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聊天消息
  • 系统消息
  • 评论与回复
登录后你可以
  • 下载海量资料
  • 学习在线课程
  • 观看技术视频
  • 写文章/发帖/加入社区
会员中心
创作中心

完善资料让更多小伙伴认识你,还能领取20积分哦,立即完善>

3天内不再提示

浅析充电桩的接口技术

贸泽电子设计圈 ? 来源:YXQ ? 2019-08-07 16:47 ? 次阅读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本文将介绍两种国标充电桩接口——交流充电桩接口和直流充电桩接口,并围绕常用的交流充电接口,介绍相关的接口技术

一、充电桩接口基本介绍

跟传统油车相比,纯电动车有很多优点,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但纯电动车有一个麻烦的地方是需要考虑充电时间长短和电池使用寿命。混合动力领域有好多折中方案比如插电式,增程式等,这样不需要较大的电池容量,相比于纯电动车,缩短了充电等待时间(并且使用汽油/柴油而提高了续航里程)。

而在纯电动车领域,很难单方面优化充电时间或电池使用寿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因为电池的寿命和充电倍率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充放电倍率越大,循环使用次数就越小。

为了保证电池的循环充电次数能在800~1000之间,通常充电倍率应该在0.5C~0.25C之间,采用国家电网供电,利用车载充电机为动力电池充电,这属于慢充方案,配套的公共设施是交流充电桩。

交流充电桩接口

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希望在15~30min分钟内能把电池充满到最大容量的80%,对应的充电倍率应该在2C~4C之间,这属于快充方案,配套的公共设施是直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对电池损害比较大,车主花费在更换电池上的成本就会增大,所以如果不是很紧急的情况,应该尽量减少直流充电桩的使用。

直流充电桩接口

国内外的充电桩原理大同小异,但外形略有区别,如下:

二、详解交流充电桩的接口技术

交流充电桩通过车载充电机为电池充电,相对于直流充电桩而言,交流充电桩成本低,结构简单,对蓄电池更友好,适合大范围推广,接下来将由浅入深介绍一下交流充电桩的接口技术。

交流充电桩(包括国标和非国标)的主要功能就是将单相电或者三相电引出来,充电桩只起到电流中转站的作用,后续的整流+DC/DC变换都是由车载充电机完成。

国标交流充电桩就是在上图所示的原始交流充电桩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商业化模块(比如人机交互界面、计费模块、报警模块等)和控制引导电路。控制引导电路是交流充电桩接口技术的核心内容,并且为了单相电和三相电都能兼容,国标交流充电桩接口最终采用的7端子结构,其端子分布方式如下图所示:

各端子功能定义:

充电模式3连接方式B的典型控制引导电路图:

控制引导电路主要作用是用来确认充电接口和充电插座是否连接,然后在充电过程中进行周期性检测,以判断继续充电还是停止充电等。

下面详细介绍控制引导电路的工作原理

1、连接确认

(1)车辆控制装置通过检测PE和监测点3之间的电阻值来确认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是否连接;

(2)充电桩侧的供电控制装置通过检测监测点4或检测点1的电压值来判断供电插头和供电插座是否连接。

2、充电开始

当车辆接口和供电接口都确认连接后,充电桩将开关S1从12V连接状态切换到PWM状态,并等待车辆控制装置闭合开关S2,此时测检点1峰值电压9V,CP端产生1KHz的PWM波,其占空比代表充电桩额定电流大小。当车辆侧开关S2闭合,代表车辆已经充电准备就绪了,此时检测点1的电压峰值为6V。确认车辆就绪后,充电桩闭合接触器K1和K2,使交流回路导通,充电开始。整个过程中检测点1的电压状态如下:

3、充电过程周期检测

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桩对检测点进行周期性检测,以确认充电连接装置的连接状态和车辆是否处于可充电状态,检测周期不大于50ms。

(1)在充电过程中,充电控制装置不断检测检测点4和检测点1,如果检测到供电接口断开,则供电控制装置开关S1切换到12V并断开交流供电回路;

(2)在充电过程中,车辆控制装置不断检测检测点2和检测点3,如果判断车辆接口断开,则车辆控制装置控制车载充电机停止充电,并断开开关S2。

4、充电结束

大致原理如上所述,控制引导电路是充电桩接口技术的灵魂,这对于电动汽车设计者以及使用者至关重要,更为详细的内容请参考国标GBT 20234-2011。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充电桩
    +关注

    关注

    152

    文章

    2743

    浏览量

    87000
  • 直流充电
    +关注

    关注

    0

    文章

    38

    浏览量

    9094
  • 交流充电
    +关注

    关注

    0

    文章

    15

    浏览量

    6450

原文标题:关于交流/直流充电桩接口,你到底了解多少?

