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经历共享单车大战和网约车大战后,滴滴已将出行行业带入下半场

ss ? 来源:亿欧网 ? 作者:王大陆 ? 2020-11-25 17:3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出行市场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经历过共享单车大战和网约车大战后,出行市场的模式似乎已经“固化”。各家公司都在做的,无非是将车和人连接起来。

在整个出行市场已经迈入存量竞争阶段的当下,有限的用户成为各家争先抢夺的对象,鲜少有公司去思考,当用户的身份从“驾驶员”变为“乘客”,当网约车司机每天需要驾驶近十个小时,出行市场中现有的车型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

滴滴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试图为共享出行市场打造专有的交通工具。滴滴深知自身缺少主机厂背景,“广纳朋友圈”成为其策略之一 。

2018年4月,滴滴发布“洪流联盟战略”,宣布与北汽、比亚迪等31家来自汽车制造、零配件制造、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领域的企业合作,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也正是此时,滴滴发布与车企共同设计和生产的代号为“D1”的共享出行智能工具。

近日,“D1”在北京揭开神秘面纱。这款车由滴滴和比亚迪共同设计打造,针对网约车出行市场,在车内人机交互、司乘体验、车联网等方面拥有多项定制化设计。定制化背后,是滴滴平台上5.5亿乘客、上千万司机需求,以及百亿次出行数据。

“这是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专为共享出行而生。”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如是表示。

风向变了

于整个出行市场的发展历程而言,出现不过十年的网约车还算是个“小孩子”。其刚刚诞生时,面对的是一片蓝海市场。

彼时,各家出行平台上车辆较少,用户的痛点在于“打不到车”,争夺更多用户是企业的第一要务。面对如此状况,企业一般在对需求端给予刺激的同时,增大供给量,以解决二者之间的失衡问题。

也正因如此,出行企业最初偏好于以低价俘获用户。蓝海市场向来需要快速抢占,多家企业开启疯狂扩张之路,网约车大战因此爆发。那场激烈的“厮杀”之后,滴滴以胜利者的姿态占据了中国网约车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后,出行市场屡有新入局者,却都并未掀起太大水花。

滴滴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也拥有着全国最多的网约车用户群体,很多人拿起手机打车的第一步就是打开滴滴APP。无疑,出行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游戏规则随之改变。

当打车不再难,出行企业靠什么来“黏”住用户?服务被业界越来越多地提及。在这个市场机会中,专车、豪华车等细分品类找到了发展的土壤,但这些都是基于原有的网约车发展逻辑诞生的产物。作为出行老大哥,滴滴想要跳出原有的逻辑圈,从最根本的底层变革,为出行市场带来更好的服务。

这种服务要从交通工具侧的改变入手。目前,滴滴拥有超过5.5亿的注册用户,上千万的注册司机,连接了超过3100万台的车辆。通过对平台上大量出行场景和数据进行分析后,滴滴发现,现有出行市场的网约车,并不能完全满足司乘需求。共享出行市场,需要一款定制版的网约车。“D1”由此诞生。

为共享出行而生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D1”,那就是“A级车的大小,B级车的轴距,C级车的后排空间”。这款车车长4390mm,宽度1850mm,高度1650mm,轴距2800mm,虽然属于A级车范畴,但其在视觉上显得十分宽大,而得益于纯电平台,其轴距与车长的比例达到63.8%。

空间方面,“D1”后排腿部空间1000mm,头部空间992mm,肩部空间1413mm,C级车的设计,最大化利用舱内空间,为乘客带来更加舒适的坐乘体验。

“D1的设计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背后是滴滴千万次的用户反馈和近万次的深度调研。”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如是描述“D1”的设计逻辑。

据了解,为实时了解真实用户需求,“D1”的产品团队曾发放上百万分调研问卷,进行数百小时的深度访谈,以寻找痛点、指导车型研发。可以说,“D1”的诞生过程,就是数据说话的过程。

