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宁德时代新专利利用负极电位安全阈值与负极电位估计值的大小关系

h1654155972.5933 ? 来源:高工锂电 ? 作者:高工锂电 ? 2021-04-12 15:2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摘要

宁德时代新专利利用负极电位安全阈值与负极电位估计值的大小关系,实时调整充电电流,使电池在无析锂副反应的安全范围内发挥最大的充电能力,实现了电池的安全快速充电。

电动汽车的安全快速充电一直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然而快速充电需要提高电池充电速率,这往往会引发电池的副反应。

以石墨负极体系的锂离子电池为例,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电极发生极化,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可能导致负极表面会析出锂金属,损害电池性能,严重时还会引发热失控。

另外,充电速率越大,电压极化越明显,电池更快达到充电截止电压,导致充入电量不足,剩余的电量需通过恒压小倍率电流充入,反而延长了充电时间。

为解决上述难题,4月6日,宁德时代公开了与清华大学共同申请的新专利“电池快速充电方法及计算机设备”,公布号为CN112615075A。

该专利利用负极电位安全阈值与负极电位估计值的大小关系,实时调整充电电流,使电池在无析锂副反应的安全范围内发挥最大的充电能力,实现了电池的安全快速充电。

具体来看,该充电方法建立负极电位估算模型并设置负极电位安全阈值。在充电过程中,利用负极电位估算模型实时获取电池的负极电位估计值;当负极电位估计值下降至负极电位安全阈值时,实时调整第二预设充电电流,以确保负极电位估计值与负极电位安全阈值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并以调整后的电流对电池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

128e41a2-9b3e-11eb-8b86-12bb97331649.png

(电池快速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负极电位估算模型包括提供带参比电极的三电极电池,在进行性能测试时,获得三电极电池的标称容量和电压特性参数(正极电位、端电压以及负极电位)。通过建立三电极电池的分极等效模型(包括正极参数和负极参数),以反映三电极电池的外部特性和内部特性。

根据负极电位估算模型以及充电过程中的电流和端电压,采用第一闭环算法(在线闭环估计算法)对负极电位进行估计,以实时获取所述电池在充电过程中模型观测的负极电位估计值。

采用第二闭环算法(在线闭环控制算法)调整第二预设充电电流,以使得所述负极电位估计值与所述负极电位安全阈值的差值在预设范围内。

实验结果表明,电池负极电位的在线闭环估计算法和电流的在线闭环控制算法,结合电池分极等效模型可以直接用于实车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快速充电。

12bfaff8-9b3e-11eb-8b86-12bb97331649.png

(快充算法电流及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图)

12d6a29e-9b3e-11eb-8b86-12bb97331649.png

(安全快充算法下负极电位估计结果图)

与传统的技术相比,该专利申请提出的充电控制技术开发流程简单,模型参数辨识容易,计算量小,有很强的实车充电实用性前景。

高工锂电发现,该专利在宁德时代官网中也可窥一二。在对超快充前沿技术的“阳极电位监控”介绍中,是通过对阳极电位的监控,实时调整充电电流,确保电池在最大充电速度的过程中不会析锂,从而能做到极限的充电速度。

1324fb6a-9b3e-11eb-8b86-12bb97331649.png

(宁德时代超快充前沿技术)

责任编辑:l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快速充电
    +关注

    关注

    13

    文章

    281

    浏览量

    51017
  • 负极
    +关注

    关注

    0

    文章

    68

    浏览量

    9753
  • 宁德时代
    +关注

    关注

    21

    文章

    1255

    浏览量

    49506

原文标题:【时代高科?电池专栏】宁德时代安全快充“秘籍”

文章出处:【微信号:weixin-gg-lb,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挑战与硅基负极的潜力

    我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及锂离子电池等产品的发展增长迅速,目前已有百亿规模。目前商业上能够实现大规模应用的负极材料是石墨,其实际比容量的发挥已接近理论(372mAh/g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7:55 ?88次阅读
    锂离子电池<b class='flag-5'>负极</b>材料的挑战与硅基<b class='flag-5'>负极</b>的潜力

