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最新研究进展

iIeQ_mwrfnet ? 来源: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 ? 作者:中科院上海技术物 ? 2021-06-18 15:02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方面的研究进展

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THz-QCL)是材料科学、能带工程与微纳光子学的完美结合体,是太赫兹波段极具竞争力的紧凑型激光源。THz-QCL所特有的高功率、小型化以及易集成等优点令其在太赫兹成像、通信、物质检测、精密光谱分析、近场显微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国际上,THz-QCL的最高工作温度已接近室温(250K);液氮温度(77K)THz-QCL的峰值功率已达到1W以上,连续输出功率已达到10mW量级;77K时的激光频率连续调谐能力已达到~800GHz;经过稳频和锁相技术,激光线宽已压缩至1 Hz量级;THz-QCL光频梳以及超短脉冲等方面的工作也已见诸报道。国内中科院半导体所、微系统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技物所)以及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也在THz-QCL领域取得令人振奋的进展。

上海技物所徐刚毅课题组致力于实现高性能可实用化的THz-QCL激光器和系统,并与国内外同行合作推广该激光器的实际应用。目前已取得的进展包括:

1)研制出2.5–5.0THz范围内多个频点的THz-QCL;

2)实现脉冲模式下大峰值功率、高光束质量的单模THz-QCL;

3)获得较大平均功率的单模THz-QCL;

4)获得连续激射的单模THz-QCL;

5)实现激光频率准连续可调的THz-QCL;

6)研制出集成THz-QCL、低温杜瓦或制冷机、驱动电源和控制软件的可实用化太赫兹激光系统。

分别介绍如下:

1

2 – 5 THz 范围内多个频点的THz-QCL

借助能带工程理论,我们在GaAs/AlGaAs多量子阱中通过精确设计势阱/势垒层的厚度、势垒高度以及外加电场,精细设计电子能级、波函数以及电子跃迁过程,从而实现对激光频率的控制。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获得所设计的上千层、每层厚度精度为0.1nm、晶体质量近乎完美的GaAs/AlGaAs超精细材料。课题组实现了多个频点的THz-QCL。不同THz-QCL的激光光谱归一化后的总和图。近似覆盖了2.7 – 4.9 THz的频率范围。激光器的最高工作温度在100K – 140 K之间。

2

大峰值功率、高光束质量的THz-QCL

为提高激光峰值功率,我们首次实现了THz-QCL激光器和放大器的单片集成。由激光器产生种子光源,经放大器功率放大后通过光栅耦合器辐射到自由空间。我们通过光子能带设计成功抑制了放大器的自激振荡;提出了放大器的增益饱和机制,并给出降低增益饱和的结构。

实验上获得了脉冲激射的大功率单模THz-QCL。单模激光的边模抑制比大于20dB,激光频率可控。液氮温度(77K)时最高峰值功率达245mW,平均输出功率为 1 – 3 mW。

该器件具有较大的出光孔径,从而提高了光束准直性,光束聚焦后的束斑尺寸低至250um×260um。注:本文报道的激光功率均为太赫兹绝对功率计(TK power meter)直接测得的功率。

3

低功耗、大平均功率的THz-QCL

提高激光器的平均输出功率、降低器件的功耗对实现小型化激光器系统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偶极天线阵列的THz-QCL谐振腔。单纯的偶极天线具有极高的辐射损耗,无法作为激光器的谐振腔。我们利用芯片键合技术在天线阵列下方置入反射镜,将偶极天线激发的反向传播的电磁场变成同向干涉,并控制干涉相位进而控制辐射效率。

我们提出的结构可以灵活控制激光辐射效率、提高散热效率、降低光束发散角。77K时的激光平均功率可达约6 mW。器件具有良好的单瓣光束,半高全宽为4.5°×16°。激光器呈现单模激射,边模抑制比大于20dB。

4

连续工作的单模THz-QCL

连续工作的单模THz-QCL可以极大地提高激光频率和功率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太赫兹波段的标准光源、外差探测的本振源,也可以应用在太赫兹近场光学中作为激光光源。实现激光器连续工作的关键在于降低阈值和功耗。我们在偶极天线阵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光子异质结谐振腔:

