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半导体全产业链进入景气周期

智晶半导体 ? 来源:智晶半导体 ? 作者:智晶半导体 ? 2020-10-22 15:41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半导体产业中,功率半导体产值在 180-200 亿美金。功率半导体是我国汽车工业、 高铁、空调洗衣机、电网输电等系统应用的上游核心零部件,战略地位突出。

功率半导体产品形态多种多样,几乎所有与电力能源相关的产品都需要用到功率半导 体器件。按照年产值贡献口径,IGBTMOSFET二极管整流桥是功率半导体最 主要的三个产品类别,占据功率半导体八成左右市场。

国家大基金秉承支持半导体产业战略使命,功率半导体领域必将鼎力 支持集成电路国家大基金承担着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功率半导体是半导 体产业中产值高达 200 亿美金的大板块,是关系着高铁动力系统 、汽车动力系统、 消费及通讯电子系统等领域能否实现自主可控的核心零部件。功率半导体战略地位突 出,国家大基金必将全力支持。

回顾过去 3 年国家大基金的投资历史,集中投资行业细分龙头企业是大基金一贯 始终的投资策略。

我们认为在资本助力下,我国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将加速整合海外 优质资源,加速向中高端市场迈进的进程。

行业格局解析:高端市场欧美日把控,中低端市场大陆厂商 站稳脚跟

IGBT 产业格局

全球功率半导体巨头主要集中美国、欧洲、日本三个地区。大陆、台湾地区厂商主要 集中在二极管、晶闸管、低压 MOSFET 等低端功率器件领域,IGBT、中高压 MOSFET等高端器件主要由欧美日厂商占据。

全球 IGBT 器件及模块 2015 年销售额 39.44 亿美金,德国英飞凌及赛米控(semikron), 日本三菱及富士电机,美国仙童半导体基本把控了全球 IGBT 市场,前五大厂商占据 了 73.2%的市场份额。

MOSFET 产业格局

2015 年功率 MOSFET 市场产值达到 54.84 亿美金,英飞凌、仙童半导体、日本瑞萨 电子、欧洲意法半导体、日本东芝等厂商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前五大厂商的市 场占有率合计达到了 60.1%。

二极管产业格局

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组织数据,全球功率二极管及整流桥市场容量约为 368 亿元人民币。IGBT 及 MOSFET 市场相对集中,而功率二极管及整流桥产业市场格局相对分散, 从分散走向集中是大势所趋。

二极管及整 流桥的芯片制造环节具有明 显的规模效应, 我们认为龙头企业规模扩大后会挤占掉小型厂商的生存空间,实现更高的行业市占率 和集中度

产业趋势一:功率器件供需紧张,产业进入前所未有的景气周期

半导体全产业链进入景气周期

今年,半导体产业呈现出全产业链景气的态势,从上游设备材料、中游芯片制造、到 终端芯片器件成品,订单量均出现远超往年的增长速度。

Gartner 预测今年全球半导 体产值将达到 4014 亿美金,产值首次突破 4000 亿美金大关。

MOSFET 率先上调价格,吹响功率器件价格周期集结号

今年 9 月,国内 MOSFET 大厂率先上调价格,长电科技对旗下所有 MOSFET 产品价格全面上调 20%,随后深圳德普微电子上调 MOSFET 产品价格。此轮涨价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今年半导体上游材料硅片价格上涨使得下游芯片成本上升,器件厂商不得不涨价 维持利润。

二是应用于汽车的功率器件用量大幅上升,功率器件整体市场需求超预期,造成供需 缺口。

二极管及整流桥订单出货量比值上升至历史高峰,交货期大幅延长

功率二极管市场供给紧张,行业龙头交货期大幅延长。

从今年二季度开始,Visahy的订单量暴增,订单出货量比值达到 1.22,三季度 Vishay 订单出货比值进一步攀升 至 1.44,中高端二极管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景气周期。

目前行业龙头厂商 Vishay 今年二季度的二极管交货期已经拉长至 5.8 个月,远远高 于 2 个月左右的正常交货期。

行业巨头芯片产能调整,进一步加大供需缺口

二极管行业巨头达尔科技(Diodes)在今年三季度关闭了美国芯片制造工厂 Kfab,所需要的芯片缺口将通过外购方式获得,巨头的产能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供需缺口。

