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采用NMOS+驱动IC做防反电路设计的优点

MPS芯源系统 ? 来源:MPS芯源系统 ? 作者:MPS芯源系统 ? 2022-05-26 15:0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在上期视频和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汽车电子产品中和防反相关的各种复杂的脉冲测试,常见防反电路的类型,以及采用 PMOS 做防反电路设计时的缺点。

今天我们书接上回,继续防反电路 PMOS 的话题。本期为下篇。

在这一期中,我们将介绍采用 “NMOS + 驱动 IC” 的方案做防反电路的设计及其优点。

所谓 “NMOS + 驱动 IC” 做防反设计,指的是将 NMOS 置于高边,驱动 IC 也从高边取电,内部产生一个高于 Vin 的电压,给 NMOS 提供 Vgs 驱动供电。

根据此驱动电源的产生原理,驱动 IC 可分为 Charge Pump(电荷泵)型和 Buck-Boost(升降压)型;

如下图所示,即为这两种方案的特点:

a841e298-dcac-11ec-ba43-dac502259ad0.png

采用 Charge Pump 型的防反方案,整体 BOM 少,成本较低,适用于电流不大,追求高性价比的场合,比如汽车 USB-PD 大功率充电模块等。

采用 Buck-Boost 型的防反方案,IC 的驱动能力强,EMC 性能好,适用于大电流,追求高性能的场合,比如汽车各类域控制器,汽车音响系统等;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这两种驱动 IC 的工作原理

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采用电荷泵做 NMOS 驱动的简单工作原理。

a89bff4e-dcac-11ec-ba43-dac502259ad0.png

在 CLK 周期内,先令 S1/S2 导通,将内部相对于地的电压源电压给 C0 充电,然后令 S3/S4 导通,将电容 C0 上的电压给电容 C1 充电。C0 是小电容,充放电速度快,C1 是大电容,负载能力强,因此通过频繁地开关 S1/2 和 S3/4,就能不断地将 C0 上的电荷搬运到 C1 上,而 C1 的负端连接电池电压,因此我们就得到高于电池的电压,用来给 NMOS 的门极做驱动。

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采用 Buck-Boost 拓扑的 NMOS 驱动的简单工作原理。

a8d48670-dcac-11ec-ba43-dac502259ad0.png

这种 Buck-Boost 拓扑是将功率 MOS 置于 Low Side 的 Buck-Boost 拓扑。

当 Buck-Boost 的 MOS 管 S_bst 导通时,输入电压通过电感储能,电感电压上正下负;

当 Buck-Boost 的 MOS 管 S_bst 关断时,电感通过二极管释放能量,电感电压上负下正,给电容 C1 充电;

这样我们就能在 C1 上获得高于电池的电压,用来给 NMOS 的门极做驱动了。

之前有提到,采用Buck-Boost型防反驱动IC具有更好的性能优势,这又是为何呢?

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

优势一

Buck-Boost 型防反驱动 IC 具有更大的驱动电流能力,能更快的响应输入各种扰动。

我们用输入叠加高频交流纹波脉冲举例说明。

a908e064-dcac-11ec-ba43-dac502259ad0.png

上图是输入叠加100kHz,峰峰值2V条件下的实测波形;紫红色是输入防反 MOSFET 的 SOURCE 极电压,浅蓝色是经过防反 MOSFET 的 DRAIN 极电压,红色是 MOSFET 驱动 Vgs 电压,绿色是负载电流。

可以看到,驱动 IC 实时监测 NMOS 的漏极和源极。输入电压和源极电压一致,系统电压和漏极电压一致。当源极电压低于漏极电压,即输入电压低于系统电压时,关闭 MOSFET 驱动,体二极管实现防反功能,防止电容电流反灌;当源极电压高于漏极电压,即输入电压高于系统电压时,导通 MOSFET 驱动,避免体二极管导通,影响效率。

如果采用电荷泵型防反驱动,由于其驱动电流能力不强,在输入电压快速波动时,容易产生门极驱动脉冲丢失或者常开的异常现象。

下图是实测采用电荷泵型防反驱动的波形,黄色是防反 MOSFET 的输入SOURCE 极电压,红色是 MOSFET 的输出 DRAIN 极电压,绿色是 MOSFET 的驱动 Vgs,蓝色是负载电流。

a94a1656-dcac-11ec-ba43-dac502259ad0.png

在门极驱动脉冲丢失的时间内,MOS 无驱动,体二极管导通,存在巨大热损耗,同时在下一次开通瞬间,存在较大的充电电流尖峰;

在门极驱动脉冲常开的时间内,MOS 常通,电解电容反复充放电,导致发热严重。

优势二

Buck-Boost 型防反驱动 IC 具有更好的 EMC 性能。

可能有工程师会质疑,采用 Buck-Boost 这种开关电源拓扑,是否会有 EMC 的问题呢?

