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各公司近来在太空上的动作都不少,也已经开始在轨道上开疆扩土,比如刚发射的星际客船等。但这其中,不少公司都开始规划非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星座,欲从太空向地面提供可靠的全球网络通信。
从方向上来看,这些卫星网络服务选用的策略不尽相同,甚至还有大部分厂商在探索阶段,比如是选用低轨还是中规,极地轨道或是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以及星座卫星总数是上千颗、数十颗或数百颗等等。其次,卫星提供的最大速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其平均速率决定了每个卫星的利用率。
在现有的星座计划中,一共有4家公司突破了千星,分别是Telesat、OneWeb、SpaceX和亚马逊。我们以这四家公司的卫星网络星座系统为例,讨论一下搭建卫星通信系统的趋势。
Telesat的光速“Lightspeed”
在向美国监管部门的申请中,Telesat将其298颗的卫星数目提高了近5倍,计划最终实现1671颗卫星在轨。2021年,Telesat宣布,从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采购298颗地轨卫星,用于打造其一期Lightspeed卫星网络服务所需的星座。
?
Telesat卫星 / Telesat
这298颗卫星选取了两个轨道,分别是6个极地轨道面的78颗卫星,和20个倾斜轨道面的220颗卫星,前者覆盖极地面,后者覆盖全球范围内的大部分地区。随后通过提升轨道面数的方式,最终实现1671颗低轨卫星星座。
在这298颗卫星的支持下,Lightspeed初期网络可以实现7.52Tbps的最大吞吐量,这都多亏了双网关天线连接和低仰角的设计,加上卫星间20Gbps的链路(轨道面内和跨轨道面),也因此将卫星利用率成功提升至73.4%的高度。
不过用于成本提升和供应短缺导致一再延期的原因,这家加拿大公司最终只买到了188颗地轨卫星,很明显,其网络吞吐量势必会大打折扣。
英国政府从破产中救下的OneWeb
都说搞航天航空不赚钱,一不小心就会破产,这点已经在OneWeb上应验过一次了。在2020年申请破产后,重新获得了10亿美元的注资,包括英国政府提供的5亿美元。
OneWeb的星座计划野心不小,原本的计划中,OneWeb计划在1期发射950颗卫星,2期向低轨送入48000多颗卫星,但经历了资金不足和破产后,OneWeb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个牛有点吹过头了,将目标分别改成了648颗和6372颗。

OneWeb卫星 / OneWeb
与此同时,由于其卫星设计缺乏灵活性,OneWeb的一期星座最高只能实现1.44Tbps的总吞吐量,更不用说还不支持卫星间链路。不过如果OneWeb真的成功将近6400多颗卫星成功送上天的话,倒也的确能够靠数量取胜,实现30Tbps以上的总吞吐量,不过卫星的利用率就不要奢望有多高了。更何况OneWeb的一期计划也才进行了三分之二而已,以每次30多颗卫星的发射频率,还需要上百次发射才能最终组成这个庞大的星座。
坐拥最火爆卫星网络服务的SpaceX
SpaceX的星链大家也都不陌生了,星链的发射计划虽然不像OneWeb那么多,却也是这四家中排名第二的了。更重要的是,星链所占轨道面更多一些,最终将达到190个,所以相对其它公司的卫星星座来说要更为密集一些。
目前在轨的2300多颗星链卫星尚未支持卫星间链路,所以在吞吐量上星链毫无优势,也只是凭借数量提高到了10Tbps以上。不过在星链的最终计划中,卫星间链路是必须支持的,这样才将总吞吐量提升至27.2Tbps左右。事实上也有不少用户观测到了SpaceX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模拟,只不过这些模拟还是仅限于轨道面内的星间链路而已。
?
星链覆盖地区 / SpaceX
但要说到业务开展的进度,星链确实已经领先剩余三家一大截了。目前星链已经覆盖了北美、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拥有了25万名以上的用户。近期SpaceX还凭借向乌克兰供应星链接收器炒作了一波,更何况自己拥有发射业务的SpaceX在发射频率上丝毫不用担心,一切都在按着计划走。
“豪门”亚马逊的Kuiper计划
要想比烧钱,能比赢SpaceX的确实也只有亚马逊了。亚马逊一共打算发射3236颗低轨卫星,由于自己没有发射能力,便与三家航空公司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发射合同,打造Kuiper卫星网络。
虽然卫星发射数目不算多,但由于Kuiper星座支持卫星间链路和双网关连接,实现了这四者中最高的吞吐量,一期就能达到12.5Tbps,全部建设完成后更是能达到53.4Tbps。不过之所以能实现这么高的吞吐量,也是因为亚马逊在地面下了血本,其地面站需要4000个网关天线。
此外,亚马逊也是这四家中唯一一个没有极地轨道卫星的,虽然其他公司在该轨道的卫星数也不多,但亚马逊看来是直接放弃了为这有限的区域提供网络服务。
结语
中国同样在部署相关的星座计划,比如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以及航天科工集团的“虹云”等。2018年,航天科技集团宣布“鸿雁”一期将发射60颗卫星,计划2022年组网运营,二期再发射数百颗卫星,预计2025年建成。不过根据参与建设的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鸿雁”星座的原计划将出现重大变化。可见如今在发射活动频繁,低轨卫星即将遍布全球之际,相关的挑战和调整都已经出现。
不过即便搞好了卫星星座建设,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互通,天基互联网离不开地面基建,因此地面卫星物联网的建设同样重要,下一期我们就来聊聊卫星物联网时代下的半导体生态。
从方向上来看,这些卫星网络服务选用的策略不尽相同,甚至还有大部分厂商在探索阶段,比如是选用低轨还是中规,极地轨道或是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以及星座卫星总数是上千颗、数十颗或数百颗等等。其次,卫星提供的最大速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其平均速率决定了每个卫星的利用率。
在现有的星座计划中,一共有4家公司突破了千星,分别是Telesat、OneWeb、SpaceX和亚马逊。我们以这四家公司的卫星网络星座系统为例,讨论一下搭建卫星通信系统的趋势。
Telesat的光速“Lightspeed”
在向美国监管部门的申请中,Telesat将其298颗的卫星数目提高了近5倍,计划最终实现1671颗卫星在轨。2021年,Telesat宣布,从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采购298颗地轨卫星,用于打造其一期Lightspeed卫星网络服务所需的星座。

