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家研发可分泌抗炎药的智能软骨

如意 ? 来源:cnBeta.COM ? 作者:cnBeta.COM ? 2021-01-28 11:4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虽然抗炎药可以用来解决骨关节炎等病症,但目前的给药方法存在缺点,包括需要定期注射或这些药物会影响整个身体。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医学院的新研究可以解决这些缺点,通过一种工程化的“智能软骨”,当关节受到机械压力时,软骨会分泌一种抗炎药。

骨关节炎等退行性病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病症引起的关节炎症是痛苦的、衰弱的、难以治疗的。目前有一些药物可以缓解炎症和肿胀,使患者的生活变得更轻松,尽管在如何使用这些药物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例如,Anakinra(阿那白滞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但使用者每次使用时都需要更换注射部位,同时也带来了肺炎或过敏反应等感染风险。通过缓释微胶囊甚至水凝胶,可以注射并在机械力的作用下释放药物,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而最新的研究塑造了另一个令人兴奋的进步。

它与上述的水凝胶有一些相似之处,因为它被设计成只有当关节受到机械压力时才会释放药物,比如膝盖的弯曲。这被认为是一种解决骨关节炎不适的方法,尤其是骨关节炎,这些类型的常规动作会导致疼痛,使日常生活变得困难。

科学家们首先研究了从猪身上提取的软骨细胞,并能够在这些细胞中识别出对压力作出反应的关键途径,以及软骨中对机械负荷作出反应而开启的基因回路。然后,他们转向基因工程,创造这些细胞的版本,这些细胞不仅仅是通过驱动炎症来应对压力,而是作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产生药物anakinra。

“我们改变了细胞中的DNA片段,以告诉它们在感受到负荷时做一些与正常不同的事情,”高级研究员Farshid Guilak说。“也就是说,要制造一种抗关节炎的药物。”

这些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科学家们模拟关节的机械应力,用细小的玻璃吸管压缩细胞,使它们释放出抗炎药物作为回应。正如Guilak所解释的那样,以这种方式输送药物,可以将其滴入受影响的关节中,以对抗炎症的产生,可以使其更加有效。

“这种药物似乎并不奏效,除非它连续使用多年,这可能是为什么它在涉及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效果不佳,”他说。“在实验室的细胞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我们设计的软骨细胞中现有的信号系统,以便它们在需要的时候释放药物。在这里,我们正在使用合成生物学来创建一种人工细胞类型,我们可以通过编程来响应我们希望它响应的东西。”

除了避免定期注射和提高药物的有效性之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否定许多由长期交付驱动的副作用,其中包括脱发,疲劳和胃痛。令人充满希望的是,该团队认为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医学科学的其他地方。

“我们可以创建自动产生止痛药物,抗炎药或生长因子的细胞,使软骨再生,”Guilak说。“我们认为,这种策略可以成为一个框架,用于做我们可能需要做的事情,即对细胞进行编程,以提供治疗方法来应对各种医疗问题。”

该研究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责编AJX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智能设备
    +关注

    关注

    5

    文章

    1103

    浏览量

    52298
  • 智慧医疗
    +关注

    关注

    9

    文章

    1098

    浏览量

    47386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复星医药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技术赋能医疗撰写场景 助力科学家效率跃升

    进程。通过“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性检查”和“研发文献翻译”两大功能,复星医药可解放科学家生产力,使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核心工作。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加持下,“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性检查”可覆盖研究人员90%的撰写场景,工作效率提升70%;而
    发表于 07-14 14:16 ?872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科学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在遥感、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常常会提到一个工具: 地物光谱仪 。它看起来像一台“测光的枪”,却能揭示土壤和植被的“隐藏信息”。那么,地物光谱仪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在科学研究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5:46 ?192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b class='flag-5'>科学家</b>研究植被和土壤?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第十届会长

    ? 2025年3月29日,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十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南厅隆重举行。百余位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协会换届选举,共话科技创新未来。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书记胡火明出席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9:15 ?885次阅读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协会第十届会长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雷圣宾、李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1:17 ?538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627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AI 推动未来科学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科学大奖周

    科学家,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倾力打造兼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盛会。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 2016 年创设,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未来论坛是当前中国极具声望的民间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58 ?443次阅读
    AI 推动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大奖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48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华为自动驾驶科学家陈亦伦投身具身智能创业

    近日,华为车BU自动驾驶领域的昔日明星科学家陈亦伦,如今已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创业旅程。据可靠消息,陈亦伦在今年7月正式创立了名为“它石智航”的新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与创新。 与陈亦伦携手共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0:25 ?591次阅读

    蚂蚁集团收购边塞科技,吴翼出任强化学习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令人瞩目的是,边塞科技的创始人吴翼已正式加入该实验室,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吴翼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对这一变动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自己最近接受了蚂蚁集团的邀请,负责大模型强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14 ?1643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6章人AI与能源科学读后感

    幸得一好书,特此来分享。感谢平台,感谢作者。受益匪浅。 在阅读《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的第6章后,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在能源科学领域中的巨大潜力和广泛应
    发表于 10-14 09:27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 4. 对未来生命科学发展的展望 在阅读这一章后,我对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动下,生命科学将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例如,在药物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学习心得

    和数量直接影响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质量控制在AI for Science中至关重要。此外,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也促使科学家从传统的假设驱动转向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研究方法
    发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度。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
    发表于 10-14 09:12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这本书便将为读者徐徐展开AI for Science的美丽图景,与大家一起去了解: 人工智能究竟帮科学家做了什么? 人工
    发表于 09-09 13:54

    上海科学家精准操控原子“人造”蓝宝石 为低功耗芯片研制开辟新路

    当芯片中的晶体管随着摩尔定律向纳米级不断缩小时,发挥绝缘作用的介质材料却因为厚度缩小而性能快速降低。如何为更小的晶体管匹配更佳的介质材料,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科学家们的苦苦追寻的目标。 如今,中国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15:38 ?69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