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科学家研发加快DNA测序进程的软件

如意 ? 来源:cnBeta.COM ? 作者:cnBeta.COM ? 2020-12-16 15:4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据外媒报道,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一种全新的开源软件可以从根本上加快DNA测序的进程。据悉,这个叫做UNCALLED的软件通过使用便携式测序器可以将原先15天的操作时间缩短到3天乃至1天。全基因组测序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并且很多时候,研究人员可能只对基因组的特定部分感兴趣。

这正是这个新软件的不同之处,它允许研究人员只对其感兴趣的特定区域进行排序从而节省大量时间。

操作过程大致如下:DNA样本--也许是一滴血或唾液--从它原来的染色体上分裂成越来越小的碎片,一直到有数十亿甚至数万亿的碎片分子漂浮在样本中,然后其被输入到一个叫做纳米孔测序仪的设备中,这是一个跟PC或笔记本电脑相连的小型便携式外设,价值1000美元。

这项研究的论文首席作者、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副教授Michael C. Schatz表示,这种方法涉及到一个电子过程,“DNA是带电的分子,它处于带电的环境中。分子则通过一个极小的孔,即纳米孔。当这个过程发生时,它周围的特定核苷酸会产生不同的电力。纳米孔测序仪读取这些力并将一些非常原始的电子数据传回计算机。通常这里会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叫做碱基识别--原始数据被解码成核苷酸序列:ACGT、ACGT,、ACGT。但UNCALLED能很快地做出一种形式,它可以判断,哦,这是来自癌症的相关基因。或者,哦,这是一种疾病基因。或者,哦,这是基因组的一部分,我一点都不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让纳米孔测序仪翻转单个孔上的电压,它就会吐出那个分子。这就是我们的软件所做的,它可以让你挑选并选择从纳米孔中剔除的分子,所以你可以尽可能高效和快速地使用测序器的能力。”

因此,如果一位医生或研究人员正在寻找特定条件下的特定基因--某些癌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心脏病或任何其他已知的基因标记,这套软件可以有效地告诉纳米孔测序器扔掉任何跟研究目的没有直接关联的分子,并能更快地得到他们需要的结果。

在最初的测试中,研究小组对148个特定癌症基因的样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常规测试,并获取了通常需要在后续5次测试中才所能获得的信息。
责编AJX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软件
    +关注

    关注

    69

    文章

    5169

    浏览量

    89442
  • DNA
    DNA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44

    浏览量

    31607
  • DNA基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2

    浏览量

    6360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复星医药使用亚马逊云科技生成式AI技术赋能医疗撰写场景 助力科学家效率跃升

    。通过“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性检查”和“研发文献翻译”两大功能,复星医药可解放科学家生产力,使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核心工作。在亚马逊云科技的加持下,“临床试验报告一致性检查”可覆盖研究人员90%的撰写场景,工作效率提升70%;而在“
    发表于 07-14 14:16 ?871次阅读

    数字信号处理,科学家与工程师指南(664页)

    数字信号处理入门书籍,非常全面,清晰易懂 获取完整文档资料可下载附件哦!!!! 如果内容有帮助可以关注、点赞、评论支持一下哦~
    发表于 07-11 14:59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科学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在遥感、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常常会提到一个工具: 地物光谱仪 。它看起来像一台“测光的枪”,却能揭示土壤和植被的“隐藏信息”。那么,地物光谱仪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在科学研究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5:46 ?192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b class='flag-5'>科学家</b>研究植被和土壤?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第十届会长

    ? 2025年3月29日,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十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南厅隆重举行。百余位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协会换届选举,共话科技创新未来。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书记胡火明出席了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9:15 ?885次阅读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协会第十届会长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雷圣宾、李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1:17 ?536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626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AI 推动未来科学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科学大奖周

    科学家,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倾力打造兼具权威性、专业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学盛会。 未来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 2016 年创设,被誉为"中国诺贝尔奖"。未来论坛是当前中国极具声望的民间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12-18 09:58 ?443次阅读
    AI 推动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b class='flag-5'>科学</b>大奖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一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一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合,为科研创新提速。为此,西湖大学在浪潮信息等企业助力下打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46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华为自动驾驶科学家陈亦伦投身具身智能创业

    近日,华为车BU自动驾驶领域的昔日明星科学家陈亦伦,如今已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创业旅程。据可靠消息,陈亦伦在今年7月正式创立了名为“它石智航”的新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的研发与创新。 与陈亦伦携手共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28 10:25 ?591次阅读

    蚂蚁集团收购边塞科技,吴翼出任强化学习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学习领域的研究与发展。令人瞩目的是,边塞科技的创始人吴翼已正式加入该实验室,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一职。 吴翼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对这一变动进行了回应。他表示,自己最近接受了蚂蚁集团的邀请,负责大模型强化学习领域的研究工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1:14 ?1640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研究的进程。从蛋白质结构预测到基因测序与编辑,再到药物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各个层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像AlphaFold这样的工具,成功解决了困扰生物学界半个多世纪的蛋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的效率,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精确度。例如,在生物学领域,AI能够帮助科学家快速识别基因序列中的关键变异,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2. 跨学科融合的新范式 书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促进了多个
    发表于 10-14 09:12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这本书便将为读者徐徐展开AI for Science的美丽图景,与大家一起去了解: 人工智能究竟帮科学家做了什么?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所生
    发表于 09-09 13:54

    微软AI+量子计算加速联合利华研发进程

    生活常用产品的研发,催生出维护更健康肌肤的个护产品我们正在开创一种全新科研范式,并重塑世界。 在微软,我们的愿景是 通过最新的 AI 技术赋能科学家,释放他们的创造潜力,应对一些最紧迫的挑战。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将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9:04 ?1357次阅读

    上海科学家精准操控原子“人造”蓝宝石 为低功耗芯片研制开辟新路

    当芯片中的晶体管随着摩尔定律向纳米级不断缩小时,发挥绝缘作用的介质材料却因为厚度缩小而性能快速降低。如何为更小的晶体管匹配更佳的介质材料,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科学家们的苦苦追寻的目标。 如今,中国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8-09 15:38 ?69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