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起,台积电和三星等晶圆代工厂纷纷推出了5nm的工艺,如今更是在钻研5nm以下的先进制程。但制程的提升不单单只靠EUV光刻机就能轻易实现的,短沟道效应使得传统的FinFET技术已经满足不了更高的半导体工艺。
目前的工艺水平在深度学习、图形分析等基础AI应用上已经可以满足要求,但在神经形态芯片和量子计算上,仍需要更先进的制程来提供支持。面对这些挑战,三星、台积电和英特尔纷纷选择了GAA技术来突破这一壁障。
GAA何时面世?

晶体管结构的演进 / 三星
三星在2019年就公布了其GAA 技术MBCFET,并发布了初版PDK。GAA结构进一步提到了栅极与沟道之间的接触面积,并支持垂直堆叠的方式来获得更强的载流能力,而非像FinFET一样横向堆叠鳍片。三星也同时宣布,将在3nm工艺节点引入GAA技术。根据三星给出的PPA数据,先进节点的MBCFET与7nm的FinFET相比,功耗减少50%,性能提升30%,面积减小了50%。

堆叠四层纳米带的RibbonFET / 英特尔
IBM全球首发的2nm芯片上,也用到了纳米片GAA技术。今年6月底,三星宣布与新思合作的3nm GAA试产芯片已经成功流片。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预计三星会在2022年推出早期GAA技术的制程3GAE,在2023年推出基于MBCFET的3GAP。英特尔也在近期的Intel Accelerated发布会中宣布,将在其20A工艺节点中引入其GAA技术RibbonFET,预计2024年上半年推出。而台积电则在今年的技术论坛上宣布,FinFET技术只会用到3nm,2nm将用纳米片晶体管来取代现有结构。
然而令许多人不解的是,GAA中通道的命名有纳米线、纳米片和纳米带,这些究竟是营销术语不同,还是另有玄机呢?
纳米线、纳米带与纳米片
其实这些并不是花哨的营销术语,而是对通道物理特质不同的描述。纳米线的宽度和通道厚度基本相近,而纳米片则选择了更大的宽度,纳米带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也可以看做是宽度更小的纳米片。那么不同的通道对其性能又有何影响呢?由于2D结构约束所带来优秀的短沟道特性,纳米线在低功率应用上的表现更好。而纳米片因为更大有效宽度实现了更大的接触面积,载流性能要更为优异,适合一些高性能的应用,

纳米线与纳米片的截面对比 / 三星
虽然通道有所差异,但三星等厂商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堆叠通道的方式来继续增加GAA结构的载流性能。不过FinFET中的鳍并不能无限叠加,GAA中的通道也是如此。这种载流能力的提升速度会随着源极/漏极外延处的寄生电阻而减慢,不仅如此,栅极电容也会随着通道数的增加而增大,因此为了保证最小的RC延迟,GAA一般会选择3或4的通道数。
2nm及之后的晶体管结构

分叉片结构 / IMEC
至于2nm及之后的晶体管结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提出了一种新的替代结构,名为分叉片(Forksheet)。该结构中,这些纳米片由分叉式的栅极结构来控制,这种结构在栅极图案化之前,为pMOS和nMOS之间引入了一个绝缘强,将p栅极沟道和n栅极沟道隔绝开来,提供了比FinFET和纳米片都要窄的np间距。由此,分叉片可以提供更好的面积和性能扩展能力,并将单元高度从5T减小至4.3T,也实现了更低的寄生电容。

FinFET、纳米片、CFET单元高度对比 / IMEC
为了挺进1nm这一制程,单元高度的要求也减小至了3T,但由于布通率的限制,即便是分叉片也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因此,IMEC又推出了名为CFET的技术,一种互补的FET。CFET的概念就是将nFET叠在pFET上,从而提供了更多内部单元布线的自由,并减小了单元面积。在IMEC的初步评估中,运用CFET技术的4T FinFET在功耗和性能的表现上,可以打平甚至超过5T的标准FinFET,而且占用面积还要小25%。至于运用了CFET的纳米片晶体管,不仅逻辑单元高度可以做到3T,还能提供额外的性能提升。
结语
就像平面晶体管自然演进至FinFET一样,FinFET也将让位给GAAFET。CMOS器件在结构上演化的过程,也是半导体不断挑战摩尔定律的过程。除此之外,其实也有不少公司正在探索CMOS之外的晶体管方案,试图消除CMOS本身的一些缺点,比如英国公司Search For The Next推出的Bizen。但从现在追求PPA的潮流来看,这些方案还远远不能成为市场主流。2022年之后的半导体市场,高NA的EUV光刻机和GAAFET必将成为5nm制程以下的关键因素。
目前的工艺水平在深度学习、图形分析等基础AI应用上已经可以满足要求,但在神经形态芯片和量子计算上,仍需要更先进的制程来提供支持。面对这些挑战,三星、台积电和英特尔纷纷选择了GAA技术来突破这一壁障。
GAA何时面世?

