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家发现全新物质状态“液态玻璃”

如意 ? 来源:快科技 ? 作者:斌斌 ? 2021-01-08 11:25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通常所见的物质往往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种状态。现在,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物质状态。

据外媒报道,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科学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他们发现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如凝胶)之间的新物质状态,称之为“液态玻璃”。

玻璃化转变对科学家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当物质从液体转化为固体时,它们的分子通常排列成晶体。而在在玻璃(和玻璃状材料)中,分子往往处于冻结或自由无序的状态。

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聚合物化学方法制造出小塑料颗粒,拉伸并冷却它们,直到它们变成椭球状,然后将它们放入合适的溶剂中。由于其独特的形状,使得研究人员的粒子更具有方向性。

通过测试了流体中不同密度的粒子,跟踪了它们运动和旋转的程度。最终他们发现,在较高的密度下,粒子相互阻挡而无法旋转,但它们仍然可以移动,形成“液态玻璃”状态。

康斯坦茨大学物理化学教授的安德烈亚斯·祖姆布施(Andreas Zumbusch)教授表示,在一定的粒子密度下,定向运动发生冻结,而平移运动持续,从而形成了介于固体和液态(如凝胶)之间的“液态玻璃”状态。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状态实际上是液态和固态相互转变竞争过程,一种是规则相变,另一种是非平衡相变,而粒子的形状和密度是形成这种形态的关键。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玻璃化转变是如何在最小尺度下工作的,甚至不仅仅局限于玻璃,还有可能揭示从最小的生物细胞到整个宇宙系统中所有无法解释的紊乱状态。
责编AJX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液态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0

    浏览量

    7234
  • 玻璃
    +关注

    关注

    1

    文章

    59

    浏览量

    15093
  • 物质
    +关注

    关注

    0

    文章

    4

    浏览量

    7115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复星医药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技术赋能医疗撰写场景 助力科学家效率跃升

    进程。通过“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性检查”和“研发文献翻译”两大功能,复星医药可解放科学家生产力,使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核心工作。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加持下,“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性检查”可覆盖研究人员90%的撰写场景,工作效率提升70%;而在“研发文
    发表于 07-14 14:16 ?871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科学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在遥感、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常常会提到一个工具: 地物光谱仪 。它看起来像一台“测光的枪”,却能揭示土壤和植被的“隐藏信息”。那么,地物光谱仪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在科学研究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5:46 ?192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b class='flag-5'>科学家</b>研究植被和土壤?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第十届会长

    ? 2025年3月29日,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十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南厅隆重举行。百余位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协会换届选举,共话科技创新未来。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书记胡火明出席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9:15 ?885次阅读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协会第十届会长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雷圣宾、李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1:17 ?536次阅读

    AI如何学会倾听地球发出的信号

    科学家改造语音识别 AI 解读地震活动,从中发现未来有助于预测地震的模式。
    的头像 发表于 02-19 10:02 ?511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626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陶瓷电容是怎么被发现发明的?

    陶瓷电容以高介电常数陶瓷为介质,具有尺寸小、耐压高等优点应用于电子产品。其发现和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末,经科学家不断探索,陶瓷电容性能不断提升,成为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元件。
    的头像 发表于 12-24 11:00 ?584次阅读
    陶瓷电容是怎么被<b class='flag-5'>发现</b>发明的?

    AI 推动未来科学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科学大奖周

    科学家,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倾力打造兼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盛会。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 2016 年创设,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未来论坛是当前中国极具声望的民间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58 ?443次阅读
    AI 推动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大奖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46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华为自动驾驶科学家陈亦伦投身具身智能创业

    近日,华为车BU自动驾驶领域的昔日明星科学家陈亦伦,如今已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创业旅程。据可靠消息,陈亦伦在今年7月正式创立了名为“它石智航”的新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与创新。 与陈亦伦携手共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0:25 ?591次阅读

    激光束能投射阴影,科学家颠覆传统认知

    ??? 光及其与物质的各种相互作用的研究,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科学探究的基石。从早期对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观察,到更复杂的衍射和偏振现象,我们对光的理解不断演变。?? 理解光与阴影???? 阴影传统上被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09:09 ?670次阅读

    蚂蚁集团收购边塞科技,吴翼出任强化学习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令人瞩目的是,边塞科技的创始人吴翼已正式加入该实验室,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吴翼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对这一变动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自己最近接受了蚂蚁集团的邀请,负责大模型强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14 ?1640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度。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了多个
    发表于 10-14 09:12

    上海科学家精准操控原子“人造”蓝宝石 为低功耗芯片研制开辟新路

    当芯片中的晶体管随着摩尔定律向纳米级不断缩小时,发挥绝缘作用的介质材料却因为厚度缩小而性能快速降低。如何为更小的晶体管匹配更佳的介质材料,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科学家们的苦苦追寻的目标。 如今,中国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15:38 ?69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