Telesat卫星 / Telesat
这298颗卫星选取了两个轨道,分别是6个极地轨道面的78颗卫星,和20个倾斜轨道面的220颗卫星,前者覆盖极地面,后者覆盖全球范围内的大部分地区。随后通过提升轨道面数的方式,最终实现1671颗低轨卫星星座。
在这298颗卫星的支持下,Lightspeed初期网络可以实现7.52Tbps的最大吞吐量,这都多亏了双网关天线连接和低仰角的设计,加上卫星间20Gbps的链路(轨道面内和跨轨道面),也因此将卫星利用率成功提升至73.4%的高度。
不过用于成本提升和供应短缺导致一再延期的原因,这家加拿大公司最终只买到了188颗地轨卫星,很明显,其网络吞吐量势必会大打折扣。
英国政府从破产中救下的OneWeb
都说搞航天航空不赚钱,一不小心就会破产,这点已经在OneWeb上应验过一次了。在2020年申请破产后,重新获得了10亿美元的注资,包括英国政府提供的5亿美元。
OneWeb的星座计划野心不小,原本的计划中,OneWeb计划在1期发射950颗卫星,2期向低轨送入48000多颗卫星,但经历了资金不足和破产后,OneWeb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这个牛有点吹过头了,将目标分别改成了648颗和6372颗。

OneWeb卫星 / OneWeb
与此同时,由于其卫星设计缺乏灵活性,OneWeb的一期星座最高只能实现1.44Tbps的总吞吐量,更不用说还不支持卫星间链路。不过如果OneWeb真的成功将近6400多颗卫星成功送上天的话,倒也的确能够靠数量取胜,实现30Tbps以上的总吞吐量,不过卫星的利用率就不要奢望有多高了。更何况OneWeb的一期计划也才进行了三分之二而已,以每次30多颗卫星的发射频率,还需要上百次发射才能最终组成这个庞大的星座。
坐拥最火爆卫星网络服务的SpaceX
SpaceX的星链大家也都不陌生了,星链的发射计划虽然不像OneWeb那么多,却也是这四家中排名第二的了。更重要的是,星链所占轨道面更多一些,最终将达到190个,所以相对其它公司的卫星星座来说要更为密集一些。
目前在轨的2300多颗星链卫星尚未支持卫星间链路,所以在吞吐量上星链毫无优势,也只是凭借数量提高到了10Tbps以上。不过在星链的最终计划中,卫星间链路是必须支持的,这样才将总吞吐量提升至27.2Tbps左右。事实上也有不少用户观测到了SpaceX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模拟,只不过这些模拟还是仅限于轨道面内的星间链路而已。