晶体管结构的演进 / 三星
三星在2019年就公布了其GAA 技术MBCFET,并发布了初版PDK。GAA结构进一步提到了栅极与沟道之间的接触面积,并支持垂直堆叠的方式来获得更强的载流能力,而非像FinFET一样横向堆叠鳍片。三星也同时宣布,将在3nm工艺节点引入GAA技术。根据三星给出的PPA数据,先进节点的MBCFET与7nm的FinFET相比,功耗减少50%,性能提升30%,面积减小了50%。

堆叠四层纳米带的RibbonFET / 英特尔
IBM全球首发的2nm芯片上,也用到了纳米片GAA技术。今年6月底,三星宣布与新思合作的3nm GAA试产芯片已经成功流片。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预计三星会在2022年推出早期GAA技术的制程3GAE,在2023年推出基于MBCFET的3GAP。英特尔也在近期的Intel Accelerated发布会中宣布,将在其20A工艺节点中引入其GAA技术RibbonFET,预计2024年上半年推出。而台积电则在今年的技术论坛上宣布,FinFET技术只会用到3nm,2nm将用纳米片晶体管来取代现有结构。
然而令许多人不解的是,GAA中通道的命名有纳米线、纳米片和纳米带,这些究竟是营销术语不同,还是另有玄机呢?
纳米线、纳米带与纳米片
其实这些并不是花哨的营销术语,而是对通道物理特质不同的描述。纳米线的宽度和通道厚度基本相近,而纳米片则选择了更大的宽度,纳米带则是一个折中的方案,也可以看做是宽度更小的纳米片。那么不同的通道对其性能又有何影响呢?由于2D结构约束所带来优秀的短沟道特性,纳米线在低功率应用上的表现更好。而纳米片因为更大有效宽度实现了更大的接触面积,载流性能要更为优异,适合一些高性能的应用,

纳米线与纳米片的截面对比 / 三星
虽然通道有所差异,但三星等厂商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堆叠通道的方式来继续增加GAA结构的载流性能。不过FinFET中的鳍并不能无限叠加,GAA中的通道也是如此。这种载流能力的提升速度会随着源极/漏极外延处的寄生电阻而减慢,不仅如此,栅极电容也会随着通道数的增加而增大,因此为了保证最小的RC延迟,GAA一般会选择3或4的通道数。
2nm及之后的晶体管结构

分叉片结构 / IMEC
至于2nm及之后的晶体管结构,比利时微电子研究中心(IMEC)提出了一种新的替代结构,名为分叉片(Forksheet)。该结构中,这些纳米片由分叉式的栅极结构来控制,这种结构在栅极图案化之前,为pMOS和nMOS之间引入了一个绝缘强,将p栅极沟道和n栅极沟道隔绝开来,提供了比FinFET和纳米片都要窄的np间距。由此,分叉片可以提供更好的面积和性能扩展能力,并将单元高度从5T减小至4.3T,也实现了更低的寄生电容。

FinFET、纳米片、CFET单元高度对比 / IMEC
为了挺进1nm这一制程,单元高度的要求也减小至了3T,但由于布通率的限制,即便是分叉片也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因此,IMEC又推出了名为CFET的技术,一种互补的FET。CFET的概念就是将nFET叠在pFET上,从而提供了更多内部单元布线的自由,并减小了单元面积。在IMEC的初步评估中,运用CFET技术的4T FinFET在功耗和性能的表现上,可以打平甚至超过5T的标准FinFET,而且占用面积还要小25%。至于运用了CFET的纳米片晶体管,不仅逻辑单元高度可以做到3T,还能提供额外的性能提升。
结语
就像平面晶体管自然演进至FinFET一样,FinFET也将让位给GAAFET。CMOS器件在结构上演化的过程,也是半导体不断挑战摩尔定律的过程。除此之外,其实也有不少公司正在探索CMOS之外的晶体管方案,试图消除CMOS本身的一些缺点,比如英国公司Search For The Next推出的Bizen。但从现在追求PPA的潮流来看,这些方案还远远不能成为市场主流。2022年之后的半导体市场,高NA的EUV光刻机和GAAFET必将成为5nm制程以下的关键因素。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三星电子
+关注
关注
34文章
15890浏览量
182502 -
台积电
+关注
关注
44文章
5763浏览量
170552 -
intel
+关注
关注
19文章
3499浏览量
188978 -
晶体管
+关注
关注
77文章
10052浏览量
142638 -
FinFET
+关注
关注
12文章
258浏览量
91378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今日看点丨蔚来自研全球首颗车规5nm芯片!;沃尔沃中国区启动裁员计划
1. 蔚来自研全球首颗车规5nm 芯片!将对全行业开放 ? 据了解,李斌在直播中介绍了蔚来自研神玑NX9031芯片,他表示:“这是全球首颗车规5nm的智驾
发表于 07-08 10:50
?1681次阅读
体硅FinFET和SOI FinFET的差异
在半导体制造领域,晶体管结构的选择如同建筑中的地基设计,直接决定了芯片的性能上限与能效边界。当制程节点推进到22nm以下时,传统平面晶体管已无法满足需求,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