其实恰恰相反,电荷泵虽然没有电感,但它是电容式开关电源,电荷泵由于效率低,所以需要很高的工作频率。一般而言,芯片内部集成的电容容值不大,是 pF 级,而芯片外用于给 NMOS 做驱动的电容,需要容值较大,是 uF 级。这样我们的 Charge Pump 开关频率不可避免在10M以上,而这样的高频,就有可能带来 EMI 的潜在威胁。

采用 Buck-Boost 拓扑的防反驱动,其效率远高于电荷泵拓扑。且这类驱动 IC 内部一般采用定峰值电流控制模式,这种模式在负载越轻的时候,开关频率越低。因此,Buck-Boost 拓扑的防反驱动具有更好的 EMC 性能。

a99a64b2-dcac-11ec-ba43-dac502259ad0.png

如下图所示,右边是 MPS 最新推出的采用 Buck-Boost 型拓扑的防反驱动 IC,MPQ5850,其 EMC 测试结果能完美通过国标等级5的测试。

a9da149a-dcac-11ec-ba43-dac502259ad0.png

关于汽车电子产品中防反电路的设计,现在你应该了解了吧。

原文标题:MPS 电源小课堂第三季第二话:防反电路一定要用 PMOS 吗?(下)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MPS芯源系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审核编辑:汤梓红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NMOS
    +关注

    关注

    3

    文章

    369

    浏览量

    35775
  • 驱动IC
    +关注

    关注

    9

    文章

    318

    浏览量

    34744
  • MPS
    MPS
    +关注

    关注

    26

    文章

    301

    浏览量

    66349
  • 防反电路
    +关注

    关注

    0

    文章

    8

    浏览量

    2335

原文标题:MPS 电源小课堂第三季第二话:防反电路一定要用 PMOS 吗?(下)

文章出处:【微信号:MPS芯源系统,微信公众号:MPS芯源系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矽塔栅极驱动IC原厂代理供应

    栅极驱动IC 矽塔的栅极驱动解决方案具有全系统化、性能高效稳定的产品特点,同时可为客户有效降低方案成本, 可用于60-900V 双NMOS栅极驱动
    发表于 06-07 11:26

    防反接电路与MOS管防反接深入解析

    一、经典防反接电路1、二极管防反接这种电路使用一个二极管将电源的正极与负极相连,当电源的极性正确时,二极管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电流可以正常流过;而当电源的极性反接时,二极管处于反向截止状态,电流无法
    的头像 发表于 06-06 19:34 ?1721次阅读
    <b class='flag-5'>防反接电路</b>与MOS管<b class='flag-5'>防反</b>接深入解析

    防反接电路设计浅谈

    防反接电路设计 防反接电路是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保护模块,核心功能是防止电源极性接反导致元器件烧毁或系统瘫痪。其设计需兼顾可靠性、效率与成本,常见方案及优化方向如下: 1. 二极管防反接电路
    的头像 发表于 06-05 11:06 ?492次阅读

    矽塔栅极驱动IC原厂代理供应

    栅极驱动IC 矽塔的栅极驱动解决方案具有全系统化、性能高效稳定的产品特点,同时可为客户有效降低方案成本, 可用于60-900V 双NMOS栅极驱动
    发表于 05-30 15:20

    电源入口处防反接电路-汽车电子硬件电路设计

    ,汽车电子产品须通过该项测试。二、防反接电路设计1.基础版:二极管串联二极管是最简单的防反接电路,因为电源有电源路径(即正极)和返回路径(即负极,GND),那么用二极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9:34 ?2791次阅读
    电源入口处<b class='flag-5'>防反接电路</b>-汽车电子硬件<b class='flag-5'>电路设计</b>

