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在近日的GTC 2022大会上,英伟达发布了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平台Drive Hyperion 9,并宣布比亚迪、Lucid将在未来在旗下车型上采用该自动驾驶平台。比亚迪随后也宣布,从2023年上半年起,比亚迪将在部分新能源汽车上搭载英伟达DRIVE Hyperion平台,实现车辆智能驾驶和智能泊车。
比亚迪以往在智能驾驶上,采取的模式与传统车企类似,搭载Tier1的整套方案,比如博世的方案等。在这种模式之下,比亚迪目前在售的车型上,智能驾驶功能都并不是优势项目,甚至可以说是短板。所以,与英伟达合作,会是比亚迪在智能驾驶上实现翻身的一个标志吗?
汽车灵魂在自动驾驶?各家车企的不同选择
虽然在电动汽车的基础核心技术上,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甚至更细分的车规MCU、IGBT、碳化硅MOSFET都能自给自足,并且具备一定优势。但智能化作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在这方面上比亚迪却相比于一些新势力车企缺失了先发优势。
当然,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在去年9月份一场20分钟的演讲中也谈到,“汽车工业的大变革,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不过对于智能化中的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各家车企也有不同做法。
比如宝马在最新的iX电动旗舰车型上,所采用的自动驾驶方案由多方联合打造,安波福(Aptiv)负责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集成,提供部分传感器;麦格纳负责硬件集成,包括激光雷达、处理模块等,另外还有大陆、英特尔等厂商提供系统整合、计算芯片等的支持。通过Tier1,深度整合供应链企业,提供“打包”方案,这也是目前大多传统车企普遍的自动驾驶系统研发模式。
而在“软件定义汽车”,也就是汽车智能化程度日渐受到重视的如今,这种传统Tier1的供应模式逐渐有所转变。正如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去年在股东大会上被问到,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时,他的回答是:这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成了灵魂,上汽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尽管陈虹一番言论在后面受到了很多人的口诛笔伐,但这只是目前所有传统车企都要面临的真实现状。与以往燃油车时代的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相比,由于电动汽车中的电机、电池、电控等技术同质化较严重,如今电动汽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反而变成自动驾驶等智能程度。所以,如果在自动驾驶上采用了第三方供应商的整体解决方案,那么对于这些传统车企而言,也就失去了核心技术竞争上的话语权。
对于新势力车企而言,在自动驾驶系统上外购的主要是第三方厂商平台,比如Mobileye、英伟达,作为算力基础,再在平台上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算法。当然也不乏从软硬件上都全栈自研的车企,比如特斯拉、零跑,都采用了自研芯片以及自研算法,而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也有消息传出称正在投入研发自动驾驶芯片中。
比亚迪:“两条腿走路”
那么比亚迪走的是哪种路线?从公开信息中,近年比亚迪在自动驾驶上其实一直保持着与其他厂商的合作,而布局更是比很多人想象中还要早。2013年,比亚迪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双方共同研发基于比亚迪速锐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当年的自动驾驶比赛中夺冠。2015年,比亚迪就与当时刚成立无人驾驶事业部的百度达成合作,王传福还成为了百度的自动驾驶顾问。
百度也确实是目前比亚迪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合作最深入的对象。在2018年的比亚迪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按照当时公开的信息,首先百度地图会覆盖比亚迪全系车型,自动驾驶方面则将会由百度向比亚迪提供L3级别智能驾驶的全套完整解决方案,并计划在三年内实现自动驾驶车辆量产(显然已经鸽了)。
今年2月,有消息称比亚迪已经选择百度作为其智能驾驶供应商,百度将向比亚迪提供行泊一体的ANP智驾产品与人机共驾地图,而合作车型量产也将在不久后实现。
但另一方面,比亚迪又似乎是“两条腿走路”,在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的同时,还在布局自研的自动驾驶技术。在2015年,王传福接受采访时提到,比亚迪已经在研究无人驾驶,原来是内部在做,但在研发过程中发现需要很精密的地图,而百度具有这个优势。
去年一年里,比亚迪都在发力扩展其自动驾驶“朋友圈”,目前已经涵盖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算法等领域。包括参与AI芯片公司地平线的C轮融资,并且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去年与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后,今年2月又参与了速腾聚创的新一轮投资;去年12月27日,比亚迪官方宣布与 Momenta 成立自动驾驶合资公司迪派智行,表示迪派智行将依托比亚迪的智能化技术积淀和垂直整合能力,以及Momenta智能驾驶方面多年的技术积累,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等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在与Momenta的合作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是,比亚迪表示将打造“具有比亚迪特色的智能驾驶系统”,或许就是在表明比亚迪在自动驾驶上所采取的模式,与多家供应商合作,但不会采取第三方整体的方案,比如以往Mobileye与英伟达的黑盒方案。即至少可以从算法上加强车企的参与度,保证自身系统的特色优势。
而对于车企而言,为了适配不同车型定位,自动驾驶选择多个供应商也是普遍现象,目前看来,比亚迪采用百度的ANP会被用在中低端车型,英伟达平台由于成本因素,一直以来都是中高端车型所使用的。那么,“比亚迪特色”的自动驾驶,或许也有可能将在明年随着搭载英伟达平台的车型亮相。
比亚迪以往在智能驾驶上,采取的模式与传统车企类似,搭载Tier1的整套方案,比如博世的方案等。在这种模式之下,比亚迪目前在售的车型上,智能驾驶功能都并不是优势项目,甚至可以说是短板。所以,与英伟达合作,会是比亚迪在智能驾驶上实现翻身的一个标志吗?
