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信程序中,经常使用环形缓冲区作为数据结构来存放通信中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环形缓冲区是一个先进先出的循环缓冲区,可以向通信程序提供对缓冲区的互斥访问。
环形缓冲区的实现原理
环形缓冲区通常有一个读指针和一个写指针。读指针指向环形缓冲区中可读的数据,写指针指向环形缓冲区中可写的缓冲区。通过移动读指针和写指针就可以实现缓冲区的数据读取和写入。在通常情况下,环形缓冲区的读用户仅仅会影响读指针,而写用户仅仅会影响写指针。如果仅仅有一个读用户和一个写用户,那么不需要添加互斥保护机制就可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如果有多个读写用户访问环形缓冲区,那么必须添加互斥保护机制来确保多个用户互斥访问环形缓冲区。
图1、图2和图3是一个环形缓冲区的运行示意图。图1是环形缓冲区的初始状态,可以看到读指针和写指针都指向第一个缓冲区处;图2是向环形缓冲区中添加了一个数据后的情况,可以看到写指针已经移动到数据块2的位置,而读指针没有移动;图3是环形缓冲区进行了读取和添加后的状态,可以看到环形缓冲区中已经添加了两个数据,已经读取了一个数据。
-
通信程序
+关注
关注
0文章
14浏览量
8628 -
数据结构
+关注
关注
3文章
573浏览量
40797 -
环形缓冲
+关注
关注
0文章
3浏览量
1570
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
FreeRTOS进阶使用之流缓冲区:高效处理字节流的秘密武器
STM32进阶之串口环形缓冲区实现
杰杰带你解读【机智云】环形缓冲区源码
MCU进阶之串口环形缓冲区实现
STM32串口环形缓冲区的实现
STM32进阶之串口环形缓冲区实现资料下载

STM32进阶之串口环形缓冲区实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