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国产汽车MCU芯片厂商迎来市场机遇?

我快闭嘴 ? 来源:爱集微 ? 作者:Candy ? 2020-09-26 09:09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国内MCU芯片市场风云再起,资本力量向优质国内MCU厂商聚焦。

9月25日,上海芯旺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ChipON,以下简称“芯旺微”)正式宣布,公司引入包括硅港资本、上汽恒旭、中芯聚源、超越摩尔、联储证券、炬成投资等在内的A轮融资,获得亿元左右投资额,将主要用于新一代高性能MCU的开发、汽车电子领域的市场拓展,以及销售网络的搭建。

公开资料显示,芯旺微成立于2012年1月,是一家具有独立研发MCU内核(KungFu)及搭建生态系统能力的供应商。作为国内MCU芯片厂商的代表,目前芯旺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MCU布局,成功向应用市场推出了KF8F、KF8L、KF8A、KF8TS、KF8S等多种8位MCU产品和KF32A、KF32F、KF32L、KF32LS等32位MCU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芯旺微凭借自主研发的MCU内核KungFu和自己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多家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累计出货量超过7亿颗。

资本助力

芯旺微基于多年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积淀,已奠定了其独有的竞争优势。正如芯旺微CEO丁晓兵所言,做国产自主的芯片内核设计、在研发端实现差异化创新、以及搭建周边生态圈是构建行业壁垒的关键。

众所周知,ARM的MCU内核在全球处于垄断地位,国产MCU内核的研发可以省去授权环节,避免被禁用的风险,这已经是当前国内市场的主流趋势。

芯旺微在自主研发内核KungFu的基础之上,不仅实现了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的特性,还在架构设计层面上进行差异化创新。例如定义产品时能实现其他架构没有的特色功能,包括外设资源、通信接口等,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

当前,除了拥有独立自主的MCU内核及架构,芯旺微还开发了一系列能提供自主研发的开发工具,包括集成开发环境、C编译器和仿真器,实现了从芯片到工具链的全自主,这也是其建立自己生态的重要一环。

芯旺微表示,其32位MCU从去年底正式量产,目前已拥有200多种型号,由于MCU属于长尾市场,需要不断迭代产品,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将型号增加至上千种,并且重点开拓汽车、工业和AIoT电子市场。

关于本次投资,硅港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欣表示:“芯旺微从成立之初便选择研发基于自主构架的微处理器芯片,通过10年的奋斗在高端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领域建立了独特的市场地位。目前中国正快速进入工业4.0时代,工控领域的技术升级和智能化需求对MCU的高处理、低功耗能力有了新定义和更高要求,而芯旺微将凭借优势在这一高增长的领域为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且自主可控的指令构架,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上汽恒旭合伙人朱家春表示:“芯旺微在MCU领域十余年坚持自主内核和自主指令集的研发,打造了自主可控的生态系统,并有多款产品通过了车规级认证,具备价格优势,在工业和汽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一些大厂的的芯片很难定制开发,响应速度缓慢,并且有着断供或者高价的风险,而芯旺微的自有架构及开发环境,在开发定制和保障供应链安全方面都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云岫资本董事总经理赵占祥表示,国内有上千家芯片设计公司,在坚持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的同时保持公司良好的造血能力,能做到这两点的创业公司屈指可数,芯旺微电子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也是其首次融资就获得包括上汽恒旭、超越摩尔、中芯聚源等顶级半导体产业投资机构亿元投资的重要原因。相信在获得融资助力后,芯旺微电子将进一步加快完善自主的KungFu MCU技术生态系统建设,推动KungFu平台与各大终端客户合作,构建自主的产业生态系统,把KungFu处理器平台发展成为嵌入式领域的通用计算平台之一。