    防反接电路的设计:使用二极管、整流桥、MOS管等防反

    防反接电路是一种用于防止电源极性接反导致设备损坏的保护电路,常见类型有二极管防反接、整流桥防反接、MOS管防反接及保险丝+稳压管
    的头像 发表于 04-17 19:34 ?517次阅读
    <b class='flag-5'>防反接电路</b>的设计:使用二极管、整流桥、MOS管等<b class='flag-5'>防反</b>接

    MOS管驱动电路设计秘籍(附工作原理+电路设计+问题总结)

    NMOS。下面的介绍中,也多以NMOS为主。MOS管的三个管脚之间有寄生电容存在,这不是我们需要的,而是由于制造工艺限制产生的。寄生电容的存在使得在设计或选择驱动电路的时候要麻烦一些,
    发表于 04-16 13:59

    驱动电路设计(四)---驱动器的自举电源综述

    驱动电路设计是功率半导体应用的难点,涉及到功率半导体的动态过程控制及器件的保护,实践性很强。为了方便实现可靠的驱动设计,英飞凌的驱动集成电路
    的头像 发表于 03-03 18:34 ?657次阅读
    <b class='flag-5'>驱动</b><b class='flag-5'>电路设计</b>(四)---<b class='flag-5'>驱动</b>器的自举电源综述

    驱动电路设计(三)---驱动器的隔离电源杂谈

    驱动电路设计是功率半导体应用的难点,涉及到功率半导体的动态过程控制及器件的保护,实践性很强。为了方便实现可靠的驱动设计,英飞凌的驱动集成电路
    的头像 发表于 02-24 17:34 ?1354次阅读
    <b class='flag-5'>驱动</b><b class='flag-5'>电路设计</b>(三)---<b class='flag-5'>驱动</b>器的隔离电源杂谈

    双MOS组成防反电路-防倒灌电路设计

    反向接于电路,这样是防止MOS的体=极管对电路产生的影响(如果Q3按常规方式接在电路中,C点接电源则会在B点出现电压用电压)电源自动切换防倒灌电路
    的头像 发表于 02-21 10:01 ?1892次阅读
    双MOS组成<b class='flag-5'>防反</b>灌<b class='flag-5'>电路</b>-防倒灌<b class='flag-5'>电路设计</b>

    驱动电路设计(二)——驱动器的输入侧探究

    驱动电路设计是功率半导体应用的难点,涉及到功率半导体的动态过程控制及器件的保护,实践性很强。为了方便实现可靠的驱动设计,英飞凌的驱动集成电路
    的头像 发表于 02-17 17:07 ?598次阅读
    <b class='flag-5'>驱动</b><b class='flag-5'>电路设计</b>(二)——<b class='flag-5'>驱动</b>器的输入侧探究

    防反接电路、防倒灌电路、过流保护电路介绍

    防反接电路 常见的措施: 1.通过机械结构的设计 让接线端子 正确接入时能匹配上,不正确时 匹配不上 2.通过线的颜色区分 3.通过电路的设计 防反接电路汇总: 典型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11:51 ?6570次阅读
    <b class='flag-5'>防反接电路</b>、防倒灌<b class='flag-5'>电路</b>、过流保护<b class='flag-5'>电路</b>介绍

    PMOS与NMOS防反保护电路差异探讨

    的,而这种结构在汽车电子产品设计中很少使用。 这是因为低边开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有接地不良的隐患,功率上还是提倡使用高边开关。 传统的NMOS防反保护 那我们加入驱动IC呢?
    的头像 发表于 11-19 10:11 ?1609次阅读
    PMOS与<b class='flag-5'>NMOS</b>的<b class='flag-5'>防反</b>保护<b class='flag-5'>电路</b>差异探讨

    pmos管防反接简单电路介绍

    PMOS管防反接电路是一种用于防止电源反接的电路设计,它利用P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的特性来实现电路的保护功能。 一、PMOS管防反接电路的工作原理 PMOS管
    的头像 发表于 10-07 16:57 ?5765次阅读
    pmos管<b class='flag-5'>防反</b>接简单<b class='flag-5'>电路</b>介绍

    过欠压,和防反接电路问题

    各位前辈好,这个电路是我在网上找的资料,学习用推挽方案520W逆变器玩一下,这个电路我想用了做过欠压,和防反接电路。这个电路中有什么错误
    发表于 08-16 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