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全球车用芯片缺口达40%以上

我快闭嘴 ? 来源:格隆汇 ? 作者:咖啡与茶 ? 2021-03-08 10:34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车用芯片缺货,街知巷闻。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边是缺缺缺,一边是涨涨涨。

摩根大通的报告指出,全球半导体公司芯片供不应求,缺口已经达到了10%-30%;有台湾半导体公司测算,全球车用相关芯片市场面临40%以上的缺口。

如果仅看供需,车用芯片涨价40%是理所当然,而实际情况是有的芯片要涨价好几倍;后来,有钱也未必买得到,车厂们干脆放弃等待,赤膊上阵抢“芯”;再后来,是抢也抢不到,只能停产。

从去年12月开始,中国的南北大众宣布缺芯停产;今年1月,丰田汽车宣布美国克萨斯工厂的坦途产量缺芯削减40%;随后,是丰田斯巴鲁、福特、克莱斯勒、通用,从中国到美国,从日本到德国,一股横跨三大洲的汽车停产潮已经袭来。

苦于无“芯”可用,汽车工业大国德国的经济部长阿特麦尔,更是直接致信中国台湾地区相关部门,希望政府出面要求芯片代工厂提升产量。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价格上涨,就会刺激供给,有生意不做,那是SB,但是大半年过去了,怎么供给还是缺缺缺,难道厂商们看着肉也不吃?

这还得从芯片的生产说起。

1新建芯片产能,难!

此次缺“芯”,主要问题在产能不足,所以解决之道就是增加产能,最直接的办法是新建生产线。

但是,新建生产线是说时容易做时难。

首先,代工厂有自己的小算盘。

以台积电为例,车用芯片在台积电的营收占比并不高,2020年Q1,Q2,占比只有4%,Q3甚至下滑至2%,下滑原因是汽车厂家对疫情预期太悲观,所以大幅度下调新车产量,从而减少车用芯片的订单,这种情况在5、6月达到顶峰,所以导致芯片厂的相关产线主动减产或停工,按业内6个月的交付日期算,就不难理解为何去年年底缺“芯”问题如此严重,车厂本身误判形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实际上,台积电对车用芯片生意并不感冒,原因在于车用芯片所用到的制程比较老,45nm甚至更老的制程已经足够,基本都是10年以前的技术水平,而台积电用于手机芯片的最新制程已经到5nm,3nm也已经试验性投产。

制程越先进,技术含量越高,利润也越高,所以台积电自然会将更多的生产线资源投入到先进制程,相反,老制程的产线自然不断被压缩。

其他代工巨头,也有类似的布局。

所以当疫情造成的居家办公潮来临,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需求上涨,同时汽车厂商又砍单的时候,芯片制造商就非常有动力将产能转向消费电子,这种人为的打破供需平衡,如果汽车需求和车厂的预判一致,倒也没啥问题。

问题是,现在汽车需求恢复快,车用芯片来订单了,供需失衡马上呈现,可另一边,消费电子因为5G手机等原因,订单并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商言商,你说代工厂是赚手机芯片的大钱,还是车用芯片的小钱?

何况,几大手机巨头,个个都铆足了劲,发布5G手机,抢占市场,没有一个台积电敢得罪。

其次,新建产能是一件非常耗钱耗时的工作。

粗略估算,建立一间车用芯片厂要40亿美元,花上2年时间,即使加快进度,也得要18个月,而且一开始良率只有约50%左右,要到90%可能得等厂房运作2至3年才行,而每片晶圆的成本,要厂房运作5年之后才会降低50%。

这里边,资金首先是一个非常大的坎。

最有钱的台积电,计划将2021年资本支出增至250亿– 280亿美元,其中8成将投向3nm、5nm、7nm这些先进制程,10%用于先进封装技术量产需求,10%用于特殊制程。

从中可以看出,台积电根本没打算拿钱新建车用芯片产能,即便新建,8成的先进制程的资金也不会动,要么动剩下的2成,要么继续追加投资。

而排名前十厂商中,除了排名第二,同样财大气粗三星,第三的格罗方德2021年资本开支只有14亿美元、第四的联电是15亿美元,第5的中芯国际(00981)43亿美元,再往下的可以不用看了。

所以,也没几个厂商能够出得起钱。即使有钱,时间也不能一蹴而就。

一句话,不是厂商不想吃肉,而是这肉也不容易吃。

芯片制造商更多是对现有产线进行优化、腾挪,以挤出产能满足汽车厂订单,不失为既经济又及时的做法,只是这种做法对缓解“芯”慌效果有限。

不过,汽车工业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尤其是美日德中,不言而喻,随着这些国家的政府陆续表态,既出钱出力,又从政府层面要求像台积电等大厂增加产能,台积电也对此做出增加产能的回应,所以缺芯问题预计今年年底会得到缓解,明年则会逐步解决。

2车用缺芯的投资机会还在吗?

