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Live seq允许单细胞的时间转录组记录

MEMS ? 来源:MEMS ? 作者:MEMS ? 2022-08-22 15:2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一个复杂个体,正常体细胞变成肿瘤细胞,细胞作为生命的基本单位,其状态的动态变化既是健康发育的基础也是疾病产生的原因。从光学显微镜对细胞形态变化的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对细胞基因、表达定位等变化的追踪,再到分子记录器在基因组中稳定写入曾经发生的分子事件,以及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发展,允许细胞全转录组的变化拟时序推测,每一次细胞动态变化记录的技术变革均推动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既有方法或受限于对细胞形态或少数基因的动态表征,或依赖于拟时序分析中多种在实际细胞体系中可能无法满足的假设,目前尚不能直接测量细胞全转录组状态变化。

8月17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Bart Deplancke课题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Julia Vorholt课题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以article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Live-seq enables temporal transcriptomic recording of single cell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Live-seq),首次实现了单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后依然能够保持细胞存活。该技术兼具全基因表达分辨率和动态解析能力,是当前对单细胞转录组直接动态测量、偶联细胞现有状态及其后续表型的唯一解决方案。

基因表达程序的变化是细胞对外源和内源刺激反应的重要表现。对单个细胞的连续观测是细胞对刺激反应、变化的重要研究手段,活细胞成像是最早的方法之一。随着显微成像技术和荧光标记手段的发展,显微成像可实现从体外细胞培养到体内环境下对基因表达的动态观测。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促进分子记录器的出现。该技术通过细胞原生的或人工合成的基因线路,对刺激的感应并将信息写入基因组,记录历史分子事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例如活细胞成像已成为现代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常用手段;分子记录器虽出现不久,但在体内多场景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上颇具潜力。而它们在记录基因表达上存在共同的限制——在一个细胞中只能同时记录一个或几个基因的表达。

2009年汤富酬首创单细胞mRNA测序以来,不再只依靠少数几个基因的表达来分析细胞类型,而可用整个转录组的状态来更系统全面的定义细胞类型和状态。单细胞转录组变革了对细胞状态异质性的解析能力,推动了发育生物学、肿瘤细胞学、免疫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然而,研究只可测量细胞的静态状态,无法像前述的活细胞成像那样连续观测细胞的动态或检查细胞后续的表型。为了克服这一限制,多种基于计算或标记的方法被开发出来。这些方法基于共同的假设,即群体的静态分布可以模拟个体的动态运动。运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和/或新旧RNA的标记等手段,研究将转录组相似的细胞连接,产生一条轨迹来代表一个细胞的变化路径。这些方法提供了有意义的生物学认知,但由于这些前提假设在复杂细胞系统不一定能被满足,其提供的变化路径应被解读为一种统计学上的预期,而非细胞真正变化的轨迹。而这些限制的根本原因在于单细胞测序时裂解杀死了细胞,因而无法连续测量。

本研究中,科研人员开发出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Live-seq),在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后,依旧保持细胞的存活和功能。该技术的核心是对部分细胞质进行微创地提取,并对微量的细胞质RNA进行扩增。具体地,该技术整合改造了多种跨学科技术(图1):具备纳米级移动分辨率和皮牛顿力学灵敏度的原子力显微镜,实现超精密显微操作;亚皮升级别的微/纳流控通道和液压调节系统,实现微量(约1皮升)样品提取和转移;纳米级的、中空可定量的、可和细胞膜无缝密封的特殊探针,可实现微创的细胞质提取;相偶联的实时跟踪成像和细胞培养系统,可以长时间锁定同一个细胞;高灵敏度的RNA扩增测序;对前述步骤的无缝整合。

b290f836-21c8-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1 Live-seq基本原理

Live-seq只对少量的细胞质进行测序,其结果能否代表细胞的状态?研究对多种类型和状态的细胞进行活细胞测序,并平行地和单细胞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活细胞测序结果和单细胞测序结果高度吻合,证明了Live-seq能够较好的体现细胞的全转录组状态。这一过程是否改变细胞状态甚至杀死细胞?研究对包括干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类型进行评估,发现大部分细胞在Live-seq后仍然存活。同时,细胞分裂依然能够正常进行(图2)。研究通过对巨噬细胞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的反应和脂肪干细胞分化过程的观测发现,细胞的反应未因Live-seq而有明显变化。研究对接受和未接受细胞质提取的细胞全转录组进行比较,也未发现大量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Live-seq未对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b2a7725a-21c8-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2 Live-seq对细胞的影响,黄色的细胞被提取出细胞质,蓝色和紫色的细胞未被处理

由于细胞测试后仍旧存活,Live-seq首次实现对同一个细胞全基因表达的连续测量。作为概念验证,Live-seq直接测定了同一个巨噬细胞和脂肪干细胞在刺激前后的变化路径(图3)。Live-seq可以回答细胞怎样的过去决定它的现在。即使是单克隆来源的巨噬细胞对细菌脂多糖的反应依旧有很大的异质性。利用这一模型,研究表明起始状态的少数基因的表达差异和噪音(如Nfkbia、Gsn等)是决定细胞后续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处于细S期的细胞对刺激反应也更弱。对应地,普通的单细胞转录组无法找到这些规律。

b2c95294-21c8-11ed-ba43-dac502259ad0.png

图3 活细胞测序新可能:(左图)对同一个细胞转录组的连续分析;(右图)偶联细胞起始的转录组状态(因)和后续细胞对刺激的反应(果)

Live-seq仍有不足:与高通量的单细胞转录组相比,Live-seq是低通量的手段;Live-seq尚不能在体内应用;在高度极化而mRNA分布不均的细胞(如神经细胞)中,Live-seq或无法体现全细胞转录组;多次采样对细胞的干扰需要更多研究。未来持续的发展如自动化提高通量、通过和双光子显微镜联用运用于体内样品等,有望使上述不足得到改善。Live-seq第一次使得对活细胞的连续观测成为可能,希望可以催生更多新可能。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圳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046-9