芯旺微CEO丁晓兵表示,本次融资引入的战略伙伴和资源将进一步推进KungFu内核MCU的研发和商业化。芯旺微电子将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朝着“成为全球高可靠性嵌入式器件领域重要的一级”这一愿景不断迈进,秉承“核芯科技改变生活”的初心,持续推动国产全自主IP KungFu MCU技术生态系统建设,打造高可靠、低功耗、高性能的国产芯片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加速国产芯片在汽车、工业、AIoT领域应用落地的步伐,为市场提供差异化的MCU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

持续发力车规级市场

随着汽车MCU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国产替代的助力下,国产汽车MCU芯片厂商迎来机遇。从市场规模来看,汽车MCU的全球市场份额大概是80亿美元。然而,由于车规级MCU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和需要很多配套资源,国产MCU厂商在此领域的占有率几乎为零。

在此境况下,在汽车领域已持续深耕10年的芯旺微,凭借国产自主的研发优势,已在此领域实现全系列布局,针对从车身控制到汽车的照明系统、智能座舱到电机电源的驱动控制系统等。

了解到,芯旺微已经在车身控制和汽车照明系统领域全面开始量产。针对智能座舱的大量项目也正在研发,电机电源驱动系统的第一颗产品将在今年四季度进行量产,且针对功能安全等级要求更高的产品,预计2021年或2022年也会有新产品相继推出。

目前,芯旺微已实现量产的32位车规级MCU是KF32A系列,其最高主频为120MHz,最大管脚为100PIN,Flash最高为512KB。该系列已经应用到车载空调面板、BCM、汽车电动防夹门窗、汽车照明系统和汽车电机控制系统当中。同时,芯旺微还计划推出更高性能的车规MCU,全面进入车身控制、智能座舱、能源管理以及自动驾驶等重要汽车电子应用场景。

诚然,车规级MCU的研发量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诸多漫长的痛苦过程。只有不断的坚持发展基础技术,建立自主、可控、安全的供应链,加大产业开放合作,才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突破和超越,而这正是芯旺微的坚守之道。
责任编辑:tzh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处理器
    +关注

    关注

    68

    文章

    19987

    浏览量

    238883
  • 芯片
    +关注

    关注

    460

    文章

    52889

    浏览量

    447009
  • mcu
    mcu
    +关注

    关注

    147

    文章

    18175

    浏览量

    373325
  • 自动驾驶
    +关注

    关注

    790

    文章

    14452

    浏览量

    172114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蜕变!国产汽车芯片开打高端局,这些产品已瞄准国际一流?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2020 年全球 “缺芯潮” 后,国产汽车芯片迎来发展机遇,整体国产化率从不足 5% 提升至 15%。在功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00:15 ?7127次阅读

    向25%替代率迈进!超千款国产汽车芯片亮剑上海车展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经历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国产汽车芯片在技术突破、市场应用和产业链协同等多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打破国际垄断格局,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成为中
    的头像 发表于 04-29 01:00 ?4051次阅读
    向25%替代率迈进!超千款<b class='flag-5'>国产汽车</b><b class='flag-5'>芯片</b>亮剑上海车展

    瑞之辰:国产电源管理芯片的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

    据咨询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电源管理芯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下游需求正从传统的消费电子领域向汽车电子、AI服务器等高增长领域加速延伸。在国产传感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5-29 11:29 ?762次阅读
    瑞之辰:<b class='flag-5'>国产</b>电源管理<b class='flag-5'>芯片</b>的未来充满<b class='flag-5'>机遇</b>与挑战

    紫光同芯携手贞光科技,助力汽车芯片国产替代,打破国外垄断

    ,通过技术突破、生态协同与市场深耕,正加速推动国产车规芯片从“可用”到“好用”的跨越,为国产汽车芯片打破国外垄断提供了重要支撑。紫光同芯:
    的头像 发表于 05-09 16:51 ?1462次阅读
    紫光同芯携手贞光科技,助力<b class='flag-5'>汽车</b><b class='flag-5'>芯片</b><b class='flag-5'>国产</b>替代,打破国外垄断