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芯片成美国“卡脖子”利器。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内不管是产业界,还是投资界,都弥漫着强烈的“自主研发”,“国产替代”的氛围。

在股票市场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各种原先被埋在沙堆里的,跟芯片粘上一点边的股票,都被炒上天,翻个好几倍太正常不过。每一次芯片的“国产替代”有大消息出来,也还会趁机拉一波。

但是,这一次汽车厂“缺芯”,跟在实业界掀起的波澜相比,在股票市场却相对理性。

欧美是成熟市场,在此上市的半导体相关产业链的股票,该涨还是涨,没毛病。

去年12月至今,代工厂方面,台积电涨25%,联电涨25%;设备制造商方面,应用材料涨41%,泛林集团涨20%;设计或者一体化厂商方面,安森美涨39%,英飞凌涨17%,恩智浦涨10%,都超过同期费城半导体指数涨幅。

回到大中华股市,本以为会听风就是雨,趁机再爆炒一轮半导体,但从股价表现上看,中芯国际涨22%,华虹半导体(01347)涨18%,算是勉强跟得上欧美股市的节奏。

其他的个股,像当年被爆炒的设备商北方华创,才涨7%,完全没了当年的风采。

为何?

实际上,汽车厂缺芯是事实,问题在于这种缺芯是否已经影响很大,媒体不断炒作车厂停工,但据伯恩斯坦研究公司预计,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芯片短缺将造成多达450万辆汽车产量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汽车年产量的近5%。

5%的产量缩减,毫无疑问会使得部分汽车生产线停工,车辆的交付时间变长,影响销售业绩和消费者体验,但要说伤筋动骨,有点言过其实了。

另外,对于汽车厂商,车用半导体的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低,对车辆的售价影响有限,媒体炒作的重点在停工,但停工的影响,政府才更为着急,因为这意味着可能工人失业或暂时失业。

市场也流出一些反向看法,有质疑南北大众的停产,其实掺杂着私货--清库存,也有投资者调研了不少4S店,有的交货会有一定延迟,但整体上不会出现大规模延迟的情况。

这些说法到底对还错,先不说,从此次股市的反映看,投资者还是多了一份理性。

其实,再往细分析,此次所谓的缺芯,获利比较明显的是设备厂商,因为制造商新建产能就必定会采购设备。

但对代工大厂而言,新建产能本身就是一大笔开支,而车用芯片的营收占比又相对少,真正推动整体利润上涨的动力有限,远不及5G等消费电子对业绩的驱动力。

股票价格通常领先业绩反映6个月,市场的一致预测,是今年下半年车用芯片短缺问题会得到缓解。

从这个角度看,车用芯片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的股价,基本已经price in本轮缺芯的情况,而随着缺芯问题的逐步缓解,资金反而随时会趁好消息或者业绩利好而出货。

3结语

从美国新总统上任后的一系列举动,到美国国务卿的最新表态,美国在核心技术特别是芯片领域,对中国的打压不会停止。所以,每次美国挥动制裁大棒的时候,芯片股有可能出现一波跌势。

回到中国方面,“卡脖子”很难受,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中国政府寻求技术自主的决心和意志,也不用怀疑,加上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又成为芯片股的支撑力量,每次扶持政策、资金的加码,芯片股有可能会来一波涨势。

这两股力量互相博弈是长期的,所以芯片股,大概率会呈现震荡的走势。

当然,这种走势很磨人,有的人可能熬不住,失去对国家芯片突围的信心,但无论如何,不建议随意做空芯片股,波段操作的策略更适合现在的芯片股。
责任编辑:tzh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627

    浏览量

    442849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

    文章

    29049

    浏览量

    240414
  • 中芯国际
    +关注

    关注

    27

    文章

    1439

    浏览量

    66455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端到端”智驾芯片,英伟DRIVE Thor接棒,企自研芯片对标行业领先

    。 ? 在智驾芯片层面,不少厂商采用了英伟的DRIVE Orin芯片,以及下一代智能驾驶计算平台Thor进行开发,MDC610、地平线征程5、征程6芯片、小鹏图灵AI
    的头像 发表于 12-09 09:05 ?3282次阅读