针对乘客端,“D1”是一款“可遥控”的网约车。上车前,乘客就可通过滴滴App调节车内空调温度、风量、车内座椅加热等。车上配有“彩虹接驾灯”,当乘客呼叫“D1”时,平台会派发一个彩虹颜色与迎驾车辆匹配,通过“两端”相同颜色的灯,方便乘客快速找到车辆。

为提升乘客体验,“D1”还配备了单侧电滑门,方便上下车,其后排采用特殊定制的座椅背板,配备杯架、挂钩、USB接口及内含影音娱乐功能显示屏,打造“乘客移动头等舱”概念。

针对司机端,“D1”连通了车与滴滴平台,通过一块10.1寸大屏实现车网一体操作,经过人脸识别后,司机能在车机上登陆账号实现各项功能操控,并通过方向盘上的桔色“滴滴键”,实现接单、结单等常用操作,避免在行车过程中使用手机,提高安全性。舒适度方面,“D1”采用高度定制的超级座椅、移动公文包等,减缓司机长时间驾驶疲劳。

“今天的D1还是个过渡,但它已经与过往的私家车有所差别。”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如是表示,“D1是共享出行新的里程碑。”

出行行业进入下半场

这并非互联网公司第一次与主机厂联手造车。过往时间,曾有百度与福特合作打造福特锐际Escape、阿里与上汽共同定制大通D90等先例。这些车型面向竞争激烈的C端市场,大多寂寂无闻。

这款由滴滴与比亚迪共同打造的“D1”,面向的是更广阔的出行市场。其号称是“快车的价格,奥迪A6的空间”,背靠滴滴这颗大树,“D1”并不愁应用场景。

实际上,“D1”不是首款为出行市场而生的交通工具,更早之前的共享单车摩拜就属于此类。在最初的设计上,摩拜单车就曾花费了“大功夫”,考虑到这款单车兼具共享与出行属性,创始人胡玮炜提出要求:单车5年内不易损、设二维码电子锁实现不定桩、制作实心轮胎防止爆胎漏气、用轴承传动代替链条传动避免掉链子、车身全铝代替钢铁预防生锈、单车内置GPS防止被偷。

种种要求使摩拜的成本远高于其他共享单车,但这种高质量也方便了其后续运维,这也成为摩拜在共享单车大战中幸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罗兰贝格曾在报告《新一代汽车:提供按需出行服务的定制电动汽车》中提到,定制网约车从研发到上市的成本低,因此每公里的行驶价格也比出租车、网约车、私家车更低,约为每公里0.5-0.8欧元。该机构认为,2025年,定制网约车的需求将达250万辆。

于国内出行市场而言,滴滴以“D1”为定制化网约车发展开了一个头。可以预见的未来,出行市场上将出现更多定制版网约车,从底层逻辑入手来提升服务体验,满足司乘需求。

更重要的是,“D1”能在数据层面将整车数据与滴滴平台数据打通,实现线下交通工具与线上运营平台的结合,以此不断根据数据反馈进行迭代。

根据滴滴的规划,到2025年,定制版网约车“D3”将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新的迭代版本搭载滴滴自研的无人驾驶模块;到2030年,“DX”的目标是去掉驾驶舱,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愿景虽远,但滴滴已经将出行行业带入下半场。

责任编辑:x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滴滴
    +关注

    关注

    1

    文章

    194

    浏览量

    13472
  • 共享单车
    +关注

    关注

    1

    文章

    344

    浏览量

    34048
  • 智慧出行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16

    浏览量

    7972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为“下半场智能化”的软件性能保驾护航

    1.背景介绍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已然成为行业共识。与此同时,汽车智能域控产品的开发、测试、迭代周期持续缩短,但软件的集成度、复杂度却日益提高。在汽车产品高速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7-14 17:07 ?901次阅读
    为“<b class='flag-5'>下半场</b>智能化”的软件性能保驾护航