产业趋势二:电动化趋势下,汽车功率器件用量翻倍

汽车功率半导体 ASP 翻倍

电动化趋势下,汽车半导体用量翻倍以上的增长。根据 strategic analysis 数据,传统 燃油车的半导体用量为 338 美金单辆车,电动汽车的半导体用量达到了 704 美金, 增长幅度达到 108%。电动车新增的半导体用量集中在功率器件产品,单辆汽车将新 增 282 美金的功率器件用量。

功率器件在单辆车的半导体用量占比从汽油车的 21%提升至电动车的 55%。

增量一:电机控制系统新增大量功率器件应用

电动汽车新增大量 IGBT 功率器件应用。TESLA model S 车型使用的三相异步电机驱 动,其中每一相的驱动控制需要使用 28 颗塑封的 IGBT 芯片,三相共需要使用 84 颗IGBT 芯片。

Model s 中的 P85D 车型采用峰值功率 310KW 的交流感应电机,峰值电 流达到 1200 安培,性能要求较高,目前仅有几家国际巨头厂商具有生产能力。

Tesla P85D 采用的 IGBT 芯片来自 international rectifier。

增量二:充电桩、汽车充电器新增大量功率器件需求

充电桩及汽车充电器(charger on board,每辆车一个)是电动化趋势下完全新增的功率器件,是动力总成以外的功率半导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现阶段,主流直流充电桩的功率在 60kw 和 120kw,如果采用 15kw 的功率模块,则 需要 4 个或 8 个功率模块。

目前充电桩的功率模块有两种解决方案,一是采用MOSFET 芯片,另一种是采用 IGBT 芯片。

另外汽车上会配置一颗板上充电器 (charger on board)用于管理充电过程。

产业趋势三:二极管、晶闸管进口替代率持续上升,MOSFET、IGBT 进口替代刚刚起步

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目前国内厂商市占率不足 1%,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根据 WSTS(全球半导体贸易统 计协会)数据,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市场容量 2016 年为 187 亿美金。

目前以扬杰科技、 捷捷微电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不到 1%,进口替代的空间巨大。

功率半导体主要市场在中国,国产品牌替代率上升是大势所趋

中国是功率半导体最大的市场,国内厂商与下游客户的距离更近,与本土客户的沟通 交流更加顺畅,能够对客户的需求做出更加快速的响应。

功率二极管国际一线品牌厂 商达尔科技 58%的收入来自中国,功率器件领导品牌 NXP 有 41%的收入来自中国。

目前二极管及中低压 MOSFET 等成熟产品线,国外厂商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相 比国外厂商,国内厂商 在服务响应客户需求,降低成本等方面具 有竞争优势,功率器 件 国产品牌替代率逐渐上升是大势所趋。

大陆本土厂商成本领先,盈利能力远远高于海外厂商

在成熟产品线领域,大陆厂商具有成本优势。

二极管产品线,大陆龙头厂商扬杰科技 的盈利能力远远高于台系厂商。

欧美功率器件厂商的产能分布在全球各地,一般来说前段芯片制造制程产能主要分布 在欧美地区,后段封装制程则主要分布在菲律宾、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等地区。

在二 极管等产品线上,前后段制程的区域分割 使得海外厂商对客户的产品 需求响应较慢, 而大陆厂商芯片、封装、销售集中在某一区域,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

产业趋势四:碳化硅技术革命将重塑行业格局,国内厂商有 望弯道超车

碳化硅器件优势明显,是下一代功率半导体发展方向

回顾功率半导体的发展历史,技术进步不断诞生新型的功率器件。1957 年美国通用 电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晶闸管,开启了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序幕。

六十到七十年 代是晶闸管统治功率器件的全盛时代;八十年代晶闸管与 MOSFET 共同主导了功率 器件市场;到九十年代,晶闸管逐步让位于 MOSFET 及 IGBT,中小功率应用 MOSFET开始主导市场, IGBT 则统治了中大功率应用。

碳化硅和氮化镓是下一代功率半导体的核心技术方向。碳化硅器件的效率、功率密度 等性能远远高于当前市场主流产品。

受制于成本因素,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渗透率不 到 1%。我们判断技术进步将推动碳化硅成本快速下降,中长期看碳化硅器件将会是 功率半导体的市场主流产品。

目前碳化硅器件主要用于 600 伏及以上的应用领域,特别是一些对能量效率和空间尺 寸要求较高的应用,如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光伏微型逆变器领域 等应用。

