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柔性驱动器领域科学家们有了新的突破

hl5C_deeptechch ?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 作者:DeepTech深科技 ? 2021-05-14 14:3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对每一位从事机器人技术研究的人来说,让机器人拥有最快、最强大、最柔软、最灵敏,效率最高且成本最低的驱动方式,恐怕都是梦寐以求的。有了柔软灵敏且功能强大的驱动技术,机器人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数倍,甚至还会更柔软。

而目前的主要趋势是,科学家们会从自然界寻找灵感,通过模仿生物的某个器官,来制造出更强大的驱动技术和柔性更高的机器人——也就是我们所说仿生原理。

基于仿生原理,科学家经常会模仿人类肌肉在运动时的行为,来设计机器人的驱动部件。在理想情况下,设计出的驱动部件甚至会比人类的肌肉更强大,反应更快、柔性更高。

目前在市场上的驱动器,综合能力最强的可能就是电动马达驱动器和液压驱动器,尽管它们的反应速度已经很快,驱动能力也已经很强,但这些驱动器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它们的刚性构造、以及强硬而无法变形的身体,使得它们在人类肌肉面前有时候显得死板而笨拙,比如它们无法像人类肌肉那样在遇到障碍时,通过变形来通过障碍或绕开障碍,也无法行走于某些复杂的蜿蜒崎岖的路线。

可以说,这些功能反应都不错的刚性驱动器,曾催生出一系列突破性的新型机器人的问世。但是,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现,机器的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样且细致,这些刚性驱动器已无法满足机器人技术的需要。人们需要功能强大的柔性驱动器,来制作更加仿生的机器人,或者是更优秀的仿生假肢。

而就在最近,在柔性驱动器领域科学家们有了新的突破。科学家们从弹弓通心粉找到了灵感, 模仿这种意大利面的形状制作出了一种柔性驱动器,这种弹弓通心粉形状的驱动器,已拥有接近人类肌肉的灵活性与适应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人类骨骼肌。

由于因为这种驱动器的形状与弹弓通心粉相似,驱动器的发明人将这种驱动器命名为“弹弓通心粉型人工肌肉”。

研发出这种柔性驱动器的科学家,是来自北亚利桑那大学机械工程系动态主动系统实验室的副教授(兼校友) Michael Shafer和Heidi Feigenbaum 教授,以及研究生研究员 Diego Higueras-Ruiz。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也发表在了《科学机器人》上,论文名为《通过拉伸、缠绕和旋绕聚合物管制成的弹弓通心粉型人造肌肉》。

图 | A:弹弓通心粉 (Cavatappi);B: 形状简单的可拉伸聚合物管;C-H:开发出来的由简单的拉伸聚合物制作出来的弹弓通心粉形状的执行器(来源:北亚利桑那大学)

下面用图片来介绍这款“弹弓通心粉型人工肌肉”,上图中的 A 就是在西餐桌上经常会见到的弹弓通心粉,而 B 图则是这款驱动器的原材料,即“可拉伸聚合物管”,使用这种原材料,科学家们将它进行各种加工、变形,就有了不同模样的驱动器,这款“弹弓通心粉型人工肌肉”,也就是上图中的 C-H。

为什么要选择弹弓通心粉形状呢?这其中的奥秘在于,具备弹弓通心粉的螺旋形结构后,驱动器可以产生功率会变得更高,科学家们已经在研究的初期证明,弹弓通心粉状人工肌肉可以产生拥有比人类的骨骼肌高十倍的特定功,且拥有比人体骨骼肌高五倍的功率指标。

并且随着它们的不断发展,他们期望产生更高水平的性能。拥有这样强大的特性,我们不难想象,弹弓通心粉人工肌肉技术将会很快受到生物工程和机器人应用的青睐,而且今后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它的功能还会更加强大。

这款弹弓通心粉人工肌肉技术的前身,是驱动器界曾经的明星——扭曲聚合物驱动器 (TPA)。说到扭曲聚合物驱动器 (TPA),它的初次问世可以说给驱动器界带来了一场革新,因为它功能强大却轻巧,而且价格还很便宜,很适合在机器人工业中大量使用,可以说是机器人产业一直梦寐以求的驱动器。

可惜它有两个致命的缺点,一个是反应缓慢,因为必须要不断给驱动器进行加热和冷却才能使驱动器向外做功,另一个致命缺点是它们的效率太低,只有大约百分之二,也就是说只有 2% 的电能可以转换成驱动器向外输出的机械动能。

而弹弓通心粉的发明者们克服这两个技术难题的思路是, 通过使用加压流体驱动,来克服扭曲聚合物驱动器 (TPA) 自身的缺陷。使用加压流体驱动后,驱动器的反应速度可以和泵送流体的速度一样快。