1)减小泵浦区天线阵列的数目以降低功耗;

2)非泵浦区天线阵列比泵浦区有更大的光子禁带,由泵浦区产生的激光模式得到更好的局域,从而降低阈值。

实验上,我们获得了最高工作温度为79K的连续激射的单模THz-QCL,50K时的连续输出功率达到1.5mW。单模激光的边模抑制比大于20dB;激光光束为单瓣,远场发散角14° × 22°。

5

频率连续可调的THz-QCL

THz-QCL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一个关键瓶颈是激光频率范围窄并难以调谐。与时域光谱(TDS)技术相比,THz-QCL的优点是在单一频率下的辐射功率远超过TDS,但激光频率范围远小于TDS,而且单个THz-QCL的激光频率往往是固定的,调谐范围非常小。

在物质检测中,每种物质有特定的吸收谱线或者吸收带,只有当激光频率与吸收线/带重合时才能特异性地检出被测物质。而这要求激光频率可在较大范围内连续调谐。

我们在偶极天线谐振腔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出激光频率连续可调的THz-QCL。我们在天线阵列中引入啁啾结构,通过天线宽度的递变实现激光频率递变。

典型器件的功率-电流-电压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器件在77K时峰值功率约为5mW,光束发散角约21°×16°。图5(a)显示了单个激光器的出射光谱,激光频率准连续调谐的范围达到60GHz。

由于单个激光器的尺寸非常小(0.8 mm× 1.6 mm),可以将多个激光器集成在一个模块上,从而“拼接”出几百GHz乃至1THz以上的频率连续调谐范围,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相比于基于MEMS技术的频率可调谐THz-QCL,我们的器件不包含运动部件,操作更简单、更易于维护,而且频率稳定性更好。

6

实用化THz-QCL激光器系统

我们开发了2种制冷形式的THz-QCL激光器系统。第一种是液氮制冷:激光器封装在液氮杜瓦内,具有成本低、体积小、无机械振动、低噪声等优点,适合实验室环境并对光束质量要求高的应用场景。第二种是斯特林制冷:激光器封装在斯特林制冷机内,其优点是无需液氮,机械振动仅约10微米,可在实验室以外环境使用。我们还研发了THz-QCL激光器专用的脉冲驱动电源和控制软件。

课题组始终致力于高性能THz-QCL激光器的研制和应用推广。将持续提升激光器的关键性能,如激光器工作温度、激光功率、光束质量、光谱纯度、激光频率的稳定性以及调谐范围等。

将开发更便于使用、性价比更高的THz-QCL激光器系统。我们热忱地期待与更多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朋友合作,为太赫兹科技的发展添砖加瓦。

编辑:j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放大器
    +关注

    关注

    145

    文章

    14152

    浏览量

    217759
  • 单片集成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0

    浏览量

    8510
  • 激光器
    +关注

    关注

    17

    文章

    2769

    浏览量

    62968

原文标题: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在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方面的研究进展

文章出处:【微信号:mwrfnet,微信公众号:微波射频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球首个AI设计芯片系统诞生,来自中科院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处理器芯片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软件研究所,推出全球首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处理器芯片软硬件全自动设计系统 ——“启蒙”。 ? 该系统实现从芯片硬件到
    的头像 发表于 06-16 00:11 ?2348次阅读

    上海光机所在片上稳频激光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GHz,最大消光比为19.5dB。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天激光技术与系统部王俊研究员团队与上海大学合作在片上稳频激光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5-29 07:53 ?212次阅读
    <b class='flag-5'>上海</b>光机所在片上稳频激光器<b class='flag-5'>研究</b>方面取得重要<b class='flag-5'>进展</b>

    中科曙光助力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打造溪悟大模型

    近年来,以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全新范式。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依托正负电子对撞机等大科学装置,积累了海量高价值实验数据,如何高效利用数据、加速成
    的头像 发表于 05-06 15:19 ?392次阅读

    上海光机所在高能量深紫外激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1 KDP家族晶体产生深紫外激光特性分析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在高能量深紫外激光产生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3-03 09:08 ?374次阅读
    <b class='flag-5'>上海</b>光机所在高能量深紫外激光<b class='flag-5'>研究</b>方面取得<b class='flag-5'>进展</b>