    电位连接器的工作原理

    电位连接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基于其内部的非线性元件特性以及电场和电流的相关原理: 基于非线性元件的导通原理:*等电位连接器通常利用气体放电管或压敏电阻等非线性元件来实现等电位连接功能。
    的头像 发表于 03-11 19:56 ?467次阅读

    负极接二极管的负极是什么作用

    在电子电路中,二极管作为一种基础的半导体器件,以其独特的单向导电性在整流、开关、稳压、信号调制等多种功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负极接二极管,又称稳压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类型,其负极在电路中的作用尤为独特和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负极
    的头像 发表于 01-30 15:45 ?2.6w次阅读

    电位差与电流的关系解析

    在电学中,电位差(电压)和电流是两个核心概念。电位差是指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势能差,而电流则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描述,即在一定条件下,电流与电位差成正
    的头像 发表于 12-28 14:12 ?6250次阅读

    电位对中和反应的影响

    不同的电位,这是由其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浓度决定的。当酸和碱混合时,它们之间的电位差会引发电子的转移,从而促使反应进行。 二、预测反应方向和速率 电位差还可以被用来预测中和反应的方向和速率。根据
    的头像 发表于 12-28 14:10 ?762次阅读

    电位与电压的区别是什么

    ,是单位电荷在某点所具有的电势能。电位是相对的,它的大小与零电位点的选择有关。当参考点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各点的电位也会发生变化。 电压 :电压是电子在两个不同位置所具有的电势能的差值,
    的头像 发表于 12-28 14:00 ?2520次阅读

    INA219可以用来侦测负极性电压Vn的电流吗?

    请问我想拿INA219来侦测负极性电压Vn的电流,但Datasheet P.4的註解(2)提到VIN+和VIN- Pin电压範围不能超过-0.3V~+26V,如果我把Supply(Vn
    发表于 12-13 07:36

    数字电位器的优势与应用 电位器的调节方法和技巧

    数字电位器的优势 精确度 :数字电位器能够提供非常精确的电阻值,因为它们通常使用数字编码来设定电阻值,这减少了模拟电位器中常见的误差。 重复性 :数字电位器在多次设置后能够保持相同的电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15:38 ?2294次阅读

    电位器的电气特性分析 电位器在音频设备中的应用

    电位器的阻值随其旋转角度或滑动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称为阻值特性。 常见的阻值特性有线性、对数、指数等。线性特性表示阻值随旋转角度或滑动位置的变化呈直线关系;对数特性表示阻值随旋转角度或滑动位置的变化呈
    的头像 发表于 12-03 15:30 ?1288次阅读

    电位计原理传感器# 电位计# 传感器

    电位
    hbhxcg7865
    发布于 :2024年10月08日 09:58:04

    电位的定义与规定

    参考点的电压。这个定义揭示了电位的本质:它是一个相对量,用于描述电路中某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差。为了便于理解和计算,我们通常将电路中的某一点(如电源的负极)作为参考点,并规定其电位为零。这个参考点也被称为“接地
    的头像 发表于 09-24 17:50 ?8094次阅读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是正极还是负极

    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方向并非简单地指向正极或负极,而是取决于电流的流入方向以及电流计正负极的连接方式。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分析: 一、电流流入方向与指针偏转的关系 常规情况 : 对于常规的电流计(假设其
    的头像 发表于 09-19 15:18 ?1.1w次阅读

    直流电正极带电还是负极带电

    常有用,例如电池供电的设备、电子电路中的稳压电源等。 在直流电中,正极和负极的概念与交流电(Alternating Current,简称AC)中的相位概念不同。在直流电中,正极和负极是固定的,它们分别代表电源的两个不同的电位端点
    的头像 发表于 09-06 14:50 ?586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