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日本科学家创造了一种用于真实人类手指的电子皮肤

ss ? 来源:陈述根本 ? 作者:陈根 ? 2020-11-23 15:26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当一部分研究致力于实现能够应用于人工智能或假肢的压力敏感 “皮肤”时,另一部分的研究也在致力于让电子皮肤难以察觉,来实现特殊的研究和目的。

近日,日本科学家就创造了一种用于真实人类手指的“皮肤”。这种超薄而又坚韧的“纳米网状物传感器”可以直接连接到皮肤上,测量手指与物体的交互作用,为医学和技术应用提供有用的数据。

手是人们直接与材料和周围环境进行交互和操纵的主要工具。事实上,手指尖非常敏感,一张厚度只有百万分之几米的超薄塑料箔足以影响人的感觉。通过记录手执行各种任务的方式,它可以帮助体育、医学、神经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人员。但是捕获这些数据并不容易。

因此,捕捉这些数据的可穿戴的手指传感器必须非常薄。但这显然使其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摩擦或反复的物理作用的损害。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功能材料,正是纳米网传感器。

它由四层组成,其中一层是绝缘的聚氨酯网,另一层由导电的金线网络组成——这些金线作为压力感应电极。

在18名测试对象的帮助下,研究人员对传感器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并证实,这些传感器是可以不被察觉的,与没有传感器的情况下执行同样的任务相比,既不会影响通过摩擦抓握物体的能力,也不会影响感知到的灵敏度。

这正是研究人员所期待的结果。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展示了一种不影响皮肤敏感度的指尖式传感器。而且,即使在以100千帕(约相当于大气压力)的力与表面摩擦300次后,传感器仍能保持压力传感器的性能。

研究小组希望看到的一个新颖的应用是工匠们甚至是技术高超的外科医生们的精细工艺的数字化存档。如果这些过程可以被记录下来,就可以训练机器如何以比以前更高的逼真度执行任务。

其研究结果已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责任编辑:x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10

    文章

    49207

    浏览量

    251357
  • 仿生
    +关注

    关注

    1

    文章

    35

    浏览量

    8444
  • 电子皮肤
    +关注

    关注

    3

    文章

    116

    浏览量

    1877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深圳人形机器人行走视频震惊英伟达科学家,下个划时代产品是AI机器人?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日前,深圳特区报发布则国产人形机器人行走的视频,该视频引起了包括英伟达高级AI研究科学家Jim Fan在内的业内人士和网友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款机器人步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00:53 ?3319次阅读
    深圳人形机器人行走视频震惊英伟达<b class='flag-5'>科学家</b>,下<b class='flag-5'>一</b>个划时代产品是AI机器人?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科学家研究植被和土壤?

    在遥感、生态、农业等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常常会提到个工具: 地物光谱仪 。它看起来像台“测光的枪”,却能揭示土壤和植被的“隐藏信息”。那么,地物光谱仪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它又是如何在科学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15:46 ?205次阅读
    地物光谱仪如何帮助<b class='flag-5'>科学家</b>研究植被和土壤?

    教育部增设29本科新专业 本科增设人工智能教育专业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从哪里来?高校培养怎么更进步?我们看见教育部增设29本科新专业;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在列。 教育部增设29本科新专业? ?
    的头像 发表于 04-23 17:00 ?538次阅读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第十届会长

    ? 2025年3月29日,深圳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十届次会员大会在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南厅隆重举行。百余位青年才俊齐聚堂,共同见证协会换届选举,共话科技创新未来。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书记胡火明出席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9:15 ?906次阅读
    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当选深圳市青年<b class='flag-5'>科学家</b>协会第十届会长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可控手性石墨烯卷

    日前,我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石蜡辅助浸入法”的新技术,成功让二维材料“卷起来”,制备出具有可控手性的石墨烯卷,为未来量子计算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由天津大学教授胡文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1:17 ?563次阅读

    中山大学:在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研究进展

    【研究内容】 ? ? 中山大学衣芳教授团队在" 科学通报"期刊上发表题为“ 柔性触觉传感电子皮肤研究进展”的最新论文。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17:03 ?1150次阅读
    中山大学:在柔性触觉传感<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皮肤</b>研究进展

    一种新型的非晶态NbP半金属薄膜

    来自斯坦福大学和韩国Ajou大学的科学家们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一种新型的非晶态NbP半金属薄膜,
    的头像 发表于 02-07 10:08 ?759次阅读
    <b class='flag-5'>一种</b>新型的非晶态NbP半金属薄膜

    JBD助力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资助的医用AR 眼镜开发项目

    ? 近日,JBD宣布为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资助的战略创意研究推进项目CREST中的医用AR眼镜开发项目提供微显示模组产品。该项目由东京科学大学、三井化学等机构联合推动,旨在利用超材料
    发表于 02-05 17:48 ?469次阅读
    JBD助力<b class='flag-5'>日本科学</b>技术振兴机构资助的医用AR 眼镜开发项目

    深开鸿亮相“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为在青少年中营造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1月14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小小科学家”品牌发布暨科学探索研
    的头像 发表于 01-15 21:17 ?650次阅读
    深开鸿亮相“小小<b class='flag-5'>科学家</b>”品牌发布暨<b class='flag-5'>科学</b>探索研学营开营活动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研究,创新科研新范式。这点在西湖大学的科研项目中已得到体现。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学是由施公院士领衔创办的、聚焦前沿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该校鼓励科学家们探索AI与各学科交叉融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62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安泰功率放大器在介电材料电子皮肤研究中的应用

    介电材料电子皮肤作为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具有出色的传感性能和适应能力,在人机交互、仿生机器人和医疗等领域展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性能的进
    的头像 发表于 11-18 11:35 ?525次阅读
    安泰功率放大器在介电材料<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皮肤</b>研究中的应用

    触觉传感重磅《Nature》!无线、低功耗、多刺激模式触觉电子皮肤(附原论文)

    人体皮肤中有丰富的触觉机械感受器,可以感受来自外界的压力、剪切力、振动、温度等物理量。近年来,科学家直致力于复现人体皮肤的多物理量触觉感知功能,开发了众多触觉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18:13 ?1992次阅读
    触觉传感重磅《Nature》!无线、低功耗、多刺激模式触觉<b class='flag-5'>电子</b><b class='flag-5'>皮肤</b>(附原论文)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具有仿生三维架构的新型电子皮肤系统

    约为0.1毫米,接近于真实皮肤。该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 张慧介绍,皮肤之所以能敏锐感知力学信号,是因为其内部有很多高
    的头像 发表于 11-14 09:39 ?1.4w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了传统学科界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从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奥秘。同时,AI技术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这种范式强调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推动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如何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思维。AI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鼓励我们跳出传统框架,以数据为驱动,探索未知。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仅促进了科学方法的革新,也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新的
    发表于 10-14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