    上海光机所在集成化高重频太赫兹光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1. (a)太赫兹产生和探测实验装置图,(b)展宽前(青色)和展宽后(品红色)的激光光谱,(c)压缩后激光脉冲宽度(蓝色)和相位(橙色)。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06:23 ?458次阅读
    <b class='flag-5'>上海</b>光机所在集成化高重频太赫兹光源<b class='flag-5'>研究</b>方面取得<b class='flag-5'>进展</b>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与航天宏图达成战略合作

    2月19日,在科技创新与防灾减灾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宋彦云书记与航天宏图王宇翔董事长出席仪式并代表双方签订协议。
    的头像 发表于 02-20 12:54 ?587次阅读

    上海光机所在激光烧蚀波纹的调制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图1 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示意图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高功率激光元件技术与工程部研究团队在在激光烧蚀波纹的调制机理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06:22 ?394次阅读
    <b class='flag-5'>上海</b>光机所在激光烧蚀波纹的调制机理<b class='flag-5'>研究</b>中取得新<b class='flag-5'>进展</b>

    中山大学:在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研究进展

    研究内容】 ? ? 中山大学衣芳教授团队在" 科学通报"期刊上发表了题为“ 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研究进展”的最新论文。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的研究进展, 重点归纳总结了上述三类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17:03 ?1115次阅读
    中山大学:在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德力西电气到访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座谈交流

    近日,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携核心管理团队,到访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座谈交流。
    的头像 发表于 01-08 16:19 ?1272次阅读

    上海光机所在多路超短脉冲时空同步测量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图1.超短脉冲时空同步实验的光路图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在多路超短脉冲时间同步与空间叠合度测量方面取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
    的头像 发表于 11-11 06:25 ?546次阅读
    <b class='flag-5'>上海</b>光机所在多路超短脉冲时空同步测量方面取得<b class='flag-5'>研究进展</b>

    上海光机所在基于强太赫兹与超表面的硅基非线性光学研究上取得进展

    图1. 复合超表面示意图:(a)俯视图;(b)局部放大图;(c)侧视图。(d)复合超表面增强硅SHG和THG示意图。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硅基非线性光学研究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06:37 ?666次阅读
    <b class='flag-5'>上海</b>光机所在基于强太赫兹与超表面的硅基非线性光学<b class='flag-5'>研究</b>上取得<b class='flag-5'>进展</b>

    上海光机所在基于空芯光纤的超快脉冲压缩与紫外飞秒激光产生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1. (a) 宽带紫外色散波辐射机理,(b) 窄带色散波辐射,(c) 倍频程宽度的色散波辐射,(d) 不同波长下的光斑轮廓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杭州光学精密机械
    的头像 发表于 11-05 06:25 ?689次阅读
    <b class='flag-5'>上海</b>光机所在基于空芯光纤的超快脉冲压缩与紫外飞秒激光产生<b class='flag-5'>研究</b>中取得<b class='flag-5'>进展</b>

    AI大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AI大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体现在多个方面,以下是对其最新进展的介绍: 一、技术创新与突破 生成式AI技术的爆发 : 生成式AI技术正在迅速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5:19 ?1627次阅读

    上海光机所在提升金刚石晶体的光学性能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图1.退火前后金刚石的应力双折射、可见吸收光谱(左)和红外光谱(右)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先进激光与光电功能材料部激光晶体研究中心与浙江无限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提升金刚石晶体的光学性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9-12 06:25 ?706次阅读
    <b class='flag-5'>上海</b>光机所在提升金刚石晶体的光学性能<b class='flag-5'>研究</b>方面获新<b class='flag-5'>进展</b>

    开启全新AI时代 智能嵌入式系统快速发展——“第六届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圆满结束

    计算机学院牛建伟教授主持。 中科院软件副所长、总工程师,武延军研究员做了“AI大模型时代下的操作系统发展思考”主题演讲。 武延军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指出应用的高速发展给操作系统带来的算力和数
    发表于 08-30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