碳化硅重在中大功率,氮化镓重在中小功率碳化硅、氮化镓在应用领域上略有区分,碳化硅的优势应用领域集中在中大功率应用,而氮化镓集中在中小功率应用。

碳化硅成本不断下降,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2012 年碳化硅二极管的成本是硅基肖特基二极管的 5-7 倍,碳化硅 MOSFET 是硅基MOSFET 成本的 10-15 倍。经过 3 年时间,碳化硅二极管的价格下降了 35%,碳化 硅 MOSFET 的价格下降了 50%。

功率半导体:大国重器,战略性投资机遇时不我待

我们认为碳化硅成本将持续下降,驱动成本下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4 寸线向 6 寸线迁移的过程降低 20-40%成本。

(2)碳化硅外延片技术在持续进步,颗粒污染等缺陷率在持续下 降,推动芯片良率 大幅上升。

(3)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经验的积累,碳化硅芯片制程工艺日益成 熟,制造的良率在 持续提升

目前碳化硅、氮化镓产品的成本相对较高 ,应用领域受限于一些性能 要求高的领域。整体来看,碳化硅器件的良率和硅工艺有着明显的差距。

汽车应用将推动碳化硅渗透率快速上升

汽车应用领域,碳化硅器件替代硅器件是确定的发展趋势。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应用领 域在持续的拓展。

早期碳化硅主要应用于功率校正电路(power factor correction 电 路),目前量产应用领域已经拓展至光伏逆变器、汽车车载充电机(onboard charger)。

预计 2019-2020 年,电动车动力系统将导入碳化硅功率器件,进一步拓宽量产应用 领域。

目前 Tier-1 汽车供应链企业都在尝试导入碳化硅,积极开展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测试工 作。丰田在 2015 年 2 月启动了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实车测试工作,路测原型车在 PCU的升压转换器和电机控制逆变器搭载了碳化硅功率器件。

据产业链调研信息,比亚迪 已经在电动车车载充电机(charger on board)导入碳化硅功率器件。

国内产业链初具雏形碳化硅产业链可分为三个产业环节,一是上游衬底,二是中游外延片,三是下游器件制造。

国外供应链体系主要有:

衬底:Cree、Rohm、EPISIL

EPI 外延片:Cree、Rohm、英飞凌、GE、三菱 器件:英飞凌、Cree、Rohm、意法半导体、美高森美、GenSiC、三菱

碳化硅器件方面,国际上碳化硅 SBD、碳化硅 MOSFET 均已实现量产,产品耐压范 围 600v-1700v,单芯片电流超过 50A。

国内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碳化硅产业链体系。

衬底材料:山东天岳、天科合达 、河北同光晶体、北京世纪金光

EPI 硅片:东莞天域半导体、厦门瀚天天成

器件:泰科天润、瀚薪、扬杰科技、中电 55 所、中电 13 所、科能芯、中车时代电 气

模组:嘉兴斯达、河南森源、常州武进科华、中车时代电气

目前碳化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厂商与海外传统巨头之间差距较小,国内企业有 望在本土市场应用中实现弯道超车。

国内企业已经在碳化硅 SBD 形成销售收入,碳 化硅 MOSFET 的产业化尚在原型器件研制阶段。

另外国内已经开发出 1700V/1200A的混合模块(硅 IGBT 与碳化硅 SBD 混合使用)、4500V/50A 等大容量全 SiC 功率 模块。

原文标题:功率半导体厂商和格局汇总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智晶半导体】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616

    浏览量

    442699
  • 二极管
    +关注

    关注

    148

    文章

    10119

    浏览量

    172157
  • 半导体
    +关注

    关注

    335

    文章

    29024

    浏览量

    240104
  • 充电器
    +关注

    关注

    100

    文章

    4292

    浏览量

    118828

原文标题:功率半导体厂商和格局汇总

文章出处:【微信号:PN-Silicon,微信公众号:智晶半导体】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力量

    志芯片: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力量 ? 志科技(Allwinner Technology)是中国领先的半导体设计公司,专注于智能应用处理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7-29 15:45 ?160次阅读