汽车灵魂在自动驾驶?各家车企的不同选择
虽然在电动汽车的基础核心技术上,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甚至更细分的车规MCU、IGBT、碳化硅MOSFET都能自给自足,并且具备一定优势。但智能化作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在这方面上比亚迪却相比于一些新势力车企缺失了先发优势。
当然,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在去年9月份一场20分钟的演讲中也谈到,“汽车工业的大变革,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不过对于智能化中的关键技术——自动驾驶,各家车企也有不同做法。
比如宝马在最新的iX电动旗舰车型上,所采用的自动驾驶方案由多方联合打造,安波福(Aptiv)负责L3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集成,提供部分传感器;麦格纳负责硬件集成,包括激光雷达、处理模块等,另外还有大陆、英特尔等厂商提供系统整合、计算芯片等的支持。通过Tier1,深度整合供应链企业,提供“打包”方案,这也是目前大多传统车企普遍的自动驾驶系统研发模式。
而在“软件定义汽车”,也就是汽车智能化程度日渐受到重视的如今,这种传统Tier1的供应模式逐渐有所转变。正如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去年在股东大会上被问到,是否会考虑在自动驾驶方面与华为等第三方公司合作时,他的回答是:这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成了灵魂,上汽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尽管陈虹一番言论在后面受到了很多人的口诛笔伐,但这只是目前所有传统车企都要面临的真实现状。与以往燃油车时代的核心“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相比,由于电动汽车中的电机、电池、电控等技术同质化较严重,如今电动汽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反而变成自动驾驶等智能程度。所以,如果在自动驾驶上采用了第三方供应商的整体解决方案,那么对于这些传统车企而言,也就失去了核心技术竞争上的话语权。
对于新势力车企而言,在自动驾驶系统上外购的主要是第三方厂商平台,比如Mobileye、英伟达,作为算力基础,再在平台上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算法。当然也不乏从软硬件上都全栈自研的车企,比如特斯拉、零跑,都采用了自研芯片以及自研算法,而蔚来、小鹏等新势力也有消息传出称正在投入研发自动驾驶芯片中。
比亚迪:“两条腿走路”
那么比亚迪走的是哪种路线?从公开信息中,近年比亚迪在自动驾驶上其实一直保持着与其他厂商的合作,而布局更是比很多人想象中还要早。2013年,比亚迪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双方共同研发基于比亚迪速锐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当年的自动驾驶比赛中夺冠。2015年,比亚迪就与当时刚成立无人驾驶事业部的百度达成合作,王传福还成为了百度的自动驾驶顾问。
百度也确实是目前比亚迪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合作最深入的对象。在2018年的比亚迪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按照当时公开的信息,首先百度地图会覆盖比亚迪全系车型,自动驾驶方面则将会由百度向比亚迪提供L3级别智能驾驶的全套完整解决方案,并计划在三年内实现自动驾驶车辆量产(显然已经鸽了)。
今年2月,有消息称比亚迪已经选择百度作为其智能驾驶供应商,百度将向比亚迪提供行泊一体的ANP智驾产品与人机共驾地图,而合作车型量产也将在不久后实现。
但另一方面,比亚迪又似乎是“两条腿走路”,在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的同时,还在布局自研的自动驾驶技术。在2015年,王传福接受采访时提到,比亚迪已经在研究无人驾驶,原来是内部在做,但在研发过程中发现需要很精密的地图,而百度具有这个优势。
去年一年里,比亚迪都在发力扩展其自动驾驶“朋友圈”,目前已经涵盖自动驾驶芯片、传感器、算法等领域。包括参与AI芯片公司地平线的C轮融资,并且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去年与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后,今年2月又参与了速腾聚创的新一轮投资;去年12月27日,比亚迪官方宣布与 Momenta 成立自动驾驶合资公司迪派智行,表示迪派智行将依托比亚迪的智能化技术积淀和垂直整合能力,以及Momenta智能驾驶方面多年的技术积累,打造面向未来的高等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在与Momenta的合作中,还有一个关键的点是,比亚迪表示将打造“具有比亚迪特色的智能驾驶系统”,或许就是在表明比亚迪在自动驾驶上所采取的模式,与多家供应商合作,但不会采取第三方整体的方案,比如以往Mobileye与英伟达的黑盒方案。即至少可以从算法上加强车企的参与度,保证自身系统的特色优势。
