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光明网 ? 2020-10-28 09:21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昌)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该联合实验室将致力于提升河南许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推动黄河鲲鹏产业发展。

据悉,该联合实验室采取院地合作共建模式,发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人工智能团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领域的人才技术优势,以黄河鲲鹏服务器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要方向,并对许昌黄河鲲鹏产业在适配开发中的关键环节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和外部资源对接,打造国内领先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技术成果在许昌转化和应用,促进许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化、产业化、规模化集聚发展。

(来源:光明网)

原文标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昌)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成立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机器视觉
    +关注

    关注

    163

    文章

    4604

    浏览量

    123169
  • 人工智能
    +关注

    关注

    1809

    文章

    49164

    浏览量

    250734
  • 大数据
    +关注

    关注

    64

    文章

    8963

    浏览量

    140599

原文标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昌)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成立

文章出处:【微信号:robotmagazine,微信公众号: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基于石墨烯/PDMS封装的医用胶带柔性传感器,用于水下机器人运动检测

    水下应用的需求仍是一项重大挑战。本文,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郭洪吉等研究人员在《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期刊发表名为“A Nanocrack-Based
    的头像 发表于 07-17 11:51 ?1910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科学院</b>沈阳自动化<b class='flag-5'>研究所</b>:<b class='flag-5'>研究</b>基于石墨烯/PDMS封装的医用胶带柔性传感器,用于水下机器人运动检测

    恭贺 | 晟鹏创始人成会明院士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近日,欧洲科学院(AcademiaEuropaea)陆续公布2025年院士入选名单,经同行推荐、评审,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广东晟鹏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晟
    的头像 发表于 06-24 06:33 ?405次阅读
    恭贺 | 晟鹏创始人成会明院士当选欧洲<b class='flag-5'>科学院</b>院士!

    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案例 | 沈阳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

    院校简介沈阳工程学院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是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成立于1952年,前身是沈阳电力高等专
    的头像 发表于 06-19 15:00 ?659次阅读
    <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b class='flag-5'>实验室</b>建设案例 | 沈阳工程<b class='flag-5'>学院</b>—<b class='flag-5'>人工智能</b><b class='flag-5'>实验室</b>

    芯盾时代引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新范式

    、京西智谷的见证与大力支持下正式成立。芯盾时代作为前瞻研究院的发起单位之一,将与中国科学院院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信息通信
    的头像 发表于 05-16 09:18 ?467次阅读

    东软与同济大学共建未来车载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4月26日,由 东软集团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的未来车载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正式落成 。在同济大学充满科技与人文的校园里,双方以“聚势领航 AI启智途”为主题举办揭牌仪式,标志着这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
    的头像 发表于 04-27 14:00 ?790次阅读

    华师大鸿星未来实验室揭牌!迅龙软件总经理赵一帆受聘企业硕士导师

    2月23日,国内首个聚焦“鸿蒙+星闪”的校企联合实验室“鸿星未来技术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武汉市副市长孟晖、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
    的头像 发表于 02-25 16:23 ?539次阅读
    华师大鸿星未来<b class='flag-5'>实验室</b>揭牌!迅龙软件总经理赵一帆受聘企业硕士导师

    鲲云科技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成立AI+安全生产联合实验室

    在 2025 年 1 月 14 日举行的智算创新研究院开业盛典上,鲲云科技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工联院”)正式宣布联合成立“AI+安全生产
    的头像 发表于 01-14 18:01 ?1211次阅读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选购我司HS-STA-001同步热分析仪

    近日,我司荣幸地宣布,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决定选购我司研发的HS-STA-001同步热分析仪,以助力其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中国科学院金属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09:27 ?421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科学院</b>金属<b class='flag-5'>研究所</b>选购我司HS-STA-001同步热分析仪

    欧洲科学院院士蒋田仔:智能化技术推动脑控和控脑技术发展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在第三届南渡江智慧医疗与康复产业高峰论坛上,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科脑健康与智慧医疗
    发表于 11-22 10:13 ?652次阅读
    欧洲<b class='flag-5'>科学院</b>院士蒋田仔:<b class='flag-5'>智能</b>化技术推动脑控和控脑技术发展

    行易道科技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达成合作

    行易道科技立足车载成像雷达产业化和新技术持续创新突破,与雷达成像优势科研平台合作再启新篇:为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在微波成像技术领域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协同北京行易道
    的头像 发表于 11-09 10:38 ?940次阅读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智能光学显微成像研究取得新进展

    )。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2024级博士研究生田璇和特别研究助理李润泽,通信作者为柏晨副研究员和姚保利研究员。 光波携带的相位信
    的头像 发表于 09-29 06:20 ?668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科学院</b>西安光机所<b class='flag-5'>智能</b>光学显微成像<b class='flag-5'>研究</b>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选购我司同步热分析仪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决定选购我司生产的HS-STA-002同步热分析仪,以进一步提升其科研实力与实验精度。此次合作不仅彰显了我司产品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性能,也体现了双方
    的头像 发表于 09-03 15:55 ?443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科学院</b>沈阳应用生态<b class='flag-5'>研究所</b>选购我司同步热分析仪

    如意香山笔记本软件适配工作稳步推进,成功运行多款Linux发行版及国产办公套件

    本——首台使用香山南湖核心的笔记本 如意香山本是由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ISCAS) 牵头主导, 群芯闪耀(Milk-V) 、 英麒智能 、 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BOSC) 多方共同
    发表于 09-02 11:33

    阿里云携手中国科学院地化所发布首个月球专业大模型

    近日,在备受瞩目的数博会上,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携手阿里云宣布了一项重大合作成果——全球首个“月球科学多模态专业大模型”正式问世。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月球科学研究领域迈出了重
    的头像 发表于 08-29 18:08 ?1115次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学:实现可再生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新进展

    高灵敏度和优异的循环使用次数,制约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凤娇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狄重安研究员与
    的头像 发表于 08-14 19:14 ?2169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科学院</b>大学:实现可再生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