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家成功开发高动力性的水下滑翔机

如意 ? 来源:cnBeta.COM ? 作者:cnBeta.COM ? 2021-02-24 16:41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当科学家希望远距离收集海洋学数据,但同时又不干扰海洋生物时,往往使用自主“水下滑翔机”。科学家近日研发出一种新的号称具有高度机动性的“水下滑翔机”,但它却没有外部推进或转向系统。

由普渡大学一个团队开发的鱼雷形自主水下航行器(AUV)被称为 “用于实践调查工程的研究导向型水下滑翔机”--简称ROGHIE。它通过将水抽入或抽出一个综合压载舱,改变其浮力,在水体内下降和攀升。这也是一种推进形式,因为该航行器以一定角度上下移动,同时向前移动。

它可以通过电池在机身内前后的电动滑动来控制其上升和下降的角度。这样做可以改变AUV的水平重心,从而改变其俯仰角。此外,轨道安装的电池和其他内部组件可以一起向左舷或右舷倾斜,相对于圆柱形外壳。这就产生了向一侧或另一侧的重量转移,使航行器滚动,从而向该方向转弯。

与其他水下滑翔机一样,ROUGHIE有可能在两次充电之间在海上停留数周甚至数月,利用一些增加的特定任务传感器近乎无声地收集数据。不过,与其他这些航行器不同的是,它的高机动性应该可以让它在相对较近的范围内运行,包括较浅的水域。据其设计者介绍,其他滑翔机的转弯半径约为33英尺(10米),而ROUGHIE可以在10英尺(3米)内转弯。更重要的是,它的制造成本应该是普通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十分之一。到目前为止,测试仅限于游泳池。

“我们提前用飞行模式对ROUGHIE进行编程,它自主执行这些模式,”副教授Nina Mahmoudian说,她在2012年在密歇根理工大学工作时开始开发AUV。“它可以做标准的锯齿形上下运动,以直线行驶,但它也可以以圆形图案或S形图案行驶,它在海上巡逻时会使用这些图案。事实上,它可以在游泳池的狭小环境中执行这些任务,除了内部驱动之外,什么都不用做,这令人印象深刻。”

有关该技术的论文最近发表在《传感器》杂志上。
责编AJX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动力系统
    +关注

    关注

    1

    文章

    306

    浏览量

    21090
  • 水下滑翔机
    +关注

    关注

    0

    文章

    5

    浏览量

    1872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复星医药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技术赋能医疗撰写场景 助力科学家效率跃升

    进程。通过“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检查”和“研发文献翻译”两大功能,复星医药可解放科学家生产力,使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核心工作。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加持下,“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检查”可覆盖研究人员90%的撰写场景,工作效率提升70%;而
    发表于 07-14 14:16 ?869次阅读

    超声波水下测距换能器:探索水下世界的“千里眼”

    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海洋资源勘探 在海洋资源勘探领域,超声波水下测距换能器可以用于测量海底地形、探测沉船和水下矿产资源等。通过精确的测距,科学家们可以绘制出详细的海底地图,为海洋资源的
    发表于 06-26 10:43

    揭秘水下喷泉灯气密检测仪:守护水下照明的隐形卫士

    在城市的广场、公园或者豪华酒店的景观池中,水下喷泉灯以其绚丽多彩的灯光效果,为人们营造出如梦如幻的水下世界。然而,水下喷泉灯长期处于水下环境,其气密
    的头像 发表于 06-03 17:20 ?195次阅读
    揭秘<b class='flag-5'>水下</b>喷泉灯气密<b class='flag-5'>性</b>检测仪:守护<b class='flag-5'>水下</b>照明的隐形卫士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科学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在遥感、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常常会提到一个工具: 地物光谱仪 。它看起来像一台“测光的枪”,却能揭示土壤和植被的“隐藏信息”。那么,地物光谱仪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在科学研究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5:46 ?190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b class='flag-5'>科学家</b>研究植被和土壤?

    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1

    内燃。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人类历史上交通运输业的新纪元的来临。 内燃的发明,产生了动力机械史上的一次新的革命。内燃
    发表于 05-14 16:46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第十届会长

    ? 2025年3月29日,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十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南厅隆重举行。百余位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协会换届选举,共话科技创新未来。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书记胡火明出席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9:15 ?884次阅读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协会第十届会长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雷圣宾、李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1:17 ?534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620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AI 推动未来科学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科学大奖周

    科学家,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倾力打造兼具权威、专业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盛会。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 2016 年创设,被誉为"中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58 ?441次阅读
    AI 推动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大奖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41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华为自动驾驶科学家陈亦伦投身具身智能创业

    近日,华为车BU自动驾驶领域的昔日明星科学家陈亦伦,如今已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创业旅程。据可靠消息,陈亦伦在今年7月正式创立了名为“它石智航”的新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与创新。 与陈亦伦携手共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0:25 ?590次阅读

    蚂蚁集团收购边塞科技,吴翼出任强化学习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令人瞩目的是,边塞科技的创始人吴翼已正式加入该实验室,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吴翼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对这一变动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自己最近接受了蚂蚁集团的邀请,负责大模型强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14 ?1639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科学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如何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思维。AI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鼓励我们跳出传统框架,以数据为驱动,探索未知。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科学方法的革新,也为解决全球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发表于 10-14 09:12

    上海科学家精准操控原子“人造”蓝宝石 为低功耗芯片研制开辟新路

    当芯片中的晶体管随着摩尔定律向纳米级不断缩小时,发挥绝缘作用的介质材料却因为厚度缩小而性能快速降低。如何为更小的晶体管匹配更佳的介质材料,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科学家们的苦苦追寻的目标。 如今,中国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15:38 ?68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