下一代高速芯片晶体管解制造问题解决了!
在半导体工艺演进到2nm,1nm甚至0.7nm等节点以后,晶体管结构该如何演进?2017年,imec推出了叉片晶体管(forksheet),作为环栅(GAA)晶体管的自然延伸。不过,产
发表于 06-20 10:40
第一代半导体被淘汰了吗
在半导体产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第一代半导体是否被淘汰”的争议从未停歇。从早期的锗晶体管到如今的硅基芯片,以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始终以不可替代的产业基石角色,支撑着全球95%以上的电子设备

Cadence UCIe IP在Samsung Foundry的5nm汽车工艺上实现流片成功
我们很高兴能在此宣布,Cadence 基于 UCIe 标准封装 IP 已在 Samsung Foundry 的 5nm 汽车工艺上实现首次流片成功。这一里程碑彰显了我们持续提供高性能车规级 IP 解决方案?的承诺,可满足新一代汽车电子和高性能计算应用的严格要求。

消息称台积电3nm、5nm和CoWoS工艺涨价,即日起效!
)计划从2025年1月起对3nm、5nm先进制程和CoWoS封装工艺进行价格调整。 先进制程2025年喊涨,最高涨幅20% 其中,对3nm、5nm等先进制程技术订单涨价,涨幅在3%到8
【「大话芯片制造」阅读体验】+ 芯片制造过程和生产工艺
保护,并使其具备与外部交换电信号的能力。整个封装流程包含五个关键步骤:晶圆锯切、晶片附着、互连、成型以及封装测试。
通过该章节的阅读,学到了芯片的生产制造过程、生产工艺、晶圆的处理及工艺、抛光工艺等知识。
发表于 12-30 18:15
台积电产能爆棚:3nm与5nm工艺供不应求
台积电近期成为了高性能芯片代工领域的明星企业,其产能被各大科技巨头疯抢。据最新消息,台积电的3nm和5nm工艺产能利用率均达到了极高水平,其中3nm
最新SOC芯片技术发展
制程技术的进步 制程技术是SOC芯片发展的核心。随着制程技术的进步,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不断增加,性能也随之提升。 5nm和3nm制程技术 :目前,
AI芯片驱动台积电Q3财报亮眼!3nm和5nm营收飙涨,毛利率高达57.8%
10月17日,台积电召开第三季度法说会,受惠 AI 需求持续强劲下,台积电Q3营收达到235亿美元,同比增长36%,主要驱动力是3nm和5nm需求强劲;Q3毛利率高达57.8%,同比增长3.5%。

消息称AMD将成为台积电美国厂5nm第二大客户
据业界最新消息,AMD即将成为台积电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附近的Fab 21工厂的第二大知名客户,该工厂已经开始试产包括N5、N5P、N4、N4P及N4X在内的一系列5nm节点制程
今日看点丨台积电美国厂试产5nm,AMD成第二大客户; 消息称苹果正逐渐远离产品“一年一更”模式
1. 台积电美国厂试产5nm AMD 成第二大客户 ? AMD将在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的新工厂生产高性能芯片,成为继苹果之后该工厂的第二大知名客户。据报道称,知情人士证实了这一协议,但
发表于 10-08 11:10
?1022次阅读
台积电3nm/5nm工艺前三季度营收破万亿新台币
据台媒DigiTimes最新报告,台积电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强劲,仅凭其先进的3nm和5nm制程技术,便实现了营收突破1万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2237亿元)的壮举,这一成绩远超行业此前的预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