    汽车 BCM 方案看国产 MCU 芯片的突围与挑战

    摘要:汽车车身控制模块(BCM)作为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其性能高度依赖于微控制单元(MCU芯片。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发展,
    的头像 发表于 03-24 09:45 ?769次阅读

    MCU在车载系统中的展望

    MCU作为核心控制单元,需要具备强大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数据保护能力,业界正在加强MCU的网络安全设计并引入加密技术和安全认证机制来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国产替代机遇
    发表于 01-17 12:11

    国产汽车芯片现状解读:高端少、占比低,该如何破局?

    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车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主办,会上来自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中国汽车芯片联盟)和汽车
    的头像 发表于 12-26 00:11 ?3643次阅读

    内卷下,MCU厂商面对的机遇有哪些?

    在如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MCU领域,国内MCU厂商都在如何拓宽市场打造新增量?又是如何优化成本? 在电机领域,MCU的性能和成本一直是衡量产品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4:14 ?600次阅读
    内卷下,<b class='flag-5'>MCU</b><b class='flag-5'>厂商</b>面对的<b class='flag-5'>机遇</b>有哪些?

    国产MCU厂商第三季度取得亮眼成绩!

    今年MCU市场整体回暖明显,多家国内MCU厂商迎来销售的显著增长,这也直接体现在了多家上市企业的季度报上。 作为智能设备的核心元器件,微控制
    的头像 发表于 11-07 10:32 ?1081次阅读
    <b class='flag-5'>国产</b><b class='flag-5'>MCU</b><b class='flag-5'>厂商</b>第三季度取得亮眼成绩!

    车载SBC芯片国产化进展如何?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浩斌)汽车电气化进程加速,让汽车芯片成为了各大厂商追捧的赛道。MCU汽车
    的头像 发表于 11-05 09:01 ?5415次阅读
    车载SBC<b class='flag-5'>芯片</b>,<b class='flag-5'>国产</b>化进展如何?

    国产MCU厂商,靠什么从内卷中脱颖而出?

    导语在当下内卷的大环境下,航顺芯片是如何消除内卷,突破高端的?当前,全球半导体行业正经历寒冬。受经济环境疲软、消费需求减弱、库存调整等因素影响,半导体市场增速显著放缓。在这种背景下,半导体厂商
    的头像 发表于 10-22 16:20 ?836次阅读
    <b class='flag-5'>国产</b><b class='flag-5'>MCU</b><b class='flag-5'>厂商</b>,靠什么从内卷中脱颖而出?

    国产MCU有推荐吗?最好是经过市场验证的!

    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英锐恩科技小篇将推荐几款经过市场验证的国产MCU,帮助开发者在选择时更加从容。 随着国家对半导体产业的重视和支持,
    发表于 09-26 16:38

    国产8位MCU为什么能被国内的电子工程师大量应用?

    长期以来,高端MCU市场一直由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全球供应链格局的变化以及国内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需求的日益增长,国产MCU迎来了前所
    发表于 09-26 15:02

    车规级国产MCU-小华半导体

    ,是国产MCU汽车电子应用等重要参与者。从车身域控的HC32A136/HC32A448系列到底盘动力电机电池BMS应用的HC32A4A0以及XC1/2/3/4系列正大力加速国产汽车
    的头像 发表于 09-25 16:49 ?1974次阅读
    车规级<b class='flag-5'>国产</b><b class='flag-5'>MCU</b>-小华半导体

    国产汽车级H桥智能栅极驱动器概述

    栅极驱动器是低压控制器和高功电路之间的缓冲电路,用于放大控制器的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功率器件更有效的导通和关断。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国产汽车级H桥智能栅极驱动器。
    的头像 发表于 09-14 15:01 ?1617次阅读
    <b class='flag-5'>国产汽车</b>级H桥智能栅极驱动器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