    三星在4nm逻辑芯片上实现40%以上的测试良率

    较为激进的技术路线,以挽回局面。 4 月 18 日消息,据韩媒《ChosunBiz》当地时间 16 日报道,三星电子在其 4nm 制程 HBM4 内存逻辑芯片的初步测试生产中取得了40% 的良率,这高于
    发表于 04-18 10:52

    北京市最值得去的十家半导体芯片公司

    融资,技术覆盖芯片制造关键环节。 总结 以上企业覆盖了芯片、AI计算、晶圆制造、存储技术等核心领域,展现了北京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全面布局。若需更完整名单或细分领域分析,可参考相关来源
    发表于 03-05 19:37

    AI看点:中国AI人才缺口500万人 政府工作报告:支持AI大模型广泛应用

    给大家带来一些AI消息: 中国AI人才缺口500万人 在央视财经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目前我国AI人才缺口500万人,而人工智能专业在校生仅约4万人;跟整个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
    的头像 发表于 03-05 14:59 ?936次阅读

    慧荣科技级SSD主控芯片获得ASPICE CL3国际认证

    在智能汽车加速迈向“软件定义”的今天,一颗芯片的可靠性,可能决定千万用户的出行安全。作为全球NAND闪存主控芯片领导者,慧荣科技再次以硬核实力引领变革,公司旗下的PCIe Gen4 SSD
    的头像 发表于 02-15 14:10 ?972次阅读

    N9305音乐芯片:儿童摇摆开发方案

    儿童摇摆九芯N9305语音芯片,实现语音提示、儿歌播放,增强互动体验,支持32G存储,自主更新,体现对儿童成长的关怀,未来望引领儿童玩具智能化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14:44 ?493次阅读
    N9305音乐<b class='flag-5'>芯片</b>:儿童摇摆<b class='flag-5'>车</b>开发方案

    台湾COMCHIP高端MOS:客户导入案例型号推荐 下

    深圳鸿合智远|台湾COMCHIP高端MOS:客户导入案例型号推荐 下
    的头像 发表于 12-11 11:00 ?538次阅读
    台湾COMCHIP高端MOS:<b class='flag-5'>车</b><b class='flag-5'>用</b>客户导入案例型号推荐 下

    台积电2nm芯片试产良率60%以上,有望明年量产

    近日,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商台积电在新竹工厂成功试产2纳米(nm)芯片,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试产结果显示,该批2nm芯片的良率已达到60%以上,这一数据不仅大幅超越了公司内部的预期
    的头像 发表于 12-09 14:54 ?1101次阅读

    中科创再获铃轩奖前瞻类软件金奖

    近日,备受瞩目的第九届铃轩奖榜单隆重揭晓,中科创在车软件领域再次闪耀,荣膺“前瞻类·软件·金奖”,这是其连续 5 年获得铃轩奖,成为行业内当之无愧的领军者。
    的头像 发表于 11-12 10:29 ?686次阅读

    行业动态 | 英伟市值,跃升全球第一

    受专用人工智能芯片需求旺盛推动,英伟股价周五创下历史新高,这也让其取代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LSEG的数据显示,Nvidia的股票市值一度触及3.53万亿美元,略高于苹果的3.52万亿美元
    的头像 发表于 10-29 08:07 ?773次阅读
    行业动态 | 英伟<b class='flag-5'>达</b>市值,跃升<b class='flag-5'>全球</b>第一

    富士康将在墨西哥建设全球最大英伟芯片

    据富士康的一位高管透露,该公司正在墨西哥建设一座全新的芯片制造工厂,这将是全球最大的英伟GB200芯片生产基地。此举旨在满足当前市场对人工智能领域Blackwell平台
    的头像 发表于 10-09 16:17 ?834次阅读

    英伟市值跃升全球第二

    近日,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格局再度发生变动。据最新数据显示,英伟公司的市值在周一成功超越微软,跃居全球第二大公司,仅次于苹果公司。
    的头像 发表于 10-08 14:38 ?637次阅读

    新思科技发布全球领先的40G UCIe IP,助力多芯片系统设计全面提速

    新思科技40G UCIe IP 全面解决方案为高性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芯片中的芯片芯片连接提供全球领先的带宽 摘要: 业界首个完整的
    发表于 09-10 13:45 ?602次阅读

    芯片市场预警!

    来源:全球半导体观察 编辑:感知芯视界 Link 半导体市场,此前发展风生水起的芯片,开始出现增长放缓的迹象。 近期,晶圆代工大厂联电对外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通讯、消费性电子与电脑
    的头像 发表于 08-06 09:23 ?59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