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奔驰新型有机电池取得突破,可完全通过堆肥回收

独爱72H ? 来源:行行查 ? 作者:行行查 ? 2020-04-07 15:10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文章来源:行行查)

据汽车经消息,奔驰正在研发一种未来电池——有机电池。有机电池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技术”,奔驰正在努力将其应用于未来的公路车辆,但它离主流生产至少还有15年的时间。这项技术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梅赛德斯-奔驰AVTR概念车上进行了展示。

有机电池是由石墨烯为基础的有机化学物质与水基电解质组成。这意味着他们不使用任何稀有或有剧毒的材料或金属,使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堆肥回收。早期测试表明,它们还提供了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能力。奔驰电池研究高级经理Andreas Hintennach说:“这是一项非常有前途的技术。我已经看到它在实验室的表现,结果看起来很好,但它量产大约要在15-20年之后。”

石墨烯(Graphene)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石墨烯狭义上指单层石墨,厚度为0.335nm,仅有一层碳原子。但实际上,10层以内的石墨结构也可称作石墨烯,而10层以上的则被称为石墨薄膜。单层石墨烯是指只有一个碳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碳原子-碳原子之间依靠共价键相连接而形成蜂窝状结构。完美的石墨烯具有理想的二维晶体结构,由六边形晶格组成。石墨烯因为其特殊的结构,具有很多突出的性能,引起科学界巨大兴趣,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热点。

石墨烯制备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类方法。“自上而下”法是以石墨为原料,通过剥离的方法来制备石墨烯层,如: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液相剥离等;“自下而上”法是通过碳原子的重新排列来合成石墨烯,如:化学气相沉积法,外延生长法,有机合成法等。

目前,比较主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有氧化还原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液相剥离法和外延生长法。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石墨烯在品质和成本上差别较大,相应产品的适用领域也有差异。上述四种石墨烯制备方法中,最常采用的是氧化还原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此外,也有少部分企业探索应用SiC外延生长法或液相剥离法进行石墨烯量产。

随着石墨烯的研究进步,现在很多石墨烯相关产品已经开始准备商业化进程,石墨烯产业可能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市场正逐步扩大,预计未来2021年我国石墨烯市场规模将达到1026亿元。
(责任编辑:fqj)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奔驰
    +关注

    关注

    1

    文章

    422

    浏览量

    24033
  • 有机电池
    +关注

    关注

    0

    文章

    8

    浏览量

    6403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Macsen Labs在钠离子电池化学方面取得突破,申请临时专利,并推进试点规模制造

    ) ,钠离子电池的下一代阴极材料,钠离子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该公司已为其专有综合工艺申请临时专利。 该材料已经在公司的电化学和电池研发
    的头像 发表于 07-22 09:16 ?136次阅读

    四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29.34%:机械堆叠-光学耦合的厚度及掺杂浓度优化研究

    单结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效率受限于Shockley-Queisser极限(29.6%),而钙钛矿/硅叠层结构通过分光谱吸收突破这一限制。然而,传统钙钛矿
    的头像 发表于 05-21 09:02 ?359次阅读
    四端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b class='flag-5'>电池</b>效率<b class='flag-5'>突破</b>29.34%:机械堆叠-光学耦合的厚度及掺杂浓度优化研究

    中微公司ICP双反应台刻蚀机Primo Twin-Star取得突破

    近日,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公司”,股票代码“688012.SH”)宣布通过不断提升反应台之间气体控制的精度, ICP双反应台刻蚀机Primo Twin-Star 又取得新的突破,反应台之间的刻蚀精度
    的头像 发表于 03-27 15:46 ?587次阅读
    中微公司ICP双反应台刻蚀机Primo Twin-Star<b class='flag-5'>取得</b>新<b class='flag-5'>突破</b>

    潜力巨大的有机液流电池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有机液流电池(Organic Flow Battery)是一种以?有机分子?为活性物质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其电解质由溶解在
    的头像 发表于 03-06 00:22 ?1816次阅读

    光读出毫米波成像技术取得突破

    据麦姆斯咨询最新报道,南开大学与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毫米波成像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成功地将超构材料(metamaterial)与微机电系统(MEMS)相结合,开发出一种超薄、高性能的94
    的头像 发表于 02-14 10:17 ?461次阅读

    高效TOPCon基背接触polyZEBRA太阳能电池:效率突破24%

    工业太阳能电池正从PERC向TOPCon技术过渡,双面应用TOPCon结构突破传统前侧扩散限制。polyZEBRA技术,通过将双极性TOPCon结构集成于
    的头像 发表于 02-12 09:04 ?754次阅读
    高效TOPCon基背接触polyZEBRA太阳能<b class='flag-5'>电池</b>:效率<b class='flag-5'>突破</b>24%

    突破电池运输堡垒 UN38.3报告打通全球物流

    ,您收好了嘞~ 三、UN38.3认证产品范围 1.各种小型二次电池(如笔记本电脑电池、数码相机电池、摄像机电池、各种圆柱型电池、无线通讯
    发表于 01-27 10:48

    LG Energy Solution新型双极电池计划试产

    据韩媒The Elec 报道,LG Energy Solution在电池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研发出了新型双极电池,且计划于今年进行试产。 据
    的头像 发表于 01-22 18:07 ?707次阅读

    海瑞思手机电池漏液全自动解决方案

    当下国产手机电池容量一路攀升,部分机型已达7050mAh,明年更有望突破7500-8000mAh。在高续航需求主导的市场里,电池质量与安全是影响电池续航的关键因素。
    的头像 发表于 12-19 15:23 ?902次阅读

    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全固态电池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固态电池领域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广汽集团合资品牌的新能源化转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的头像 发表于 11-25 09:55 ?960次阅读

    朗凯威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环保与资源再生的新机遇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133-2632-1310)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环保和资源再生事业。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我国
    的头像 发表于 11-22 16:30 ?1016次阅读
    朗凯威废旧磷酸铁锂<b class='flag-5'>电池</b><b class='flag-5'>回收</b>:环保与资源再生的新机遇

    梅赛德斯-奔驰于德国启动动力电池回收工厂

     10月21日,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宣布了一项重大进展:其在欧洲开设了首家采用集成机械-湿法冶金技术的电池回收工厂,标志着梅赛德斯-奔驰成为全球首个
    的头像 发表于 10-23 14:18 ?814次阅读

    武汉理工大学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传来新突破消息,麦立强教授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他们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复合水系电解液,其独特之处在于初层溶剂化壳层
    的头像 发表于 10-14 15:45 ?873次阅读
    武汉理工大学在水系锌离子<b class='flag-5'>电池</b>研究方面<b class='flag-5'>取得</b>新进展

    奥能瑞拉钠盐电池研发取得进展,加速新型储能产业化进程

    在当前推动持续能源与环保储能解决方案的浪潮中,一款兼具低成本与高安全性的电池技术成为了新能源及储能行业迫切需求的关键解决方案。近期,美国《能源技术评论》杂志报道了中国奥能瑞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奥能瑞拉)在钠盐电池技术领域的
    的头像 发表于 10-10 15:02 ?1523次阅读

    新型电池技术和新型太阳能的区别

    新型电池技术和新型太阳能电池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以下是对这两者的比较: 一、技术基础与材料 新型
    的头像 发表于 10-10 14:21 ?76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