文章出处:【微信号:Mouser-Community,微信公众号:贸泽电子设计圈】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维码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师交流群

    评论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交流充电负载能效提升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普及率提升,交流充电的能效优化成为降低运营成本、减少能源浪费的核心课题。负载能效提升需从硬件设计、拓扑优化、智能控制及热管理等多维度展开,以下结合技术原理与实践方案进行阐述。 一、高效
    发表于 05-21 14:38

    NMOS在充电上的应用

    压功率转换到低压安全控制场景,NMOS凭借高耐压、大电流、低导通电阻、快速开关等特性,成为充电电路中的关键器件。本文从NMOS充电应用场景,解析其
    的头像 发表于 05-10 18:42 ?1.5w次阅读

    AD、DA转换器接口技术与实用线路

    本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模拟开关与采样/保持器、D/A转换基本原理与接口技术、A/D转换基本原理与接口技术、V/F和F/V转换及其接口、A/D和D/A转换实用线路、抗干扰措施与印制电路
    发表于 04-10 15:10

    充电解决方案NRF52833

    GPS和蓝牙技术,查找附近的可用充电 4、远程管理功能 充电监控:运营商或者管理员可以通过蓝牙和互联网远程监控
    发表于 04-07 13:54

    小直流充电/移动式直流充电,推荐的直流电能表# 充电 #电能表

    充电
    瑞银电子
    发布于 :2025年03月27日 08:56:05

    充电负载测试系统技术解析

    设备。本文将深入解析该系统的技术架构与核心功能。 一、系统技术架构 现代充电负载测试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功率负载单元、数据采集系统、控制平台三部分构成。功率负载单元采用IGBT
    发表于 03-05 16:21

    充电“耐力大考验”:老化负载研究,为持久续航保驾护航

    行业发展:为充电行业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三、未来展望:更智能、更精准的老化测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发表于 02-28 14:42

    充电负载测试技术

    充电负载测试技术是确保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这一技术的详细阐述: 保障安全性能:模拟各种
    发表于 02-27 11:09

    充电老化负载仿真

    以下是关于充电老化负载仿真的相关内容: 测试背景 行业需求增长: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充电的数量急剧增加。无论是公共充电场站还是私
    发表于 02-27 11:07

    充电电能表通讯出现故障,这样排查原因!#充电 #电能表

    充电
    瑞银电子
    发布于 :2024年12月30日 14:54:22

    充电自动测试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充电自动测试系统是一种用于全面评估充电性能的设备,其原理和应用可以详细阐述如下:一、充电
    发表于 12-17 14:39

    交直流充电检测操作和维护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交直流充电是电动汽车充电的重要设备,其性能和安全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正常使用。因此,对
    发表于 10-31 13:36

    电动汽车直流与交流充电技术研究和应用

    安科瑞 程瑜 187 0211 2087 摘要: 发展充电技术能够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直流与交流充电作为两种主要补能方式,对
    的头像 发表于 10-15 16:20 ?1132次阅读
    电动汽车直流与交流<b class='flag-5'>充电</b><b class='flag-5'>桩</b><b class='flag-5'>技术</b>研究和应用

    电动汽车充电的使用指南与技巧

    1. 连接电动汽车 正确连接充电和电动汽车是保证充电安全的第一步。 检查充电接口:在使用充电
    的头像 发表于 09-16 11:48 ?1921次阅读

    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技术与应用

    小的优势,但仍存在充电难、充电慢等关键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建设现存问题,后围绕提升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
    的头像 发表于 08-20 10:26 ?1225次阅读
    新能源汽车智能<b class='flag-5'>充电</b><b class='flag-5'>桩</b>的<b class='flag-5'>技术</b>与应用