而对于车企而言,为了适配不同车型定位,自动驾驶选择多个供应商也是普遍现象,目前看来,比亚迪采用百度的ANP会被用在中低端车型,英伟达平台由于成本因素,一直以来都是中高端车型所使用的。那么,“比亚迪特色”的自动驾驶,或许也有可能将在明年随着搭载英伟达平台的车型亮相。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比亚迪
+关注
关注
19文章
2487浏览量
55413 -
英伟达
+关注
关注
22文章
3957浏览量
94088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90文章
14365浏览量
17114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卡车、矿车的自动驾驶和乘用车的自动驾驶在技术要求上有何不同?
[首发于智驾最前沿微信公众号]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让组合辅助驾驶得到大量应用,但现在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宣传,普遍是在乘用车领域,而对于卡车、矿车的自动驾驶发展,却鲜有提及。其实在卡车、

小鹏汽车在全球AI顶会展示下一代自动驾驶模型
Driving),与Waymo、英伟达、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图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uebingen)等来自工业界和学术界的自动驾驶同行共同探讨业界最新AI技术。
自动驾驶安全基石:ODD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自动驾驶ODD(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即设计运行域,是指自动驾驶系统被设计为安全、有效运行的具体条件范围。它定义了自动驾驶汽车在哪些环境、场景
从游戏到智能驾驶,英伟达有哪些技术升级?
[首发于智驾最前沿微信公众号]在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25)上,英伟达重磅发布了其最新一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Thor”,并同步展示了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进展与合作布局。英伟


伟创力携手英伟达与Torc开启自动驾驶卡车新纪元
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世界领先的汽车级计算平台提供商的伟创力成为自动驾驶8级卡车商业化先驱——Torc的合作伙伴,并携手技术巨头英伟达(NVIDIA),合作开发了用于
【重磅揭秘】英伟达Orin芯片:自动驾驶新纪元的核心驱动力,工程师必备指南免费下载!
在自动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计算平台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技术创新的高度。英伟达Orin芯片,作为当前行业内的标杆之作,正引领着自动驾驶迈向全新的境界。为助力您深入了解这一前沿技术,我们精
英伟达高管: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尚需时日
英伟达汽车业务负责人阿里·卡尼近日表示,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实现还遥遥无期,预计至少要到下一个十年才有可能问世。尽管未来的自动驾驶技术将会取得显著进步,但卡尼强调,技术发展必须稳扎稳打,
英伟达:全自动驾驶汽车至少需十年
在自动驾驶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英伟达作为该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却对完全自动驾驶的实现时间表达了审慎态度。 据Carscoops报道,英伟
黄仁勋宣布:丰田与英伟达携手打造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
近日,英伟达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一次公开场合透露,英伟达将与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丰田携手合作,共同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这一合作标志着
英伟达在华加大招聘,聚焦自动驾驶技术
近日,据最新报道,英伟达公司今年在中国市场显著加大了招聘力度,旨在增强其研发能力,并深入探索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这一战略调整反映了英伟达对中


机器视觉 欢创播报 比亚迪与华为展开自动驾驶合作
1 比亚迪与华为展开自动驾驶合作 8月27日,比亚迪发布消息称,方程豹与华为乾崑智驾签署合作协议,两大科技巨头强强联合,助力中国智驾加速向前。此次合作是基于双方集团战略合作基础上,针对比亚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