审核编辑 :李倩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RNA
    RNA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6

    浏览量

    9943
  • 测序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1

    浏览量

    8465

原文标题:科学家开发出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Live-seq)

文章出处:【微信号:MEMSensor,微信公众号:MEM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科曙光超智融合技术重塑生物医药研发新范式

    当前,海量生物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近日,依托曙光超智融合技术建设的华东某全国产计算中心,与单细胞测序领域代表性企业墨卓生物达成战略合作。以强大算力为单细胞测序、蛋白质结构预测及海量临床样本分析提供支撑,加速精准诊断进程,重塑生物医药研发与应用
    的头像 发表于 08-11 11:12 ?585次阅读

    寻开发伙伴 一起搞细胞电阻仪,有兴趣的朋友来聊聊!

    寻开发伙伴 一起搞细胞电阻仪,有兴趣的朋友来聊聊!
    发表于 07-10 15:51

    电压放大器在介电电泳细胞分选中的应用研究

    一、引言 细胞分选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如疾病诊断、细胞治疗和生物研究等。介电电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细胞分选方法,利用非均匀电场对细胞产生的介电电泳力来实现
    的头像 发表于 07-02 11:45 ?193次阅读
    电压放大器在介电电泳<b class='flag-5'>细胞</b>分选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细胞微流控的阻抗测试解决方案

    基于细胞微流控的阻抗测试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结合了微流控芯片技术与电阻抗谱(EIS)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细胞分析以及微流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这种技术能够在不依赖光学显微镜的情况下,实现
    的头像 发表于 07-02 11:07 ?271次阅读
    基于<b class='flag-5'>细胞</b>微流控的阻抗测试解决方案

    功率放大器在液滴微流控细胞分选中的应用

    领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利用微通道和微流控芯片实现单细胞分选的新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基于微通道和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选系统,包括系统结构、功能以及应用等,最后对该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引言 随着人们对生
    的头像 发表于 04-03 10:08 ?388次阅读
    功率放大器在液滴微流控<b class='flag-5'>细胞</b>分选中的应用

    太赫兹细胞能量仪主控芯片方案单片机开发控制板布局规划

    和振荡,能迅速将被消融区域的组织毛细血管在第一时间扩张到最大人体各细胞随着量子微磁旋转振动波一同旋转并产生细胞细胞之间的共振和旋转,细胞
    发表于 03-25 15:37

    索尼BRC-AM7如何简化live house拍摄流程

    温岭KYLIN麒麟音乐现场作为以现场音乐演出为主的live house,通过不断提升演出环境和舞台效果,实现丰富大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初衷。
    的头像 发表于 03-18 09:11 ?543次阅读

    函数HAL_I2C_Slave_Seq_Transmit_IT和HAL_I2C_Slave_Seq_Receive_IT实现代码里有处理DMA请求,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函数HAL_I2C_Slave_Seq_Transmit_IT和HAL_I2C_Slave_Seq_Receive_IT实现代码里有处理DMA请求,这是出于什么考虑?求解答!
    发表于 03-14 09:01

    DLPC120+DLP3021是否可以实现live stream?

    DLPC120+DLP3021是否可以实现live stream?
    发表于 02-21 06:16

    数据降维聚类工具介绍——SpatialPCA

    ,NMF)等,多是基于单细胞数据进行开发的,因此不一定完全适用于空间转录数据。例如,常用的降维聚类方法并没有运用空间转录所特有的组织空间
    的头像 发表于 02-07 11:19 ?697次阅读
    数据降维聚类工具介绍——SpatialPCA

    Orange Business推出Live Intelligence:简化企业级生成式AI部署

    Orange Business近期正式推出了一项名为Live Intelligence的创新解决方案,旨在为企业和地方政府提供全面且便捷的生成式AI服务。该方案的推出,标志着Orange
    的头像 发表于 12-27 13:55 ?872次阅读

    应用于活细胞成像的一次性细胞培养芯片

    尽管最近几年我们对细胞内过程的了解越来越多,但近期内100年来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然而,观察细胞的方法,却在近些年进行一场革命,如相差,差分干涉对照,共聚集和荧光等都应用于所有
    的头像 发表于 12-17 09:41 ?529次阅读

    基于玻璃基底的细胞培养芯片研究(下)

    1.3细胞培养装置及细胞培养 将加工完成的芯片与温度控制系统、进样系统、信号检测系统等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细胞培养微系统,并在此微系统内培养PIEC。通过微量注射泵供给培养液,通过荧光显微镜完成信号检测
    的头像 发表于 12-06 14:34 ?507次阅读

    细胞的“聚光灯”——前沿活细胞成像的案例分享

    细胞是一切生命的基本单位,构成了各式各样的生命体。因此研究细胞的结构以及内部生命活动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究生命的奥秘,了解生命体是如何构建和运作的。传统的细胞显微术只能通过观察固定的细胞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08:04 ?884次阅读
    活<b class='flag-5'>细胞</b>的“聚光灯”——前沿活<b class='flag-5'>细胞</b>成像的案例分享

    记录到管理:单北斗工作记录仪如何优化工作流程

    到高效管理的华丽转身!精准记录,无遗漏的现场见证者单北斗工作记录仪,集成了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实时记录工作人员的位置、轨迹及时间信息。无论是户外作业还是复杂
    的头像 发表于 08-30 11:09 ?560次阅读
    从<b class='flag-5'>记录</b>到管理:单北斗工作<b class='flag-5'>记录</b>仪如何优化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