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中国天眼”将最终完成观测、科研、数据三大完整科学研究框架

倩倩 ? 来源:天极网 ? 2020-04-24 10:5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据央视网报道,即将在贵安新区落地建设的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据悉,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项目总投资约1.7亿元,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包含科学研究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

项目建成后,“中国天眼”将最终完成观测、科研、数据三大完整科学研究框架,为对长期运行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计算提供支撑条件。

资料显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1月11日,当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也意味着人类向宇宙未知地带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开阔。

中国天眼”的灵敏度达到世界第二大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可有效探索的空间范围体积扩大4倍,使科学家有能力发现更多未知星体、未知宇宙现象、未知宇宙规律。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望远镜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33

    浏览量

    16159
  • 数据处理
    +关注

    关注

    0

    文章

    630

    浏览量

    29407
  • fast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4

    浏览量

    11492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NVIDIA AI助力科学研究领域持续突破

    随着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AI 正在成为科学研究的引擎。NVIDIA 作为重要的技术推手,持续驱动着 AI 系统解锁更多领域的科学突破。
    的头像 发表于 08-05 16:30 ?450次阅读

    两种感应电机磁链观测器的参数敏感性研究

    (MRAS)转速估算对参数的敏感性。 纯分享帖,需要者可点击附件免费获取完整资料~~~*附件:两种感应电机磁链观测器的参数敏感性研究.pdf【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
    发表于 06-09 16:16

    时钟系统推荐,时钟系统哪家好?赛思时钟系统助力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构建智慧气象网络

    时钟系统推荐,时钟系统哪家好?赛思时钟系统助力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构建智慧气象网络
    的头像 发表于 05-20 09:32 ?461次阅读
    时钟系统推荐,时钟系统哪家好?赛思时钟系统助力<b class='flag-5'>中国</b>气象<b class='flag-5'>科学研究</b>院构建智慧气象网络

    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携手中科曙光完成DeepSeek大模型部署

    近日,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携手中科曙光,成功完成国产大模型DeepSeek、BGE-M3嵌入模型及重排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与测试,并顺利接入梅山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平台,进行水利业务应用场景初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的头像 发表于 03-25 11:36 ?601次阅读

    张希院士探讨AI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期刊主编张希教授曾为中国化学会刊物CCS Chemistry 2024年第9期撰写了一篇关于人工智能(AI)在科学研究中应用的社论,现节选相关部分,希望与青年教师和学生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11:17 ?783次阅读
    张希院士探讨AI在<b class='flag-5'>科学研究</b>中的应用与思考

    德力西电气到访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座谈交流

    近日,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携核心管理团队,到访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座谈交流。
    的头像 发表于 01-08 16:19 ?1324次阅读

    首个鲲鹏农业科研高性能计算平台助力基因育种与多组学分析能力提升

    的技术积淀,以“服务行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为己任,为我国“农”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入应用,科学研究更加依赖于算力、存力等基础施的先进性。2024年9月20日,
    的头像 发表于 12-28 15:09 ?864次阅读

    西湖大学:科学家+AI,科研新范式的样本

    北京2024年12月11日?/美通社/ -- 今年的诺贝尔奖,AI推到了科学舞台的中央,标志着AI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认可,也体现了学科交叉赋能将成为AI时代的科研发展趋势。
    的头像 发表于 12-12 15:59 ?681次阅读
    西湖大学:<b class='flag-5'>科学</b>家+AI,<b class='flag-5'>科研</b>新范式的样本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选购我司HS-STA-001同步热分析仪

    近日,我司荣幸地宣布,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决定选购我司研发的HS-STA-001同步热分析仪,以助力其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中国科学院金属
    的头像 发表于 11-27 09:27 ?446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科学</b>院金属<b class='flag-5'>研究</b>所选购我司HS-STA-001同步热分析仪

    陈天桥雒芊芊脑科学研究院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陈天桥雒芊芊脑科学研究院(TCCI)的人工智能团队,凭借其在大脑与记忆领域的深厚造诣,于人工智能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自主研发的OMNE多智能体框架,在由Meta AI、Hugging Face
    的头像 发表于 11-01 11:11 ?1047次阅读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4章-AI与生命科学读后感

    阅读这一章后,我深感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结合正引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科学革命,以下是我个人的读后感: 1. 技术革新与生命科学进步 这一章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如何通过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发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学习心得

    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的核心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这些技术构成了AI for Science的基石,使得AI能够处理和分析复杂的数据集,从而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 2. 高性能
    发表于 10-14 09:16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创新学习心得

    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加速器 第一章清晰地阐述了人工智能作为科学研究工具的强大功能。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AI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发现传统方法难以捕捉的模式和规律。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
    发表于 10-14 09:12

    名单公布!【书籍评测活动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科学创新

    大力发展AI for Science的原因。 第2章从科学研究底层的理论模式与主要困境,以及人工智能要素(数据、算法、算力)出发,对AI for Science的技术支撑进行解读。 第3章介绍了在
    发表于 09-09 13:54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选购我司同步热分析仪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决定选购我司生产的HS-STA-002同步热分析仪,以进一步提升其科研实力与实验精度。此次合作不仅彰显了我司产品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卓越性能,也体现了双方
    的头像 发表于 09-03 15:55 ?467次阅读
    <b class='flag-5'>中国科学</b>院沈阳应用生态<b class='flag-5'>研究</b>所选购我司同步热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