星链覆盖地区 / SpaceX
但要说到业务开展的进度,星链确实已经领先剩余三家一大截了。目前星链已经覆盖了北美、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拥有了25万名以上的用户。近期SpaceX还凭借向乌克兰供应星链接收器炒作了一波,更何况自己拥有发射业务的SpaceX在发射频率上丝毫不用担心,一切都在按着计划走。
“豪门”亚马逊的Kuiper计划
要想比烧钱,能比赢SpaceX的确实也只有亚马逊了。亚马逊一共打算发射3236颗低轨卫星,由于自己没有发射能力,便与三家航空公司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发射合同,打造Kuiper卫星网络。
虽然卫星发射数目不算多,但由于Kuiper星座支持卫星间链路和双网关连接,实现了这四者中最高的吞吐量,一期就能达到12.5Tbps,全部建设完成后更是能达到53.4Tbps。不过之所以能实现这么高的吞吐量,也是因为亚马逊在地面下了血本,其地面站需要4000个网关天线。
此外,亚马逊也是这四家中唯一一个没有极地轨道卫星的,虽然其他公司在该轨道的卫星数也不多,但亚马逊看来是直接放弃了为这有限的区域提供网络服务。
结语
中国同样在部署相关的星座计划,比如航天科技集团的“鸿雁”,以及航天科工集团的“虹云”等。2018年,航天科技集团宣布“鸿雁”一期将发射60颗卫星,计划2022年组网运营,二期再发射数百颗卫星,预计2025年建成。不过根据参与建设的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鸿雁”星座的原计划将出现重大变化。可见如今在发射活动频繁,低轨卫星即将遍布全球之际,相关的挑战和调整都已经出现。
不过即便搞好了卫星星座建设,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互通,天基互联网离不开地面基建,因此地面卫星物联网的建设同样重要,下一期我们就来聊聊卫星物联网时代下的半导体生态。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无线通信
+关注
关注
58文章
4772浏览量
145395 -
卫星
+关注
关注
18文章
1772浏览量
68733 -
星座图
+关注
关注
0文章
7浏览量
7327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算力上天!我国发射2800颗算力卫星,背后企业浮出水面
。 ? 据悉,这是我国 “星算” 计划发射的首批卫星,数量共计 12 颗。而整个 “星算” 计划规划宏大,预计将发射 2800 颗算力
航空通信新标杆:顶坚天通卫星终端如何实现万米高空无缝通话?
顶坚天通卫星通信终端通过整合国产自主卫星网络、创新硬件设计与智能通信协议,实现万米高空无缝通话,其技术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顶坚天通卫星定位终端一、依托国产天通卫星网络,构建全域覆盖

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大批坠落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6月8日报道,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接连坠落。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物理学家丹尼·奥利维拉领导的研究
罗德与施瓦茨助力Telesat Lightspeed低轨卫星网络优化
业界领先的信号发生器、频谱与信号分析仪是确保下一代低地球轨道(LEO)卫星网络实现理想性能的关键测量工具。罗德与施瓦茨(以下简称“R&S”)的先进测量技术在Telesat Lightspeed空地一体化网络的建模与性能评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Nordic NRF9151低功耗蜂窝模组 助力卫星物联网应用.
合作伙伴关系,在Skylo的卫星网络服务上认证Nordic的nRF9151低功耗蜂窝模组。
两家公司合作为小型、受限的物联网设备实现无缝卫星连接,开启了全新的大规模物联网用例,如远程监控、资产跟踪以及增强
发表于 03-24 11:12
移远通信多模卫星通信模组BG95-S5获得Skylo网络认证,进一步拓展全球卫星物联网市场
的“Standards Plus”资质在内的各项要求,其产品质量和性能达到了业界优秀水平。作为全球卫星网络服务提供商,Sky
发表于 01-15 13:41
?366次阅读

欧盟启动百亿欧元太空计划,挑战马斯克“星链”
举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发射290颗卫星,构建一个覆盖广泛、功能强大的卫星通信网络。 这一举措显然是对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
巨人网络发布“千影”大模型,加速“游戏+AI”布局
?QianYing”大模型集成了游戏视频生成大模型YingGame和视频配音大模型YingSound两大核心模块,实现了有声可交互游戏视频生成的新突破。这一技术的问世,不仅丰富了游戏的表现形式,更为玩家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与此同时,巨人网络还宣布启动“千影共创
不同卫星轨道的对比分析
电信、地球观测、科学研究和国家安全等多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预计到2029年,商业星座规模将从35%增至70%,其中约65%的增长将集中于通讯应用,涉及跨越低地球轨道(LEO)、中地球轨道(MEO)和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的卫星网络。

一箭18星 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立新功 千帆极轨02组卫星成功发射
10月15日,我国航空航天再传喜报,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再立新功? ;一箭18星的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发
发表于 10-16 11:53
?441次阅读
SpaceX星链全球用户数量突破400万
SpaceX的星链(Starlink)服务再次刷新纪录,宣布其全球用户数量已突破400万大关。这一成就标志着自今年5月底以来,短短四个月内,星链新增用户量即达百万之众,展现出其低轨道宽带卫星网络的强劲增长势头。
千寻位置发布卫星通信终端“北斗信使”
千寻位置科技近期震撼发布其首款面向国民市场的北斗卫星通信终端——“北斗信使·灵犀版”,开启了卫星通信新篇章。这款小巧玲珑的设备,体积仅为普通手机的三分之一,却内藏乾坤,集成了中国北斗卫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