    人工智能重塑电子产业链未来

    AI大模型下半场,应用端的想象力爆炸,有望真正改变一个时代的用户行为的“杀手级应用”初现江湖。
    的头像 发表于 06-23 11:37 ?518次阅读

    首获CCC认证,千亿充电桩市场加速洗牌

    谁能在洗牌中握紧入场券,将成为下半场竞争的关键悬念。
    的头像 发表于 05-30 17:15 ?393次阅读

    商业竞争促使 SMA 接口尺寸标准 “大战

    商业竞争促使不同行业围绕SMA接口尺寸标准展开激烈角逐。在这场“大战”中,德索精密工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严格的质量把控和对各行业需求的深刻理解,成为推动SMA接口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深刻影响着各
    的头像 发表于 05-27 09:01 ?275次阅读
    商业竞争促使 SMA 接口尺寸标准 “<b class='flag-5'>大战</b>”

    Omdia 林麟:2025 年 AI 眼镜市场将呈现百镜大战

    大战”。 ? 在这场“百镜大战”中,中国厂商是重要的力量。根据Omdia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AI眼镜的出货量大概是190 万副,2025年将增长到 680 万副。其中,Meta将是全球AI眼镜发展的领军者,预计将会占据
    发表于 04-16 15:06 ?371次阅读

    上汽奥迪Q6荣获出行行业2025年最佳豪华出行体验奖

    近日,由中国出行举办的2025第九届全国出行行业精典用车展示品鉴颁奖大会圆满落幕。上汽奥迪Q6凭借着豪华越级空间、舒适驾乘体验、德系安全品质,三位一体的综合优势,荣膺“出行行业202
    的头像 发表于 04-02 09:56 ?342次阅读

    Nordic NRF54无线SOC: 助力电动出行无限可能.

    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3%。 先进的低功耗无线连接是实现高效电动出行的关键。共享微交通解决方案需要使用低功耗蓝牙等短程无线技术,连接智能手机和租赁交通工具,以实现设备解锁和移动支付/订阅
    发表于 03-24 11:00

    高阶智驾下半场,谁主沉浮?

    时间进入2025年,自动驾驶行业已然走入了下半场。以高阶智能驾驶技术为代表的前沿创新,正逐渐取代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成为各车企角逐的核心战场。从特斯拉以FSD为标志的端到端大模型,到国内华为、小鹏等品
    的头像 发表于 02-06 09:39 ?4605次阅读

    高铁站网数智出行到底有多智能?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出行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高铁站网数智出行更是将这一理念推向了新的高度。那么,这种数智出行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4:48 ?626次阅读

    车管理平台如何实现与一体化导航系统的无缝对接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为了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确保司机高效准确地接送乘客,
    的头像 发表于 11-06 11:04 ?586次阅读

    高铁站网智能出行如何解决打车难的问题呢?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也给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这一问题,智能出行成为了解决高铁站打车难的有效方案。接下来我们跟着沧穹科技一起了
    的头像 发表于 10-30 09:53 ?886次阅读

    智能驾驶在共享出行中的作用

    技术通过高精度地图和实时交通数据,可以智能调度车辆,优化路线规划,减少拥堵和等待时间。 在共享出行场景下,智能驾驶系统能够自动选择最优路线,避免交通拥堵,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车辆共享与资源优化 : 智能驾驶技术使
    的头像 发表于 10-24 09:09 ?1012次阅读

    蓝牙模块是如何应用到共享单车上?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其中,共享单车作为城市出行的重要方式,以其便捷、环保的特点,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然而,你是否想过,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8-21 10:54 ?1217次阅读

    为智能共享单车锁系统选择正确的参考晶振

    Mobike--摩拜共享单车推出无桩共享自行车出行平台,创建了“无桩自行车共享”模式,致力于解决城市出行
    的头像 发表于 08-21 10:28 ?513次阅读
    为智能<b class='flag-5'>共享</b><b class='flag-5'>单车</b>锁系统选择正确的参考晶振

    环旭电子积极布局电动领域,三大战略核心引领未来出行

    面对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商环旭电子(上交所股票代码:601231)提出「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三大战略核心,积极布局电动领域。通过不断创新和技术升级,开发出丰富完善的电领域产品线,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商
    的头像 发表于 08-19 15:37 ?117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