而且最大的改进是对 TPA 的效率的改进——改进后的驱动器的在进行收缩操作时,可达到高达 45% 的收缩效率,也就是说 45% 的电能都可以成功转化成为收缩动作需要的动能。45% 的收缩效率,在柔性驱动器领域中已经是非常高的数字了。

尽管还在研发阶段,但是弹弓通心粉人工肌肉已经正在受到各界的追捧与瞩目。不难想象,这项技术将会给柔性机器人领域带来巨大的革新。

不仅如此,在刚性机器人领域,其应用也将提升机器人的性能,并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比如说用于步行机器人上,机器人的动作将更加柔软。此外,还可以将其应用于辅助技术,比如制造出更灵敏柔软的外骨骼或假肢上。

原文标题:意大利面为柔性驱动器带来新思路,驱动器收缩效率可达45%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DeepTech深科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驱动器
    +关注

    关注

    54

    文章

    8711

    浏览量

    150375
  • 机器人
    +关注

    关注

    213

    文章

    29832

    浏览量

    213681

原文标题:意大利面为柔性驱动器带来新思路,驱动器收缩效率可达45%

文章出处:【微信号:deeptechchina,微信公众号:deeptechchina】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永磁电机调速驱动器与伺服驱动器、变频哪些异同?

    永磁电机调速驱动器、伺服驱动器与变频作为现代工业控制领域的三大核心动力装置,在电机控制领域各具特色且存在交叉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它们之间
    的头像 发表于 07-30 07:35 ?36次阅读
    永磁电机调速<b class='flag-5'>驱动器</b>与伺服<b class='flag-5'>驱动器</b>、变频<b class='flag-5'>器</b><b class='flag-5'>有</b>哪些异同?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科学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在遥感、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科学家常常会提到一个工具: 地物光谱仪 。它看起来像一台“测光的枪”,却能揭示土壤和植被的“隐藏信息”。那么,地物光谱仪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在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5:46 ?192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b class='flag-5'>科学家</b>研究植被和土壤?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由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雷圣宾、李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1:17 ?535次阅读

    驱动器相关领域应用

    驱动器的主要作用是将硬件设备的特定功能和特性转化为操作系统可以理解和控制的命令,从而实现硬件设备的控制、兼容以及优化运行 ?。具体来说,驱动器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 提供硬件兼容性
    的头像 发表于 02-23 15:51 ?377次阅读

    驱动器哪些类型

    类型之一。它适用于高速、高精度加工,如铣削、雕刻、线切割等应用场合。伺服电机驱动器多种类型,如模拟式伺服驱动器、数字式伺服驱动器等,其中数字式伺服
    的头像 发表于 02-23 15:50 ?1153次阅读

    国外科研团队在X射线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了兆赫兹级别,为超快电子动力学研究开辟领域。 此次团队展示单尖峰硬X射线脉冲,其脉冲能量超过100微焦耳,脉冲持续时间仅为几百阿秒(1阿秒=10-18秒)。这一时间尺度使科学家
    的头像 发表于 12-20 09:11 ?468次阅读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44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主要驱动方式哪些?简单介绍

    步进电机驱动器的主要驱动方式以下几种: 脉冲驱动方式 脉冲驱动方式是步进电机驱动器最基本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13:43 ?1311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学习心得

    和数量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质量控制在AI for Science中至关重要。此外,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也促使科学家从传统的假设驱动转向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研究方法
    发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度。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
    发表于 10-14 09:12

    Jim Fan展望:机器人领域即将迎来GPT-3式突破

    英伟达科学家9月19日,科技媒体The Decoder发布一则引人关注的报道,英伟达高级科学家Jim Fan在近期预测,机器人技术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迎来类似GPT-3在语言处理领域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5:13 ?985次阅读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这本书便将为读者徐徐展开AI for Science的美丽图景,与大家一起去了解: 人工智能究竟帮科学家做了什么?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所生
    发表于 09-09 13:54

    半桥驱动器和全桥驱动器的差异

    半桥驱动器和全桥驱动器是电力电子领域中两种常见的电路驱动器,它们在结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的头像 发表于 08-28 15:16 ?6905次阅读

    上海科学家精准操控原子“人造”蓝宝石 为低功耗芯片研制开辟新路

    当芯片中的晶体管随着摩尔定律向纳米级不断缩小时,发挥绝缘作用的介质材料却因为厚度缩小而性能快速降低。如何为更小的晶体管匹配更佳的介质材料,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科学家的苦苦追寻的目标。 如今,中国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15:38 ?68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