的防护技术 电磁干扰(EMI)是指电子设备或系统在电磁场中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不可预期的问题。为了有效防护
    的头像 发表于 11-20 14:46 ?2417次阅读

    EMI电磁干扰测试方法 如何有效防止EMI电磁干扰

    是发现和解决潜在的EMI问题。 可以使用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方法进行,也可以使用实际测试设备进行。 发射测试 : 测量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电磁辐射水平,以确保其不超过相关标准或规范限定的阈值。 常见的发射测试方法包括辐射发射测试和传
    的头像 发表于 11-20 14:43 ?1755次阅读

    emc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测试区别 emc传导测试过不了的原因

    1. 测试目标 辐射发射测试 :主要用来评估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通过空间向外界辐射电磁能量或电磁波的强度。这种测试关注设备是否会产生过量的电磁
    的头像 发表于 10-06 15:41 ?5391次阅读

    新技术丨广电计量成功开发系统级电磁脉冲防护仿真技术

    系统级电磁脉冲效应是电磁脉冲对系统内部电子设备的影响和作用,这种效应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耦合到系统内部,对电子设备造成威胁。为提升研究系统级电磁脉冲效应及其
    的头像 发表于 09-11 11:01 ?1100次阅读
    新技术丨广电计量成功开发系统级<b class='flag-5'>电磁</b>脉冲<b class='flag-5'>防护</b>仿真技术

    全面!一文搞懂黑体辐射源原理及选型

    所有物体都会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发射电磁辐射。入射到物体上的辐射会被部分吸收和部分反射。在热力学平衡下,物体吸收辐射的速率与其发射辐射的速率相同。因此,良好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2:50 ?1993次阅读
    全面!一文搞懂黑体<b class='flag-5'>辐射</b>源原理及选型

    测电子产品辐射的仪器叫什么

    测电子产品辐射的仪器通常被称为 辐射检测仪 或 电磁辐射检测仪 。这类仪器专门用于测量电子产品等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辐射
    的头像 发表于 08-20 09:59 ?181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