    重庆首个8英寸MEMS特色芯片产业链项目“奥松半导体项目”迎来重大进展

    坚实基础——今年8月底通线试产,第四季度实现产能爬坡并交付客户。 光刻机进入百级洁净黄光区厂房 奥松半导体项目作为重庆首个8英寸MEMS特色芯片产业链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包含8
    的头像 发表于 07-16 18:11 ?359次阅读
    重庆首个8英寸MEMS特色芯片<b class='flag-5'>全</b><b class='flag-5'>产业链</b>项目“奥松<b class='flag-5'>半导体</b>项目”迎来重大进展

    左蓝微电子亮相第三届特色工艺半导体产业发展常州大会

    近日,2025年第三届特色工艺半导体产业发展常州大会暨常州市“百场千企”产业链对接活动——1028
    的头像 发表于 06-13 17:44 ?617次阅读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半导体产业链

    我国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目的,可综合政策导向、产业需求及国际竞争态势,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结构化分析:一、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1.应对外部技术封锁美国对华实施光刻机等核心
    的头像 发表于 06-09 13:27 ?545次阅读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b class='flag-5'>半导体</b><b class='flag-5'>全</b><b class='flag-5'>产业链</b>

    奥松半导体邀您相约重庆GEME 2025

    及百余个采购团,聚焦半导体产业链,重点展示IC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半导体材料、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领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
    的头像 发表于 04-29 11:06 ?762次阅读

    基本半导体参加深圳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党委系列活动

    近日,深圳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党委系列活动——“智驭未来”交流会在坪山青铜剑科技大厦举行。近5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机构、高校及产业投资方齐聚,共探智能驾驶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的头像 发表于 04-08 15:40 ?440次阅读

    东升西降:从Wolfspeed危机看全球SiC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产业链重构

    Wolfspeed作为全球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先驱企业,其股价暴跌(单日跌幅超50%)、财务困境与德国30亿欧元项目搁浅危机,折射出欧美与中国在SiC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产业链竞争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3-31 18:03 ?574次阅读

    砥砺创新 芯耀未来——武汉芯源半导体荣膺21ic电子网2024年度“创新驱动奖”

    发展战略。我们将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携手推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发表于 03-13 14:21

    芯和半导体将参加2025年玻璃基板TGV产业链高峰论坛

    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和半导体”)将于3月19-20日参加在江苏苏州举办的2025年玻璃基板TGV产业链高峰论坛。作为国内Chiplet先进封装EDA的代表,芯和半导
    的头像 发表于 02-26 10:08 ?957次阅读

    康佳拟收购宏晶微电子,强化半导体产业链布局

    近日,康佳集团正式对外发布公告,宣布其计划收购宏晶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8%的股份,并同步进行配套资金的募集。这一举措标志着康佳在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又一重要布局。 康佳集团表示,此次收购宏晶微电子
    的头像 发表于 01-17 13:59 ?743次阅读

    粤芯半导体三期通线,162.5亿项目背后的产业链新机遇

    总投资162.5亿元,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成功通线,产值预计40亿元。这一项目不仅在国内晶圆制造领域带来突破,更为大湾区半导体产业链的完善注入了新动能,标志着区域内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的
    的头像 发表于 01-04 09:49 ?916次阅读

    2025环球半导体产业链沪芯展深度解析

    2025年6月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举行。此次展会不仅展示了半导体产业的最新技术和产品,更是一次深入探讨半导体产业链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的绝佳机会。
    的头像 发表于 12-13 09:25 ?635次阅读
    2025环球<b class='flag-5'>半导体</b><b class='flag-5'>产业链</b>沪芯展深度解析

    芯片产业有望开启新一轮繁荣周期,国产半导体设备如何乘风而起?

    展示会(以下简称:CSEAC 2024)上,来自各大分析机构及企业的演讲嘉宾均对此趋势进行了提及与阐述。 ? 半导体产业进入周期,对半导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9-27 00:08 ?4802次阅读

    芯干线科技出席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与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

    火热的7月,火热的慕尼黑上海电子展(electronica China)!2024年7月8日至9日,备受瞩目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与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慕尼黑
    的头像 发表于 08-21 09:48 ?898次阅读

    半导体产业背后的“守护者”:生命周期测试设备解析

    半导体产业作为现代电子工业的核心,其产品的生命周期测试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半导体
    的头像 发表于 08-10 10:05 ?776次阅读
    <b class='flag-5'>半导体</b><b class='flag-5'>产业</b>背后的“守护者”:<b class='flag-5'>全</b>生命<b class='flag-5'>周期</b>测试设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